俗話說: 國有國法,家有家規。沒有規矩,不成方圓。 一個家庭要想興旺發達,需要有規有矩。 沒有規矩的家庭,比貧窮更可怕! 對父母,要有禮有節 父母是我們的第一大福田。 對父母的態度,往往是一個人最真實的人品。 守規矩,懂孝順的人,一定會有福報。 反之,不孝順父母的人,可能諸事不順。 看過一個故事,深受感觸: 一位父親對他兒子說: “你爺爺老了,生活無法自理活著也沒意思, 今晚我們一起上山,把他扔了吧。” 夜幕降臨,父子倆用籮筐裝起熟睡的爺爺, 走了好長一段山路,到達山頂, 正當他們放下爺爺,準備下山時, 兒子要把籮筐帶走,并說道: “將來你老了,我用這個籮筐裝你上山扔掉。” 父親如夢初醒,于是帶爺爺下山。 可天太黑了,他們走了很久, 都找不到來時的路。 直到爺爺醒來,替他們找到了下山的路。 父母老了,成了“無用之人”或是“累贅”。 但,姜還是老的辣。 有時,他們一句話,會讓我們少走許多彎路。 好的家庭,一定會懂孝順,也會“論資排輩”: 比如長輩動筷子了,晚輩才能開始吃; 和長輩打電話時,不能隨意掛電話; 見到長輩時,要主動打招呼…… 對長輩越是尊重孝順,福氣越深。 長輩呵護晚輩,晚輩孝順長輩。 規矩代代相傳,家人其樂融融,是最大的福分。 對孩子,要規矩嚴明 你舍不得給孩子立規矩, 將來一定會有人給他長教訓。 父母不給孩子立規矩, 只知道一味無休止、無條件的付出, 只能養出寄生蟲式的巨嬰,不會有半分感恩。 前兩天,有個話題引起網友熱議—— “女留學生因生活費不足辱罵父親”。 起因是父女倆因為一萬元的生活費產生爭執, 隨后女兒公然辱罵父親“惡心玩意”。 要知道,女兒留學期間每個月的生活費上萬, 而父親的收入,每月也就1萬出頭, 為了女兒,51歲的父親傾盡所有, 卻依然得不到女兒的體諒, 反而把不滿升級為怨恨,對父親惡語相向。 身為父母,或許可以一味包容孩子, 但社會不會慣著孩子。 那些被包庇和掩埋的錯誤,就像一個定時炸彈, 藏在孩子的體內,終有一天會讓孩子自食惡果。 海南警方曾發布了一段視頻: 一位媽媽在審訊里, 與涉嫌電信詐騙的兒子抱頭痛哭。 媽媽一邊哭,一邊教訓兒子: “壞人叫你怎么做,你就怎么做, 我們父母跟你說了,你都不聽! 父母教育不了就讓來社會教育, 社會教育不了就是公安局、法院教了。” 讓孩子從小就有規矩意識, 不僅是為人父母的職責,更是對孩子的一種保護。 對伴侶,給予尊重 很多人都會覺得, 對上,要對長輩講規矩; 對下,要對孩子立規矩。 唯獨忽略了夫妻之間,其實也需要講規矩。 姨媽和姨父年輕時因工作結緣,一見鐘情。 他們一度認為對方是最合適的靈魂伴侶, 旁人也覺得他們是一對默契無間的夫妻。 這樣一對人人羨慕的夫妻, 最后竟鬧到了離婚的地步。 在一起生活久了, 他們自動屏蔽對方的優點,看到的都是缺點。 姨父在家里當起了“甩手掌柜”, 孩子是姨媽在照顧,家務也是姨媽在操持。 姨父還忽視妻子的情緒,獨斷專橫, 姨媽連起碼的話語權也沒有。 有次,兩人為了過年回誰家的事再次爭吵, 越說越激動,越說情緒越失控, 最后開始翻起了對方的舊賬, 彼此都說了很多傷害對方的話。 “我眼瞎了才會嫁給你。” “我怎么娶了你這么個不可理喻的女人” “離婚!” 他們用最惡毒的語言,攻擊、指責對方。 兩顆心漸漸越走越遠,最后徹底分道揚鑣。 結婚,是為了找相知相愛的人走過后半生, 快樂有人分享,痛苦有人分擔。 但因為不懂相互妥協,原本雞毛蒜皮的小事, 愈演愈烈,最后成為了離婚的導火索。 夫妻是最親最愛的人,也需要立規矩: 不吵過夜架,懂得適時讓步; 能用感情解決的問題,不要用道理; 不說傷害對方自尊的話,說出口了要道歉; 無論任何情況,都不可以動手; 遇事有分歧,雙方都要尊重溝通; 家務事要恰當分配,不能依賴一方的付出; 管孩子要統一戰線,不能當孩子面唱反調…… 只有夫妻同心協作, 一個家庭才能走向富足,日子才會越過越好。 夫妻恩愛,就是一個家庭最好的風水。 夫妻關系和諧,家庭自然風生水起,蓬勃興旺。 ▼ 有規矩的家庭, 再窮也能發家,因為有敬畏心; 沒有規矩的家庭, 再富也會敗光,因為家風不正。 有規有矩,是一個家庭最好的精神不動產, 也是一個家庭最好的福氣。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