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58年春天,一個剛剛高中畢業、梳著兩條辮子的南方姑娘,考進了北方昆曲劇院學員班,開始了她的藝術生涯。她,就是洪雪飛。 洪雪飛 一、十七歲的洪雪飛在此之前對昆劇的了解并不多。高中階段,她的理想是想成為一名科學家或工程師,因為她的數理化成績十分優秀。不過這個姑娘的愛好廣泛,也很喜歡唱歌跳舞,是全校有名的文藝活動積極分子。 命運卻和洪雪飛開了一個大大的玩笑:洪雪飛高考居然落榜了!幸運的是,同年秋天,北方昆曲劇院到南方招生,負責招生的馬祥麟老師選中了洪雪飛,洪雪飛就這樣走進了昆曲這座古老而典雅的藝術宮殿。 洪雪飛沒有學過戲曲,一點基本功底都沒有,進入北方昆曲劇院時也已經18歲了,錯過了一個戲劇演員學習的黃金期。所以當時并沒有多少人看好她,認為她最多將來在舞臺上不過演一些配角,平平凡凡地渡過一生罷了。 洪雪飛是個很犟的女孩,這與她的身世有關。這位祖籍徽州的姑娘,幼年時便和母親一起被做茶葉生意的父親拋棄,只留下母女相依為命,生活極為艱難。在這種環境下長大的洪雪飛,從小就養成了不屈不撓的性格。 沒有基本功底的她,硬是憑著一股狠勁,用四年的時間刻苦學習,終于被團里的頭牌旦角李淑君選中,成了李淑君的親傳弟子。 成為李淑君的弟子后,師父又給洪雪飛找來了韓世昌、馬祥麟、白云生、俞振飛等昆曲名家,細心地教導洪雪飛。 兩年間,洪雪飛博采眾家之長,系統地學習了《琴挑》、《游園驚夢》、《問病》、《斷橋》、《陽告》等幾十出傳統劇目,得到了大量的演出實踐和機會,為以后的藝術進步打下了堅實的基礎。 幾年下來,洪雪飛在藝術上越來越成熟了。從五十年代末到六十年代初,她主演了一批優秀的的傳和現代劇目,得到了觀眾的肯定,被認為是“北昆當家四旦”之一。 二、洪雪飛在舞臺上展示出來的才華,也得到了北京京劇團的肯定。1966年,一張來自北京京劇團的邀請書擺在了洪雪飛的面前:北京京劇團邀請她扮演京劇《沙家浜》中的阿慶嫂一角。 對洪雪飛來說,這是一次機遇,更是一次挑戰。因為在此之前,已有趙燕俠、劉秀榮等優秀青年演員在舞臺上扮演過阿慶嫂這個角色,她們扮演的阿慶嫂,也得到了觀眾的肯定。自己再挑戰這個角色,能成功嗎,觀眾能接受嗎? 就在洪雪飛猶豫不決的時候,北京京劇團的遲金聲老師受團里的委托,來做洪雪飛的工作。 遲老師沒有對洪雪飛講大道理,而是對她說,你從小生長在江南,江南人愛喝茶,你長大的杭州就有許多著名的茶樓。 你從小生活在那邊,應該對阿慶嫂這種江南的茶樓老板娘不會陌生吧?你好好想一想,回憶一下你記憶中的江南茶館老板娘是個什么樣子,有著怎樣的性格? 你只要在舞臺上,把她們的爽快、利索融入自己的角色里,自然就能和其他演員的戲路有所區別了,自然就會在阿慶嫂這個角色身上,烙上你的印記。 一語驚醒夢中人。在遲老師的開導下,洪雪飛開竅了。 她仔細回憶自己小時候見到過的、接觸過的那些茶樓的老板娘們,自覺摒除掉她們身上的市儈氣和銅臭氣,溶入了一個共產黨員的正氣和靈氣,使她扮演的阿慶嫂鋒芒藏而不露,卻又有一股咄咄逼人之勢。 在'智斗'那場戲中,她她扮演的阿慶嫂沉著冷靜地與敵人周旋,于精明干練之中顯露出共產黨員的正氣。 三、洪雪飛火了,她的表演藝術也產生了飛躍。 但是成名后的洪雪飛,并沒有飄飄然,而是在唱京劇的同時,仍然兼顧自己的老本行昆曲,參加了眾多昆曲經典戲劇的表演。她在和侯少奎合演的在昆曲《千里送京娘》中創造的“京娘”這一藝術形象,至今仍然讓一些老昆曲迷們念念不忘。 洪雪飛的戲路很廣,善于表演不同身世、不同性格、不同時代的婦女形象。《千里送京娘》中的京娘,《斷橋》中的白娘子,《李慧娘》中的李慧娘,《斬竇娥》中的竇娥,《晴雯》中的晴雯,《長生殿》中的楊貴妃,這一系列的人物都被她演得活靈活現,栩栩如生。 1983年,昆劇院準備排演《長生殿》,由誰來扮演那位'后宮佳麗三千人,三千寵愛在一身'的楊貴妃的角色呢?院領導第一個想起的,就是洪雪飛。 但是在當時,也有一些人提出了不同意見,他們認為洪雪飛不夠“媚”,不合適演楊貴妃。但是導演叢兆桓卻力排眾議,堅持由洪雪飛飾演楊貴妃。 叢導演說:雖然洪雪飛的身上缺少“媚氣”,但她的身上,卻有一種“貴”氣,特別貼合楊貴妃這一人物。因為楊貴妃不僅僅只是長得美,而且也很有才華,洪雪飛身上的知識分子氣質,剛好能夠駕馭這個人物。 叢兆桓還真是慧眼識珠。當洪雪飛扮演的楊貴妃出現在觀眾面前時,觀眾看到的,是一個既千嬌百媚,又雍容華貴的古代貴婦,與洪雪飛創造的阿慶嫂判若兩人。 她那靈動的水袖,嫵媚的身段,高亢的唱腔,都給觀眾留下了深刻的印象。特別是在演到楊貴妃被賜死時,洪雪飛那揭示人物內心世界的眼神的變化,從乞求轉為驚恐,從驚恐變成絕望,把楊貴妃臨死前的內心世界表達得入木三分,維妙維肖。 許多曲評家在看完這出戲后,都稱贊洪雪飛在塑造藝術形象上又有了一次質的飛躍,她的藝術功力越來越爐火純青。 在如潮的好評面前,洪雪飛并沒有迷失自我。她說自己取得的成績,離不開老師、導演及其他演員的幫助和烘托,沒有他們,就沒有自己的今天。 上世紀八、九十年代,是洪雪飛藝術生命蓬勃的春天。繼《長生殿》之后,她又領銜主演了《春江琴魂》中的女主人公宦娘。《春江琴魂》取材于《聊齋志異》中的一個悲劇故事,全劇清新雋永、意境優美,旨在刻畫知音情深的心靈美和性格美。 洪雪飛扮演聰明美麗而又具有一定反抗性格的女鬼宦娘,把宦娘對溫如春的愛情,以及人鬼殊途,不能結合,最后促成其與世家小姐的美好姻緣的內心世界,演繹得活靈活現。 特別是娘追憶春江之上所聞琴曲,唱到'天啊天,指引我邀游廣寒宮,做一曲 霓 裳 羽 衣夢'時,她把觀眾所熟悉的唐代舞蹈動作揉進表演之中,擺了一個'霓裳羽衣舞'的造型,把人物心馳神往,如醉如癡的神態如畫般展現出來。 動中有靜,靜中有神,觀眾們都說她的表演發自內心,感情真摯,緊緊抓住了人物的脈搏,予以神妙入微的刻畫。 ![]() 四、一分耕耘,一分收獲。洪雪飛在戲曲表演藝術上的出色成就,給她帶來了第二屆戲劇'梅花獎'的獎杯。另外,她還多次在北京市文學藝術工作者表彰大會上受到表彰。 進入90年代后,洪雪飛又傾注了極大的熱情,付出了很大的心血,成功地將日本話劇《夕鶴》搬上了昆劇舞臺。該劇的上演受到了廣大觀眾、學者及日本友人的一致稱贊。 排練《夕鶴》時,正值盛夏天,天氣出奇地熱,洪雪飛排練時,經常是全身濕透,練功褲貼在腿上,汗背心袖子擼到肩膀上。為了避免汗進入眼睛里,她在腦門上系一塊手絹擋住流下汗,卻從不叫苦。 ![]() 洪雪飛在藝術非常勤奮,而生活上又出奇地'懶。她不會做飯,不太會做家務,在她家做好她的后勤保障,擔負這些任務的,是深愛她的丈夫劉弼漢。 劉弼漢是洪雪飛在北京京劇團工作期間,與洪雪飛相識的。作為一名戲曲演員,從專業的角度上來說,劉弼漢的成就遠遠不如洪雪飛,但他卻博學多才,與洪雪飛性格十分投緣。也是因為這個原因,他對洪雪飛大膽地展開了攻勢,兩人很快墜入了愛河。 1980年,洪雪飛與劉弼漢走入了婚姻的殿堂。兩人婚后十分相愛,很快有了一位可愛的女兒。 ![]() 對于已經成名的妻子,劉弼漢很能擺正心態。他對妻子說過:在藝術上你的天份比我高,我沒有別的,只有做好你的“后勤部長”,讓你安心塑造更多、更好的舞臺形象,這才不枉我們相愛一場。家里的事,你啥也不用管,把你的心120%全放在藝術上就行了! 正是有了強有力的后盾,八、九十年代的洪雪飛這才會在舞臺上如魚得水,創造了一個又一個令人難忘的藝術形象。 ![]() 五、1994年9月,克拉瑪依煉油廠為慶祝建廠35周年,邀請洪雪飛和其他一些演員到克拉瑪依演出。洪雪飛本來考慮到路程太遠,自己身體也不高,長途奔波可能吃不消,本來想婉言謝絕。 但劉弼漢鼓勵她說,邊疆人民本來就很少有機會欣賞到高水平的戲曲演出,這次有這么好的機會,不去可惜了;再說你去了,也可以為昆曲在新疆的傳播做出貢獻,這不正是你一直希望的事嗎? 就這樣,洪雪飛離開了北京,踏上了新疆之旅。9月14日深夜, 洪雪飛一行到達烏魯木齊機場,分別坐進了克拉瑪依煉油廠派來接她們的幾輛面包車。 ![]() 車子駛離烏魯木齊后不久,洪雪飛由于旅途勞累,便躺在后排長座上休息。令人遺憾的是,開這輛車的司機賈貴平,本該在下午好好睡上一覺的,但他卻因事沒有休息,而是帶著疲勞,接上洪雪飛等人后, 烏魯木齊到克拉瑪依路途遙遠,疲倦的賈貴平在行駛了兩百多公里后,再也堅持下住,眼睛也不知不覺地迷糊起來。凌晨4時30分,他駕駛的面包車行駛到距離克拉瑪依煉油廠還有10多公里時,突然失控沖下了路面,翻下了3米多深的路基。 在連打了幾個滾后,面包車的后窗玻璃被震碎,在后排熟睡的洪雪飛被拋出車外,失去了生命,終年53歲。 ![]() 洪雪飛遇難后,面包車司機賈貴平因交通肇事罪被克拉瑪依市人民法院判處有期徒刑兩年,緩刑兩年。但這并不能挽回洪雪飛消逝的生命。53歲的洪雪飛,在她演藝事業如日中天之時命殞戈壁,讓的所有喜歡她的人都感到惋惜和痛心。 1994年10月9日上午,洪雪飛的遺體告別儀式在八寶山殯儀館大禮堂隆重舉行。北京市有關負責人及文藝界知名人士近600人出席了告別儀式。 北京昆劇團為她獻上了一幅挽聯:“沙家浜長生殿藝園佳話,白蛇傳牡丹亭萬古流芳,一代名伶乘夕鶴;人品正氣德高有口皆碑,情更切意更濃魂系油田,萬民痛憶洪雪飛。” ![]() 追悼會上,許多與洪雪飛共過事的演員都止不住悲傷,哭聲響徹靈堂。大家都說洪雪飛平日里總是考慮別人多,考慮自己少,對團里的前輩也好,后輩也好,都是掏心掏肺,從來不擺架子,總是盡可能關心大家。 在排《夕鶴》時,她怕那些請來伴舞的大學生們寂寞,就從自己家搬來了彩電讓她們晚上休息時看;怕大學生們冷,又說服了領導,在這些大學生的宿舍裝上了空調。對于這些籍籍無名的后輩,她都能照顧得如此貼心,可見她平時的善良。 ![]() 六、洪雪飛意外去世后,最悲痛的當然是深愛她的丈夫劉弼漢。洪雪飛發生意外后,克拉瑪依油田送來了10萬元的撫恤金,這筆錢今天看來不多,但在1994年時卻可以說是一筆巨款。 但劉弼漢為了紀念洪雪飛,特意將這筆錢拿出來成立了“北京青年京劇演員洪雪飛鼓勵獎”,用這樣的一個方式來寄托自己對妻子的懷念。 劉弼漢在接受記者采訪時,解釋過自己把這10萬元的撫恤金拿出來設立獎項的原因。他說洪雪飛從小便是個苦孩子,也沒有機會接受過專業訓練,直到18歲時才有機會接觸到昆曲。是那些老師們幫助了她,培養了她,讓她做出了一些成績。 ![]() 他相信在全國各地,一定還有不少像洪雪飛這樣有戲曲天分,但又暫時沒有被發掘出來的好苗子,他設立“北京市青年戲曲演員洪雪飛鼓勵獎”的目的,也是鼓勵那些擁有戲曲夢想的人們,為了實現自己的夢想,去努力奮斗。 劉弼漢說,這也是妻子生前的一個愿望,只可惜她沒有看到這個愿望實現就離開了,自己要圓妻子這個未完成的心愿,這才是紀念妻子的最好方式。 今天,戲曲這門中國國粹在黨和政府的重視下,在全社會的努力下,已經慢慢在年輕人的心中生根發芽。特別是在北京,越來越多的年輕人都喜愛上了中國的傳統文化,戲園里的觀眾也越來越多。 ![]() 看到這一幕,九泉之下的洪雪飛應該可以瞑目了,也許她也能聽到各個戲園里傳來的那段熟悉的唱腔: “壘起七星灶,銅壺煮三江。擺開八仙桌,招待十六方。來的都是客,全憑嘴一張。相逢開口笑,過后不思量。人一走,茶就涼。有什么周詳不周詳?”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