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廣東省人民醫院 陳魯原 來自學業、工作、社交、家庭等各方面的壓力,可能讓不少年輕人不知不覺產生了抑郁癥狀。最近科學家提醒年輕人不可忽視心理健康,因為這可能對后半生有著深遠的影響。 雖然有研究表明,心血管健康不佳會損害大腦的血液流動,從而增加患癡呆的風險。但加州大學舊金山分校(University of California San Francisco,UCSF)的研究人員發現,青年時期抑郁可能加快認知衰退的速度,增加日后患癡呆癥的風險。這項研究發表在9月28日的專業學術期刊Journal of Alzheimer’s Disease上。 1 研究人員使用創新的統計方法預測了大約15000名年齡在20歲至89歲的參與者的抑郁癥狀的平均軌跡,這些參與者分為三個生命階段:老年期(70~89歲)、中年期(50~60歲)和青年期(20~49歲)。然后,他們應用這些預測的軌跡,結合其中6000多名老年參與者的認知能力評分,分析了抑郁癥狀發展軌跡與大腦認知功能衰退之間的關系。 結果發現,估計在青年時期就有中重度抑郁癥狀的人,老年時認知障礙的發生概率提高了73%,而老年時期有抑郁癥者的認知障礙的概率高出43%。 這一結果的獲得,是對年齡、性別、種族、教育程度、體重指數、糖尿病史和吸煙狀況的差異進行了調整之后。對于中年期的抑郁癥狀,雖然與認知障礙有關,但當研究人員調整了其他干擾因素時,這種相關性便不存在了。 這項研究的通訊作者Kristine Yaffe教授補充說,他們使用名為 CESD-10 的工具對參與者進行了抑郁癥篩查,該工具包含 10 個項目,用于評估過去一周的癥狀。在 13% 的年輕人、26% 的中年人和 34% 的老年參與者中發現了中度或高度抑郁癥狀。 2 在此之前,復旦大學附屬華山醫院神經內科郁金泰教授利用“中國人阿爾茨海默病生物標記和生活方式研究”中721名參與者的生物學數據,結合“阿爾茨海默病神經成像項目”,對輕微抑郁癥狀、淀粉樣蛋白以及認知功能之間的關系進行深入研究。 結果發現,與情緒好的健康個體相比,持續情緒低落、有輕微抑郁癥狀的人認知功能受損情況更嚴重,腦內淀粉樣蛋白沉積水平也更高。研究人員稱,腦內淀粉樣蛋白聚集是阿爾茨海默病早期病理性特征之一,可在癡呆發生數十年前就開始。進一步研究發現,輕微抑郁癥狀可導致阿爾茨海默病發生風險提高83%。 抑郁為何會增加癡呆癥的風險,研究論文的第一作者Willa Brenowitz博士分析可能有幾種機制,比如相關激素對大腦的損傷。“一種機制是,中樞應激反應系統的過度活躍,增加了應激激素糖皮質激素的產生,導致大腦海馬體受損,而大腦中形成、組織和儲存新記憶必不可少的部分。”她說。 加州大學舊金山分校精神病學和行為科學系以及流行病學和生物統計學系的資深作者 Kristine Yaffe 醫學博士說,多達 20% 的人口在其一生中患有抑郁癥,因此認識到抑郁癥在認知衰老中的作用非常重要。 來源:魯原心論壇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