簡介 山海經(jīng) 《山海經(jīng)》提到有'少昊之國',(《山海經(jīng)·大荒東經(jīng)》載:“東海之外大壑,少昊之國,少昊儒帝顓頊,棄其琴瑟.有甘山者,生甘淵,甘水出焉”.《山海經(jīng)·大荒南經(jīng)》寫道:“東南海之外,甘水之間,有羲和之國.有女子曰羲和,帝俊之妻,生十日,方浴日于甘淵”. 晉人郭璞在為《山海經(jīng)》“甘淵”作注時說:“水積則成淵也.”)少昊主要是東方夷人鳥圖騰部落的百鳥之王,但他的神格復(fù)雜多變,他既有'金神'的成分,也有'海神'的成分。(相傳,少昊神的母親皇娥,在窮桑的蒼茫海面上,遇到了'白帝之子'(白帝正是金神)。他們'泛于海上','游漾忘歸',過著超乎人世又入乎人世的生活,結(jié)果生下了少昊。(參見 晉.王嘉《拾遺記》卷一。)) 金神位于西方,而海神則位于東方,于此,少昊神格的二重性已有所透露。在神話地名上,這些二重性同樣有所表現(xiàn):昆侖之墟和歸墟的'墟'字,義正相反。《說文解字》釋墟為'大丘也',與昆侖之墟正相契合。但墟還有'大壑'(即大山谷)的含義(見《康熙字典》)。這些二重性、乃至多重性,正是中國上古神話從字里到行文,從情節(jié)到角色的普遍特征。 歸墟空中 '其上臺觀皆金玉,其上禽獸皆純縞。珠(玕)之樹皆叢生,華(花)實皆有滋味,食之皆不老、不死'。這里,所有的'居民',皆是'圣仙'之種,他們每天在山與山之間作各樣跨海凌空的飛行和不拘形跡的自由交際。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