銀子是古代最為流通的貨幣,一提起古代生活,我們總能聯(lián)想起那白花花的銀子,但凡跟金錢有關(guān)的話題,大家總有濃厚的興趣,尤其我們在看古裝劇的時候,里面的人出手闊綽,動不動就從袖子里掏出銀子,那么清朝一兩銀子等于多少錢呢? ![]() 對于銀兩,我們應(yīng)該也不會特別的陌生,因為在一些古裝劇當(dāng)中,是經(jīng)常會出現(xiàn)的,一些大戶人家的公子哥可能一出手,就是幾百兩銀子,看起來真是非常的闊綽了。在平常的老百姓的家里,對于銀兩來說可能就比較少了。因為那時候的他們可能用的最多的就是銅錢,顧名思義,就是面值比較小的貨幣。那么,那時候的銀子到底換算成現(xiàn)在的人民幣來說,有多少呢? ![]() 我們在說這個之前,要給大家闡明一個觀點:拋開年代來談貨幣的價值,這都是耍流氓。 我們先從大家比較熟悉的唐朝來說,大唐盛世好像每個人都很有錢,但實際上,唐朝時期一石米能賣50文錢。(一石=118斤)而一兩=1000文,所以,一兩銀子相當(dāng)于現(xiàn)在5900元的購買力,這也間接可以看出來當(dāng)時的唐朝有多富裕了。 ![]() 時間來到宋代,隨著時間發(fā)展,經(jīng)濟(jì)的繁榮,再一點點的通貨膨脹,貨幣的價值又不同了。宋朝時期一兩銀子可以買到4~8石的大米,所以一兩銀子約等于1320元人民幣。 同理隨著時代的變化,銀子的價值一直在不斷的變化。我們又到了明朝時期,這時候一兩銀子可以買兩石大米,所以一兩銀子約合人民幣946塊,那么到了離我們最近的清朝一兩銀子約等于多少錢? ![]() 乾隆年間,京城一個普通百姓每月大概收入在2兩銀子左右,茶館里一個跑堂的伙計每月差不多能賺1兩,也就是說清代的20兩是一個正常家庭的年收入。 清代地方志史料中,江南地區(qū)一石大米=1.7兩白銀,所以一兩白銀=214元人民幣。所以慈禧辦個生日會得花個幾千萬兩白銀的時候,我們不得不感慨,簡直是令人痛心,這應(yīng)該是世界上最奢華的生日會了吧。 ![]() 清朝時期在京城鬧市租一個半畝的四合院,每月租金大概才一兩多銀子,乾隆十三年,京城一間瓦房大概是15—18兩銀子,也就是說有20兩銀子足夠買一間房子,而且還是京城的房子。 ![]() 綜上所述,清朝乾隆時期,一個普通百姓奮斗一年,大概能收入20—30兩,一年就能為自己置辦房產(chǎn)了,因此二十兩在當(dāng)時價值還是很高的。對比現(xiàn)在的物價和購買力,大家有沒有深感汗顏呢?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