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虛擬現實技術公司EM3(北京意鏈科技)公開了一款代號為ETHER的超薄VR眼鏡原型機,整機厚度僅6.8mm,重量不到35g,是迄今為止全球最輕薄的VR近眼顯示方案。 該版本原型機采取分體式設計,由Micro-oled微顯示器驅動,支持全彩顯示,單眼2.5k分辨率,Fov90度,可以物理調節瞳距。據稱,產品的下個迭代版本有望在產品體積不變的情況下,將FOV進一步提升至110°。 據透露,EM3-Ether眼鏡采用了一套特殊的光學成像系統NEO-M,用一組衍射透鏡取代了傳統VR眼鏡中厚重的透鏡組,可以在極短的焦距內,對所有可見光進行匯聚以實現清晰成像,因此可以極大地縮減光學模組厚度。 在演示資料中, EM3借助手機攝像頭模擬人眼,展示了NEO-M光學系統的成像效果: 當手機在距離圖像15mm的位置進行拍攝時(中圖),因圖像過近,相機無法對焦而導致圖像模糊; 而當放上NEOM透鏡后(右圖),相機成功對焦,拍下清晰的圖像。 更為特別的是,該光學系統可以對1200度以內近視進行屈光糾正,而無需額外的近視鏡片,這樣的光學系統在全球絕無僅有。 EM3表示,頭顯作為虛擬世界的入口,對元宇宙概念的實現起到了決定性的作用,目前市面上的VR設備因體積重量較大,用戶在佩帶20min左右就會產生生理上的不適,這限制了用戶的停留時間和軟件使用的方法,因此只有耗時短、沉浸度高的游戲能讓用戶產生足夠的使用意愿。 但元宇宙的意義絕不止游戲,其他重要的應用如虛擬社交、辦公、教學等等,都需要設備達到可供長時間甚至全天候佩帶的水平才有真正落地的可能,因此,輕薄化是VR技術發展中最重要的一個方向。 VR熱潮自2014年延續至今,無數硬件廠商在嘗試縮減VR頭顯的厚度,但受到光學基本原理的限制,想要在保證足夠的視野范圍(FOV)和畫質的前提下,縮短光學透鏡的焦距是幾乎無法實現的,必須通過突破性的光學方案來實現。 HUAWEI于2019年發布的超薄VR GLASS采用了Pancake折疊光路技術,讓頭顯厚度由原先的50-60mm縮短至25mm左右,雖然厚度縮減近一半,但這已接近Pancake光學系統的極限,距離真正眼鏡形態的產品還存在較大差距。 科技巨頭Facebook(Meta)在去年也公布了一款超薄VR眼鏡的原型機,厚度約8.9mm,但該產品還處于非常早期的實驗性階段,僅支持低分辨率的單色顯示,離真正的產品化還有相當長的距離。 對比來看,EM3 ETHER無論在產品尺寸、顯示性能還是技術成熟度方面,都更加領先。并且,想要實現如此輕薄的產品設計,EHTER的光學方案幾乎是當下唯一的選擇。 另外,據EM3研發人員表示,NEO-M的價值不只限于VR行業。除了可以用于VR顯像外,NEO-M還有望利用在相機鏡頭、顯微鏡、夜視儀等任何需要使用透鏡組的地方,一旦應用成功,將極大地縮減產品尺寸,未來的望遠鏡可能薄如卡片,困擾手機廠商多年的相機鏡頭凸起問題,也有望得到解決,其背后的商業潛力不可估量。 來源:新浪VR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