甘肅狹長型的形狀和地形地貌在地圖上看去十分的顯眼,因為其西端的漫漫黃沙的戈壁荒漠,東端是溝壑縱橫的黃土高原,而南端又是被翠綠色植物所覆蓋的秦巴山區。特殊的形狀又把新疆,寧夏和內蒙古三個少數民族自治區給分隔開,狹長的河西走廊又是溝通西域和內陸的重要紐帶,所以甘肅的地理位置十分的重要。其實甘肅的地理位置的重要性不光體現在對內上,還顯現在對外上。甘肅其實在其北部地區同蒙古國有66公里左右的邊境線,這個邊境線很容易被人們所忽略,畢竟隔壁的內蒙古和新疆同蒙古國都有著上千公里長的邊境線,66公里在地圖上體現出來的僅僅是短短的幾毫米。新疆和內蒙古各自在自己的邊境線上有著許多個同蒙古國通商的口岸,比較有名的口岸有:滿洲里口岸和二連浩特口岸(都有鐵路相連接)。那么在這66公里長的邊境線上,甘肅有沒有同蒙古國通商的口岸呢? 我們先來看一下甘肅同蒙古國接壤的這66公里的邊境線的情況。我們從圖上可以看到,這66公里幾乎都是戈壁荒漠,可以用寸草不生來形容它,短時暴雨在戈壁上順著地形地貌形成的流水痕跡清晰可見,圖中一連串的小黑點就是實際的邊境線(應該是圍網之類的東西)。 我們放大衛星地圖我們可以看見,在沿著邊境線附近的中方一側有著一條簡易的公路,并且有分支指向蒙古國的方向,可惜的是簡易的公路在邊界圍網出就停止了。我們沿著簡易公路繼續探索,筆者突然發現在簡易公路邊上出現了一座拱形的大樓,這和滿洲里等地的“國門”建筑十分的相似,難道在甘肅的66公里的邊境線上有通商口岸? 筆者查詢資料后發現,這個拱形的建筑確實是一個國門建筑,它是甘肅馬鬃(zōng)山口岸的一部分,它位于甘肅肅北的馬鬃山鎮境內。這個口岸在1992年10月19日正式對外開放,但是維持開放了不到一年,蒙古國就以保護國內自然保護區為由單方面關閉了他自己一側的口岸,導致了馬鬃山口岸無法正常運作,最終暫時關閉,直到今天都未開放。我們從圖上也可以看到,該口岸附近十分的荒涼,看不到車輛的痕跡,并且蒙古國一側已經看不到人工道路的痕跡了,說明確實關閉了很久。看著周圍平坦的地形,而這個口岸無法投入使用,筆者感覺到非常的可惜。所以在甘肅66公里長的邊境線上,還沒有一個正式通商的口岸。 那么蒙古國所說的自然保護區存在么?筆者查閱了蒙古國的有關資料,發現確實在甘肅和蒙古國的邊境附近存在著一個名為“大甲戈壁國家公園”的保護區,其覆蓋了整個甘肅66公里的邊境。希望在以后,隨著經濟社會的發展,蒙方能夠改變環境策略,重新開放該口岸,這樣甘肅也會有出境的口岸,我國也會多一個通商口岸,會更加促進中蒙兩國的經濟間的交流。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