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內配圖皆來自作者。 作者:棉布,一個自然生活體驗者。 生活里,只需要多那么一點點耐心,就會看到別樣風景! 前幾日看到 @諾友西西里主持小組的 English Night,她抽到一個問題:變老這件事最大好處是什么?(What’s the best part of growing older?) 她說:“隨著年齡的增長,我更樂意花費精力去關注內在的自己,去維持更舒適的家庭關系。不再去奢望、索求,會考慮如何貢獻、付出。如果外在我是個逐漸衰老的中年人,內在的我還是個需要陽光滋養(yǎng)、正在茁壯成長的孩童。” 我非常認同她的回答,這樣的覺知、思維方式和價值觀就代表著成熟吧!而我是那個成熟很晚的人。 年輕的時候,總怕慢,怕被落下。五十歲,才發(fā)現,慢一點挺好,閑庭漫步,滿目皆景?,F在的我,有了這樣的心境。 一、離婚,讓我重新審視自己 回頭看,2003 年已經被我遠遠地甩在身后。 那一年,我終于知道,愛得有多深,痛就多深,而且痛的感覺更刺骨更深刻,因為伴之而來的是對自己的否定,自信心、安全感的土崩瓦解。如果你還有孩子,痛苦會加倍。 離婚,讓我大卸八塊。自尊、自信跌到了土里。 記得那時有一本書很流行,叫《誰動了我的奶酪》。是誰偷走了我的奶酪呢?危險總是潛藏在不自知的后面,當它發(fā)生的時候,猝不及防。 當知道前夫外遇那一刻,我就被打趴下了,心空空蕩蕩。 漢語的詞匯非常豐富形象,一個“痛不欲生”就代表了我那時的全部感受。痛是苦,苦是無可奈何和無助,我趴在那里,連哭的力氣都沒有。 我被迫停下來,茫然四顧,問自己,發(fā)生了什么?怎么辦?當時我找不到答案。 還好每個人遇到傷害的時候,都會有個叫做“免疫力”的東西出現,還好我的免疫系統沒有崩潰,關鍵時刻它工作了。人的求生本能是會趨利避害的,那時我選擇回到課堂學習心理學。 如饑似渴地學習,我就像重新張開眼睛看這個世界,看自己,看別人,有一種以前都白活的感覺。 以前渾然不知外面都發(fā)生了什么,一心一意待在自己的小天地做所謂“賢妻良母”。不怕大家笑話,在上大學時,我的理想就是結婚生子,做個賢妻良母。這好像是父母、周圍人的期望,也不知怎么也成了自己的期望。 讀書、上大學、找個好工作、結婚、生孩子。社會、家人都這樣推動著你按部就班,一步別落下,好像這就是被期待的人生了,自己從來沒有仔細思考過,我是誰?我真正需要的是什么?結婚以后,自動把先生、孩子擺在最前面,不知道把自己丟到哪里去了。 蘇格拉底說過一句話:未經審視的生活,是不值得過的。以前的我,就是在過未經審視的生活,好似泥糊的房子,要型有型,要樣有樣,只是經不起推敲,所以風力一大就倒塌了。 離婚盡管痛苦還被瞧不起,可它讓我第一次蹲下身來有耐心地照顧自己,學習了解和認識自己。 二、耐心,讓我做更好的媽媽 36 歲之前,我不是一張白紙也差不多,頂多白紙上面有一些照貓畫虎的涂鴉。重新回到課堂學習是我迅速成長的階段,不僅幫助我療傷,重要的是幫助我學習家庭變故后如何和孩子相處。 發(fā)生婚變時,女兒剛剛 6 歲多一點,我對她沒有隱瞞,其實想瞞也瞞不住,孩子的感覺比什么都靈,當她無邪的眼睛楚楚看著我時,我就知道她的直覺已經比她大腦先知道到了。心痛無比。 離婚對孩子肯定是有傷害的,我唯一能做的就是讓離婚正常化,讓孩子正確對待這件事。當然我更希望社會對待離異、單身父母、單親子女等都正常化,不歧視。 想起剛離婚那陣兒,女兒出現了一個機體反應:怕黑。我不知道怎么去緩解,她怕的時候,就抱著她,告訴她,媽媽在,媽媽愛你。慢慢的也不知道什么時候開始,她就不怕了。 離婚打碎了家的堡壘,我內心的小孩都是驚慌失措,更何況孩子,多抱抱她,和她在一起,陪著她度過漫漫長夜,天就亮了!小孩會自己嚇唬自己,我們也會,只能多一些耐心。 在孩子問題上,我一直堅持一個原則:保持和孩子的溝通渠道。還有就是愛,把她當作獨立個體去愛。 女兒和正常家庭的孩子沒有什么不同,各方面都健健康康的,雖然我們還稱不上無話不談的朋友,但她一遇到問題,肯定會和我溝通,聽取我的意見。現在,她長大了,很優(yōu)秀。 ▲ 棉布和女兒。 離婚,讓我看到沒長大的自己,在照顧自己內心的小孩的同時,也在盡力做一個自己心目中的好母親,對孩子來說,還有什么比“愛和耐心”更好的呢? 三、成長的道路,任重道遠 2006 年,我覺得自己站起來了,生活上也有了些起色。搬了家,按照自己心意裝修了房子,工作也邁上一個新臺階,并且開始交往了第一個可以稱作男朋友的男人。 單身多年以后,對異性又向往又謹慎,起初看起來一切正常,可是 2009 年夏天,在深圳的一個個人成長工作坊第一天課程結束的晚上,我喝了酒,嚎啕大哭……事后清醒了明白,那是為所有痛苦的過去告別的痛哭,是積攢淚水的泄洪。 離婚過程中,我太隱忍了,沒對對方說過一句狠話,所有的傷害委屈都給了自己??p縫補補六年,又一次全部哭出來了,傷口愈合,表面結疤,里面依舊會有痛和癢。 我和第一個男朋友分手了,他是非常好的男人,年輕、陽光,一是一,二是二,從不遮遮掩掩,他適合做朋友,不是丈夫。他讓我懂得性不是羞恥骯臟的,和吃飯睡覺一樣正常,性器官和身體上任何一個器官一樣,是必須的,也是干凈的。 學校的課程結束后,我沒有放下學習,那些年一直時斷時續(xù)地走在心靈探索成長的路上。我喜歡上了心理學老師 John,他是獨身主義者,成熟,界限感清晰,和他在一起,亦師亦友,學習到很多。 比如他總是說:speak out。清晰明確表達自己的需求,說出自己的感受,他讓我懂得說出來是多么重要,溝通是多么重要。還比如愛自己,人們老說愛自己,什么是真正的愛自己呢?愛自己的第一條就是自我接納。 學再多心理學的理論知識,可是沒有運用到自己身上都是沒用的,現在我認識到,接納自己會是一生的功課,澄清自己的需求,真實面對自己,對自己有耐心都是愛自己的重要部分。 John 是界限感很強的人,什么事都是把自己放在第一位的。他說允許自己才能允許別人,我從他身上意識到界限的重要,還有他的“不假設、不期待”原則等等。他是個成熟的有人格魅力的人,愛自己,又有同理心,和他相處的本身就是一種學習。真的謝謝他,在實戰(zhàn)中學習,比紙上談兵強一百倍。 寫到這兒,我想對大家說,不論多大年紀,假如你現在單身,就去談戀愛吧,親密關系里最容易發(fā)現問題,可以成長。不要急急的結婚,如果你沒有準備好,可能還會離婚的。 隨著成長,世界在我眼前一點點開闊了,內心深處感覺開始有了一個小泉眼,會咕嘟咕嘟冒泡了。我相信吸引力法則在我身上起作用了。 2010 年,在我生活的城市,邂逅了我的對先生。 他那時單身,所以被公司選中外派到中國的公司。他在剛到中國沒有朋友的時候遇到我,四年,我們從旅游伙伴發(fā)展到伴侶。 對他了解得越深,越覺得他是那個對的人,先生為了我,完成一年工作合同后沒有回美國,留了下來。2013 年,單身十年后,我決定給自己第二次機會,和他結婚,移民美國,那年我 46 歲。 ▲ 棉布和她的先生。 四、慢下來,我聽見了落葉的聲音 剛到美國的時候,我很焦慮,工作了二十多年的人突然沒有工作,到了一個自己不熟悉的地方,有強烈的失控感,有點腳夠不著地的感覺。 先生的愛和耐心讓我晃蕩的心逐漸安穩(wěn)下來,他的包容和欣賞修復了自我接納中“我不夠好”那部分。我第一次從老師 John 口中聽到“you deserve it(你值得)”,而先生說:“you deserve better(你值得更好的)”。離婚那么多年,我要自己成熟、堅強,而先生要我做自己,做自己喜歡的事。 以前媽媽告訴我,女人得獨立,我也是這么教育女兒的,所以女兒早早獨立,自我放飛。來美國后,我卻有了一個拐杖,無論身在哪里,先生一直是我手里的拐杖。過去我一直是自己養(yǎng)活自己的人,不習慣依賴別人,剛開始時各種扭扭捏捏的不接受導致各種擰巴,是先生的耐心、簡單和堅定,讓我一點一點理順自己。 隨著心境的變化,我手里的拐杖使用的越來越順了,并且越來越心安理得起來。說句實在話,我都不知道我愛喝的咖啡加多少糖多少奶,咖啡都是先生每天早上起來做的。 我這樣說不是放棄了做獨立女性,相反,只有擁有自己的人才能放下心來依賴別人,前提是沒有依賴的情況下,你還可以嗎?你怕不怕? 今年在國內的時候,我大學同學問過我這個問題,我回答,“我不怕”。經歷了離婚之后,我不怕再跌倒重來了,我知道了我是誰,可以做什么,不能做什么。 東西方觀念的碰撞和生活方式的磨合,讓我醒悟,生活節(jié)奏慢了,心理節(jié)奏為什么不能真正慢下來。冥想過程中,呼吸、放松的真正目的是神經的松弛,心放下了,神就松了,呼出了一口氣,才能吸進新鮮空氣,在很多事情上我開始有這樣的體會:心靈上放松,人才會真正松弛下來。 成年人做選擇的時候,自然會權衡,但太多權衡會影響 follow your heart(跟隨你的心)。先生一直挖掘我內心真正需要什么?他覺得為喜歡的事情花時間花精力花金錢都值得。他總是會問,what do you want?(你想要什么?)當我擔心或顧慮其他時,他會說:“go for it”、“you can do it”。(去做吧。) 我們?yōu)槭裁椿钪繛橄矚g。 為喜歡,給自己第二次機會吧,勇敢的縱身一躍,機會也許就在失重的時候出現。 2019 年,家從佛羅里達搬到了阿肯色。我愛大海,但我是平原出生長大的孩子,更熱愛土地。搬到山林里生活,我的夢想實現了一大半。尤其經過今年疫情的洗禮,內心越來越安穩(wěn)下來。 現在的我就是二十年前自己想成為的樣子,不再在意外界的評價,也不需要任何標簽傍身來證明什么,就是按照自己的心意,認認真真的生活,感受美好,向外界表達善意。喜歡馬克·斯特蘭德的這段話: 美好生活沒有先兆。它經受住絕望的氛圍,然后出現,步行而來,不被認識,不帶來什么,而你就在那兒。 前兩日,早上,站在家門口,陽光正好灑在身上、樹上,微風過,看樹葉簌簌落下,我聽見了落葉的聲音。 感謝前夫,在我年輕的時候,愛上我,給了我無知又無畏的幸福,并讓我有了可愛的女兒。 感謝女兒,始終如一、無條件愛我,支持我。 感謝先生,敞開胸懷擁抱我,愛我。帶領我探索世界。 感謝自己,一路走來,對自己不離不棄,一直照顧內在小孩,陪她自在成長。 ▲ 棉布在樹林里的家。 寫在后面 最后我還想說一些題外話: 今年我因疫情滯留國內近八個月,深深感受到周圍環(huán)境對弱小個體的影響,無形的有形的被比較的焦慮,被嫌棄被淘汰的恐懼,社會、單位、家人的鞭策,總覺得自己什么都不夠,不夠好、不夠努力、不夠安全,好像生活到處都是一個個賽道,不跑步,就落后。 在這樣的境遇下,焦慮和壓力難免,適時停下來一下吧。深呼吸,大口喘會兒氣,隨波逐流不一定是去你的方向。從身不由己到不疾不徐,就一口氣的距離,回歸自己,才可以掌握生活的主動權。 成熟晚,慢半拍,不是那么聰明伶俐的人,不要妄自菲薄,在追求更高、更快、更強的大環(huán)境下,對自己有耐心些,找到自己的節(jié)奏,信任自己,接納自己,愛自己,Good luck will follow you,I promise(我保證幸運會一直跟隨你)。 還有就是,中國發(fā)展太快了,慢一點,才能有時間享受生活。降低一點生活標準,提高一點生活質量,活著就不會那么累了。 祝大家安好,謝謝!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