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tfoot id="ukgsw"><input id="ukgsw"></input></tfoot>
    
    • 久久精品精选,精品九九视频,www久久只有这里有精品,亚洲熟女乱色综合一区
      分享

      思維現象基礎研究_講座03(P33~P58)

       大圓滿成己土 2021-11-13

      2014年06月13日 講解:清涼月老師 聽打:水晶 紅袖 蕓庭 大白 平凡 陌上客 校對:天地 蕓庭 復核:野鶴

      今天我們談對當前思維狀態的認識。

      二、思維本體學對當前思維狀態的認識

      因為我們的實證必須基于當前這種思維狀態,因此我們必須認識當前這種思維狀態。如果我們對當前這種思維狀態認識不清,我們的實證將無法正確和準確地進行。釋迦牟尼告訴我們“人身難得”,人身為什么難得?同時又說“這個世界有利于實證”,這個世界為什么有利于實證?這就需要我們對我們當前這種思維狀態進行認識。因為心物是一體的,認識了當前思維狀態,也就認識了這個物質世界,我們就能夠利用當前這種思維狀態和利用當前這個物質世界進行實證。這就是我們認識當前這種思維狀態的必要性,是我們必須進行認識的。

      下面是一個框架圖,這個框架圖是對這一節的內容進行的一個總體的概括,通過這個框架圖可以先了解一下本節的基本內容,等把這節內容學習完之后,再返過來重新看這個框架圖,最終是把所有內容扔掉,然后僅僅是在心中保存著這個框架圖就可以了。

      看這個框架圖,首先談的就是“現在這種思維狀態的構成條件”,然后是“現在這種思維狀態的特征”,以及“現在這種思維狀態的思維功能”,也就是我們對當前這種思維狀態的認識,是從這三種角度進行認識的,它的構成,和它的特征,它功能。

      (一)當前這種思維狀態(思維衍生狀態的低級狀態)的生成

      對當前這種思維狀態的生成,我們首先要認識一下當前這種思維狀態。我們的思維有“思維根本狀態”和“思維衍生狀態”兩大基本狀態,當前這種思維狀態(思維衍生狀態的低級階段)是由“思維本體”和“思維內容(思維對象)”構成的。

      由于我們當前這種思維狀態,是由思維本體和思維內容這兩部分構成的,同時,我們在“選擇性思維”作用下,也就是在“執著心”的作用下,我們一定是有所住的,因此,我們的所住只能分為兩大類,要么住于思維本體,要么住于思維內容,也就是說我們所有的實證雖然方法不同、門派不同,千奇百怪,各種方法,各種門派,但這些門派、這些方法,只能分為兩大類,就是要么住于思維本體,要么住于思維內容,一定不可能有其他的分類,因為我們現在的思維構成只有這兩部分,所以,對于實證的分類這一點一定要了解。

      下面,我們通過思維的演變,來認識當前這種思維狀態。因為佛教對當前的這種思維的狀態,不是使用這種思維狀態來認識這種思維狀態的,它是建立在動態演變的過程中認識的,在動態中認識的,是從整體演變過程去認識當前這種思維狀態的,是在實證的基礎上認識的,一定要了解佛教對當前這種思維狀態的認識,和心理學、哲學等等,對當前這種思維狀態的認識是根本不一樣的,它們是使用當前這種思維狀態來認識當前這種思維狀態。對于我們來說,你要想認識當前這種思維狀態,你就必須了解思維的演變過程。思維的演變過程,咱們以后還會談,還會一步一步地談,根據具體的需要,我們對思維根本狀態的認識會越來越深刻。這里就是先簡單地談一下思維狀態的演變。

      咱們看中間這一段,第一句:在“思維根本狀態”,我們對一切心理現象都清清楚楚,但卻無法產生相應的心理作用,也就是說,在“如來藏”狀態,我們對一切“妄心”的狀態清清楚楚,這句話指的是能善分別諸法相,后面一句話:但卻無法產生相應的心理作用,就是于第一義而不動。這第一句話是描寫“思維根本狀態”,描寫“如來藏”情況的——“能善分別諸法相,于第一義而不動”。

      下面就舉個例子:我們平時,也就是在現在這種思維狀態,我們能夠“生氣”,我們也了解“生氣”這種情況,但在思維根本狀態,雖然對“生氣”這種情況清清楚楚,也就是對妄心的狀態清清楚楚,但卻無法產生生氣的作用,將來到了如來藏狀態,你都會看到一點,就是你也了解以前,就是在你沒有證入如來藏之前,就是妄心的狀態那種愛恨情仇等等,但你現在根本不可能發起這樣的作用,你想生氣,根本不可能,沒有這種能力,你想去愛,也根本不可能,當然這里的愛是指的一般的人世間的愛情、戀愛這些東西,不是指大悲心,這種情況根本就無法升起,所以,在這種情況下,你不由自主會產生一種體驗的心理。這種“體驗的心里”就是對其他思維狀態的了知,也就是你希望體驗其他思維狀態的功能。

      比如說,在思維衍生狀態,你可以發起“生氣”這種功能,但在思維根本狀態(如來藏狀態),沒有這種功能,也就是任何思維狀態都有他自己的特點、功能,并不是思維根本狀態(如來藏狀態)包含所有的功能,也就是它沒有這種生氣的功能,但是我們有一種體驗的心理,就是要了解這些功能,這一點是最關鍵的,這種體驗的心理是貫穿所有思維狀態的,包括如來藏狀態之內,統統有這種心理,在我們現在這種狀態也有,我們現在為什么想體驗禪定,想進入禪定,那是因為你想體驗禪定中的境界,所以一定要了解“哪種思維功能、哪種心理狀態”是貫穿所有思維狀態的,也就是說,思維的演變一定是有基礎的,一定是有原始的推動力的,在沒有任何原始推動力的情況下是不可能演變的,一定要了解這一點。

      而這種體驗的心理,在佛經里面說的就是一種“無明”,無明的升起。關于為什么把它稱之為無明,這個是由從這種狀態退出的時候,是通過相應退出的,因為思維衍生狀態(妄心狀態)是建立在執著心基礎上的,必須與執著心相應,然后才能退出,也就是通過相應而退出的。那么相應是必須與那種背離思維根本狀態的這種心理相應,比如說“生氣”這樣的心理,與這樣的心理相應才可以退出來,如果你想用我們現在這種狀態的“愛、柔軟心”去想從思維根本狀態退出來,想從如來藏狀態退出來,這個是根本不可能的,將來你就可以實驗一下,你與這種“愛”心理相應,你是絕不可能出來的,你必須與“生氣”這種狀態相應才能退出來。

      所以,我們平時說某某大菩薩,證入如來藏之后,然后“乘愿再來”,乘愿再來是在你這個角度這樣談的,在他那個角度根本就不是這樣的,因為如果他用“弘法的心、救人的心”這種愛心,想從那種狀態出來,是根本不可能的,他必須使用與那種“背離如來藏的心”相應,然后才能出來,所以,對于這樣的心理,對于這樣的情況,你該怎樣給他起個名稱,你認為他是一種惡心嗎?但他不會發起這樣的惡心,因為他不可能產生這樣的愿望,他僅僅是借用這樣的心理,你認為他是善心嗎?但如果他與善心相應的話,他就絕不可能出來,你沒法給他命名,所以,稱之為無明,無明是沒法命名,一定要了解這一點。

      這種情況在《大智度論》里面講得非常清楚,《大智度論》告訴我們,就是證入如來藏之后,以后就是初地以上、八地以下的人還需要保留一絲煩惱,僅僅是保留,怎樣保留?因為為了使用這個一絲煩惱出來,也就是說,從初地到八地這個過程中,你的這種相應的能力,也就與生氣相應的能力,越來越差、越來越差,你將逐漸、逐漸完全失去這種生氣的能力,那么這時候怎么辦?你就必須到生活中去體驗生氣,我們平時人是不敢生氣,然后怎么怎么樣排除,但是對他們來說是必須去體驗這種能力,沒有這種能力他將不可能出來,不可能進入現在這種狀態。

      所以,有的人、有的佛教的視頻,在講的時候,認為“初地以上人還有煩惱”,這完全都是不實證所導致的,只有不實證才會產生這樣的根本錯誤。所以,對于佛教的學習,如果你沒有實證,那么你至少要看那種經過一千多年、二千多年,經過時間的檢驗的這種經論,比如《大智度論》,拿著《大智度論》就不要懷疑,然后就看下去,這是經過嚴格的實踐檢驗的,無數人去檢驗的,也就是真理。

      隨著這種相應心理與這種生氣的狀態相應,然后就會產生一種“心力”、突然升起一種心力,就是“執著心力”。執著心力它的特征以后咱們還會談,在相應的章節里會詳細地談。執著心力也屬于一種功能,也就是如來藏狀態能夠產生這種功能,一定要了解它能產生這種功能,僅僅是一種功能,它可以不使用這種功能,但它也可以使用這種功能,當它決定使用這種功能的時候,它就可以產生這種功能,這種功能能夠使一切概念化、抽象化的事情,產生真實的作用,這種功能是什么功能?那就是“作用”,能夠產生相應的作用。一切念頭都是因為作用。那么念頭和真實的思維的根本區別在哪里?就是它能發起真實的作用,一定要了解這個,所以這個牽扯到什么是念頭,什么是真實的思維。

      由于“思維衍生狀態”是建立在執著心力的基礎上,而執著心力具有從輕到重的發展過程。執著心力也有自己的功能,它的功能也有從簡單到復雜的發展過程,這樣就會使思維衍生狀態產生了一個由高到低的演變,這就是思維衍生狀態演變的基礎是什么,思維衍生狀態演變的基礎就是執著心力。那么返過去我們該怎樣進入高級禪定中、進入思維根本狀態?那么同樣在這個執著心力上,“減輕執著心力”就進入思維衍生狀態的高級狀態(就是禪定中),“破除執著心力”就回歸如來藏狀態。

      所以,一定要了解思維衍生狀態的基礎,我們的實證,雖然方法非常多,但它最終的歸結點,全部都是在執著心力這個上面,就是為了減輕執著心力和破除執著心力,所以,一定要了解我們所有的方法,它的基礎是什么,了解這一點之后,就不至于在方法上打轉,就像練四念處一樣,你不至于始終在這個相上去打轉,裝模作樣地在相上打轉,而能夠在心上,把一切方法全部歸于到心上,了解佛法是心地法門,為什么是心地法門?它的基本原理是什么?一定要了解它的基本的原理。了解它的原理之后,你的潛意識就會引導你始終在這個原理上下功夫、在這個基礎上下功夫,而不是去為練那個慢動作而練慢動作的,不是在那個慢動作上下功夫的。

      “思維衍生狀態”的高級狀態是“高度專注”的思維狀態,這種狀態雖然“執著心力”也在發揮作用,但由于此時“執著心力”還比較輕,因此這時候的“專注”表現為“普遍性的專注”,普遍性的專注就是觀察的范圍是不一樣的,它可以是完全的、整體化的觀察,也可以是對大面積的,也就是與現在這種觀察能力相比,觀察的范圍明顯的增大,從而形成一種普遍性的專注。同時,“思維”無法像我們現在這樣展開思維相續性,也就是說,在高級思維狀態,在禪定中,它表現為兩大特征:第一個就是“普遍性的專注”;第二個就是“思維無法展開相續性”。

      隨著“執著心力”的持續加重,我們逐漸只對能夠引起關注的事物產生“專注”,這樣就形成“選擇性思維”了。“選擇性思維”一旦形成,我們就只對那些感興趣的事物產生“專注”,這時候就展開相續性思維,就進入低級思維狀態。在這里就是需要注意,上面那一段講的是執著心力有一種基本功能就是產生念頭,下面這一段講的就是執著心力還有另一種功能,就是產生選擇性思維。這是一個發展演變的過程,也就是說它最基本的功能是產生念頭,它衍生出來的另一個功能是選擇性思維。選擇性思維是發展到一定階段才出現的,念頭是伴隨著執著心力的產生而產生的,是同時產生的,也就是說“執著心力”最低的一個功能就是產生念頭。

      這個地方是非常非常關鍵的,一定要了解這一點,因為我們以后在實證中,你想證入如來藏狀態,你想開悟,你必須掌握這個原理,就是必須清楚“執著心力”的這兩個功能,必須先把選擇性思維破除,只保留最低層次的那一個產生念頭的功能,然后外因到來才能破除這個功能,而回歸如來藏狀態。

      這就是功能的簡單化與復雜化它們之間的關系。同樣的,這個說明了最基本的一點,就是,為什么滿天的繁星不能讓釋迦牟尼開悟,而只有那顆流星能讓釋迦牟尼開悟?都是因為“執著心力”這個功能,而如果你無法回歸最低層次的這個功能,也就是產生念頭的這個功能,如果你還住在其它的比較復雜的那種功能,那么你將不可能開悟,無論你怎樣努力都絕不可能開悟。至于它的原理,詳細的原理,咱們到“回歸思維根本狀態”那一章還要詳細談。在條件論里咱們也談過這一個,大家把條件論再了解一下,就是你疊加進去的一個新的條件,與原有的條件,它們之間能產生什么樣的作用,這個必須要搞得清清楚楚。這個地方舉一個簡單的例子更容易理解,比如說,一個電機,處于一個低級的運轉狀態,最低速的運轉,低電壓的運轉,和它那個高速運轉狀態它們是不一樣的,在極低速運轉狀態的時候,你突然把電壓一下子推到非常、非常高的狀態,那么一下就把這個電機燒壞了,一下子就把它的功能破壞了,回歸如來藏狀態正是這樣的,為什么只有突然的外因,能夠打破這種狀態,而那些常見的、司空見慣的現象,不可能讓你開悟,就是這樣一個原因。這一點咱們以后還要詳細地談。

      這個原理必須明白,如果你不明白,你的實證將根本不可能真正地住于思維本體,你反而會把一些路途的風光,當成了回歸思維根本狀態。也就是很多人往往錯誤地認為,當時的境界是開悟了等等,就是因為這個問題根本就沒搞清,根本就不了解原理,在外因到來之前,就根本沒有住于最低層次的功能,而他是住于更復雜的功能,結果他就認為自己回歸如來藏狀態了,這個有一個相似鑒別。總之來說就是一定要了解原理。了解原理之后,你才能夠準確無誤地住于那種狀態,然后等待外因來破除。

      在這里還要了解選擇性思維形成的原因、目的和潛意識行為。我們的選擇性思維是思維發展到一定階段才產生的,但它為什么會產生這種功能?當我們從思維根本狀態剛出來的時候,會立刻升起一種心力,那就是想重新回去,這種心力就是和出的那種心力是對抗的,那么選擇性思維正是這樣,在這個基礎上產生的,雖然它建立在執著心基礎上,但這種執著心力是基于另一個目的,就是希望回歸如來藏狀態,那么這時候這種選擇性思維就是想選擇一個觀念、某一個念頭,或者某一件事情,從而對它能夠產生一種專注,然后通過專注返回去。一定要了解選擇性思維它形成的原因、它的目的和這種潛意識行為表明什么。了解這個之后,你就會了解,佛教里面曾經講過,有的人根本就不需要學佛,在潛意識中自然實證,然后就成功了,就是咱們常說的“辟支佛”,不需要你專門的去告訴他有這個東西,他就是完全是自然而然就進行的。為什么能夠自然而然的實證?就是因為“選擇性思維產生”的這個最基本的原理。了解這個原理之后,你就可以知道社會上那些人,人家雖然不學佛,但照樣是在實證,只不過是在潛意識作用下實證,是一種自發的實證。所以走在大街上,你再也不會去看這個人不實證、那個人不實證,這個人不學佛、那個人不學佛,他們都不好,其實他們都好,他們都在實證,當我們認為他們都不好的時候,那是因為我們不了解原理。一定要了解這一點。

      (二)“思維衍生狀態”思維的構成條件

      構成條件就是由思維本體和思維內容構成。這里需要掌握的就是,它是由條件構成的,那么按照條件論,凡是由條件構成的事物,當我們破壞它的條件之后,就可以破壞這種狀態。也就是我們現在這種思維狀態,既然是由條件構成的,那么我們只要破壞它的條件,就能破壞現在這種思維狀態,從而進入高級思維狀態,或回歸思維根本狀態。實證就是這樣的,基本的原理就是這樣的,非常簡單的。

      那么我們回歸如來藏狀態也是這樣的,就是通過破壞它的條件,我們平時最常說的就是“放下、放下”,你放下,為什么放下?放下的目的是什么?就是為了破壞思維的構成條件,因為你執著地都住于思維內容,我們平時都住于思維內容,我們現在放下就是放下思維內容,通過放下,然后回歸如來藏狀態。其實放下這種方法也是不究竟的,因為“放下”本身是一個觀念,你是住于放下這個觀念,仍然是住于思維內容,這僅僅只是對于一般人來說的,因為你無法住于思維本體,所以平時只能用這種放下的方法。放下的目的,直接出現的一個結果就是心不要那么散亂,它僅僅起到這個作用,但它不是一種究竟的方法,一定要了解這一點。因為想住于思維本體,是不能夠加入任何觀念的,僅僅只是“覺知”,僅僅只是覺知就可以,而絕不加入任何觀念,連放下的觀念也沒有。

      這就是由思維的構成,然后產生了實證的方法,就是破除構成條件,然后回歸如來藏狀態。

      (三)當前思維狀態的思維功能:選擇性注意和普遍性留意

      注意這種功能它是具有一定專注力,這是按專注力去劃分,它會有一個注意,一個留意。留意是沒有那種強的專注力,專注力達不到。

      在現在這種思維狀態,受“執著心力”的作用,我們的思維具有“選擇”功能,我們只對能夠引起我們關注的事物形成“注意”,這就是“選擇性注意”。所謂選擇性就是執著心,執著心的注意。這種思維功能建立在“執著心力”的基礎上,受“執著心力”的作用,我們總在不停地尋找能夠引起我們關注的事物;與之相反,那些常見的無法引起我們關注的事物則只能讓我們保留一般性“留意”。

      舉例來說:小明走在大街上,然后看到路邊有人在耍猴的,于是他專門跑去看,那么這時候他就是對這件事感興趣,那么他就會產生選擇性的注意,他選擇了這件事,大街上那么多事,他唯一的就選擇了這件事,這就是選擇性的注意。在選擇注意這件事、觀察這件事的同時,他又知道,他現在是在蹲在地上在看的、就是生活在白天、身邊有很多人,旁邊還有那些車啊什么的來來回回地過,但是他并沒有對那些事物產生專注、產生注意,而僅僅是保持一個整體的覺知,一定要了解他是整體的覺知,也就是普遍性留意。

      下一個就是,對選擇性注意和普遍性留意它們建立的基礎有所認識。選擇性注意是建立在執著心基礎上的,那么普遍性留意,因為是與選擇性注意相反,因此它成立的基礎一定是與執著心力相反的,也就非執著心力基礎上的。

      下面是一個推理過程,就是我們現在這種思維狀態是具有兩個基礎,一個是執著心力,一個是與思維根本狀態相應的柔軟心,也就是說,如來藏的大悲心同樣衍生到我們現在這種思維狀態,只不過在執著心力的作用下,它處于一種非深沉的狀態、非連續的狀態,所以說,我們現在這種思維狀態,就是建立在兩種心力基礎上,一個執著心力,一個柔軟心,一個是向心力,一個離心力。這就是說,什么是矛盾?矛盾只有在思維衍生狀態才有的,在思維根本狀態沒有這種矛盾,沒有這種相互的作用。在思維衍生狀態,在任何的物質世界,都有這種兩種相反的力,就是矛盾的形成。

      因此排除執著心力之后,普遍性留意只能建立在柔軟心的基礎上,這就是要了解,選擇性注意和普遍性留意這兩種思維功能,它們建立的基礎,了解它建立的基礎之后,以后我們在使用這兩種思維功能進行實證的時候,就知道怎樣利用,所以這一個是非常關鍵的。

      在平時生活中,“選擇性注意”和“普遍性留意”這兩種不同的思維功能同時發揮作用,從而使我們能夠同時對局部與整體保持不同層次的認知,這就是這兩種思維功能在平時生活中,它的密切的協作。一種思維狀態具有兩種思維功能,同時這兩種思維功能,又能夠密切合作,這種情況,只有我們現在這種思維狀態有,在禪定中沒有,如來藏狀態也沒有,唯一的只有我們現在這種思維狀態才有,所以這也是我們現在這種思維狀態它的一個特征。這就要求我們必須了解這兩種功能,因為你想從現在這種思維狀態出去,你就必須了解這種思維狀態獨有的特征,然后你把這種獨有的特征破壞了,你才能進入其它思維狀態,這一個咱們上兩次也談過。

      我們需要了解,為什么我們現在這種思維狀態能夠形成兩種思維功能?同時這兩種思維功能為什么又能夠同時發揮作用?這兩種思維功能同時發揮作用它的潛意識行為表明了什么?它發生趨勢是什么?這就屬于原理,我們需要了解。

      下面就是一個分析的過程,現在這種思維狀態的“普遍性留意”和“選擇性注意”是由高級思維狀態的“普遍性專注”演變分裂而成的。因此它們雖然是兩種不同思維功能,但它們各自都一定帶有禪定中的那些思維功能的特征,也就是普遍性專注的特征,你怎樣才能證入禪定中?你就必須使用這兩種思維功能。為什么你使用這兩種思維功能就能證入禪定中?因為這兩種思維功能就是從禪定中分離出來的,浪花就是從海水中生出來的,所以浪花能夠回歸海水,我們這種思維功能是從禪定中的思維功能產生的,因此我們使用這種思維功能就一定能夠返回禪定中。所以,一定要了解它的原理,這樣你就能夠知道該怎樣使用這種思維功能。

      這種演變建立在“選擇性思維”基礎上,思維方面強烈的“選擇”功能迫使我們經常處于不停頓地“選擇”狀態,這句話說的意思就是我們處于一種高頻率的選擇狀態,我們走在大街上,眼睛在到處地看,不停地看、不停地看,到處在尋找,一會看這一個,一會看那一個的,這就是處于一種高頻選擇狀態。這種選擇狀態,是執著心力活動的一種表現,執著心是一種波動很大的一種思維功能、一種思維能力,這種功能因為它波動性大,導致它無法在一個點上持久。不能持久,就無法關注得非常細,也就是專注力達不到,也就是說,我們為什么現在不能形成高度專注,那是因為我們處于這種選擇性思維的高頻活動狀態。那么反過來,我們想形成高度專注,想證入禪定中,我們必須怎么辦?我們必須先解決選擇性思維的高頻活動狀態,不能讓它處于一種高頻率的活動狀態,然后再徹底的讓選擇性思維放棄這種選擇功能,這樣我們就能夠在同一件事物上專注地觀上很長時間,只要時間持久,專注力就能形成。在這里有幾個要點:

      第一,解決選擇性思維它的一個過程,就是先從高頻率解決,然后慢慢、慢慢地讓它不發生作用,這是其中一個要點。

      第二,就是一定讓時間持久。時間達不到,你絕不可能證入禪定中,因為什么?在選擇性思維剛剛不發生作用的時候,專注力還沒有真正形成,它必須有一個時間發展的過程,隨著時間的延長,專注力才可能形成。

      所以在這個地方,最關鍵的就是這兩點。你想證入禪定中,你必須解決這兩個問題,這兩個問題解決不了,你就根本不可能證入禪定中。就像過去有人舉的例子,練習禪定就像用一個繩子,系住一個小鳥的腳一樣,這個小鳥飛了,馬上把它拉回來,再飛,再拉回來,直到它最后熟練了在你身邊它不飛了,野性被馴化了、不飛了。這就是先解決它的高頻率活動狀態,不讓它那樣散亂,心猿意馬,先讓這個像猿猴一樣的心、瘋猴子一樣的心停下來,停下來之后,隨著時間的延長,才可以達到禪定中。就像那個牧牛圖一樣,并不是說那個牛一不去吃草、一不去偷吃莊稼之后,馬上就能進入禪定中,不是這樣的,還需要經過一個過程,那就是時間,在時間這個條件具備之后,才能夠進入禪定中。所以,一定要掌握這兩個條件,要掌握影響我們入禪定的最根本因素就是這個“選擇性思維”,同時要了解選擇性思維為什么無法形成高度專注,也就是選擇性思維的高頻度活動狀態,為什么會導致無法形成專注。

      普遍性留意和選擇性注意這兩種思維功能,在生活中總是如影隨形、須臾不離地處于密切合作的狀態。我們大家在生活中就是這樣的,同時使用這兩種思維功能,這兩種思維功能從來沒有分離過,始終處在一起。它為什么會這樣?

      第一,它是由同一個功能分裂下來的;

      第二,這兩種思維功能密切合作的根本目的、潛意識的行為,也就是要融合為同一種思維功能。

      心理學把我們現在這種思維狀態、思維功能分為有意識思維和潛意識思維,它認為這兩種思維功能就是相反、矛盾的,但是在思維本體學這里,這兩種思維功能是同一種思維功能分離下來的,反過來,這兩種思維功能也可以融合為同一種思維功能,也就是有意識思維和潛意識思維,是將要融合為同一種思維功能的。如果它無法融合為同一種思維,那么你就一定停留在這種思維狀態。只有融合為同一種思維功能,你才能證入禪定中,證入高級思維狀態。所以,一定要了解我們平時為什么大家在大街上走的時候,總是同時使用這兩種思維功能,這兩種思維功能從來沒分離,這就是在潛意識行為上,它們要合二為一,所以處于這種隨時要融合的狀態,等到條件具備的時候,它們將立刻會融合為同一種思維功能,比如說,找著了比較關注的事物,那么馬上就會投入專注中,一旦投入專注中,這兩種思維功能立刻就會融合為同一種思維功能,這就是我們需要了解,這兩種思維功能,在什么情況下,才能融合為同一種思維功能。這一點我們在以后的實證中是必須用到的,也要經常用到的,這個必須掌握的,這一點掌握不好,你就根本沒辦法實證,你的實證效率是非常、非常的低,而且成功率是非常低的,失敗率反而是非常高的。這一點就要求我們,在以后,在使用選擇性注意這思維功能去實證的時候,一定要在觀察對象的設置上下功夫,要設置到能夠快速地形成專注,能夠使你非常喜歡的、能夠使你快速形成專注,只有這樣,這兩種思維功能才能快速地融合為一體。也就是說,我們的實證一定要在效率上下功夫,要高效的實證,而不能是老牛拉破車一樣,叮叮咣咣地拉了都半天都拉不過去。要在這個實證的效率上下功夫,要快速地突破。只要掌握了這些基本的原理,就能夠快速地突破。因為我們本來具有這樣的能力,潛意識就是這樣運作的,對這兩種思維功能的應用,我們本來是非常非常熟練的,現在唯一的就是,怎樣給它配備合適的這種觀察內容,或者是怎樣破除它的觀察內容,然后回歸思維根本狀態。就是要解決這些問題。

      我們平時,大家在生活中,也不斷地在潛意識地實證,大街上人們都是這樣不斷地在實證。但他們唯一就是兩個條件達不到,第一,就是思維內容方面,它是一種復雜相續性的,如果它是單一化的思維內容,或者是雖然是相續性,但專注力能夠達得到的這種思維內容,再加上時間的延長,只要滿足這兩個條件,那么他們很快就會證入禪定中。

      在什么情況下這兩種思維功能才能夠融合為一體?也就是能夠安住于同一個觀察對象?在平時這兩種思維功能是不可能安住于同一個觀察對象的,它們有自己不同的觀察對象,適用于不同的觀察范圍、具有不同的觀察對象。普遍性留意是作用于那些熟悉的、無法引起專注的這些觀察對象。選擇性注意是作用于那些奇特的、刺激性比較強的這些觀察對象。也就是它們的觀察對象不一樣、作用不一樣。在什么情況下這兩種思維功能才能夠作用于同樣的觀察對象?那就是:第一,是在高度專注的情況下;第二,就是對高級物質狀態的觀察這種情況下。因為在高級物質狀態下,由于心物一體的原理,這些高級物質狀態是與高級思維狀態對應的,我們現在這兩種思維狀態,都是高級思維狀態衍生下來的,因此在對高級物質狀態的對象觀察時,它們能夠安住于同一個觀察對象,比如說,虛空,虛空是一個高級物質狀態,所以,我們可以用選擇性注意和普遍性留意這兩種思維功能同時去觀察虛空,而不會產生互相干擾。

      反過來,在我們現在這種思維狀態,這兩種思維功能是適用于不同觀察對象的,因此你不可能把它們安住于同一個觀察對象,必須給它們分配去使用,比如說,體內這個氣機,體內這個氣機作為一種高級物質狀態,只和柔軟心相應、和潛意識思維功能相應、與靜相應,這時候你就不能用選擇性注意去觀察,如果你用選擇性注意去觀察,就會對它產生干擾,這就是為什么大家在通過觀呼吸來觀體內氣機的時候,會對氣機產生干擾。

      那么這個時候你該怎樣用這兩種思維功能才不至于產生干擾?而且必須最終又能夠達到讓它們融合為一體、能夠尋找高級物質狀態(微觀物質狀態),用道家的話說就是尋找到“丹”,那就必須對這兩種思維功能進行不同的使用,把選擇性注意先放置于體外,不讓它觀察身體內的微觀物質,只用普遍性留意去觀察;當體內的微觀物質達到高度專注狀態的時候,也就是能夠具有一定吸引力的時候,再把選擇性注意自然而然地吸引在體內,然后同時去觀察體內的微觀物質,也就是氣機狀態,并與之融合為一體。這一點,也就是說,在身體氣機這方面,在練意生身這方面,在道家的修行這方面,這一點是最關鍵、最根本的,這兩種思維功能,在這個地方處理不好,你將永遠不可能成功。《西游記》上面,豬八戒和孫悟空的斗爭,整個《西游記》的過程就是這樣演變下來的,就是這兩種思維功能使用的過程。所以,對這兩種思維功能一定要有充分的認識。認識不清,你將無法實證,你的實證將會一次次地失敗,實證了幾個月、幾年了,始終沒有突破,就是這個原因。所以,我們一定要了解這兩種思維功能。接下來我們就要深入談這兩種思維功能。

      對這兩種思維功能的認識,這兩種思維功能,每一種思維功能都是由兩種特性、兩個特征構成的,其中一個特征就是作用的范圍,另一個就是作用的專注度。作用的范圍就是作用的對象。

      1. 普遍性留意:

      (1)普遍性留意的作用對象,就是一個普遍性。作用的范圍比較大,就是一種普遍性的;它作用的深刻性、作用力方面,就是專注力達不到,屬于一種一般的留意。也就是它的這個思維功能分為兩大類、兩個特征:一個是作用對象;一個是作用力、專注力。

      普遍性留意作用于整體、面,它不是作用于局部的,所以一定要了解這一點,了解這一點之后,你的實證才會科學地進行。舉例來說,你現在念佛號,或者你是在觀呼吸,那么你用的功能是什么?你是用普遍性留意去實證的,普遍性留意是作用于整體,它不可能同時馬上形成專注的,所以,你必須用有意無意這種心理狀態去進行實證,你不可能馬上去形成專注,因此你一定不要寄希望于馬上就能夠形成專注,而是始終要用一種似有似無、若有若無、若影若離,用這樣的普遍性留意的這種觀察特征、思維特征去進行的觀察。大家去體驗一下,在平時生活中,是怎樣使用普遍性留意的,走在大街上,你怎樣使用的,是若有若無、若即若離、似有似無的在使用這種思維功能。所以我們在實證中,如果你要使用這種功能去實證,你就一定不要寄希望于馬上形成專注,這需要有一個過程,必須當潛意識達到穩定,穩定之后才深刻,才能形成專注。穩定這個過程完成不了,你將絕不可能形成專注。

      所以,了解這個原理之后,你就不至于盲目地追求,也就是說,你一上來,一下子去念佛,你馬上說“哎呀!我念了一會兒,怎么還不能形成專注?我觀呼吸,我觀了一會兒,怎么還不能形成專注?”等等,因為你使用的是普遍性留意這種思維功能,它是不可能馬上去形成專注的。而如果你使用的是選擇性注意,那它將能夠高效地形成專注,比如說,你設置的觀察對象,吸引力非常強,那么你很快就會融入其中,專注力會快速地形成。我們很多人實證無法突破,那是因為你雖然是使用選擇性注意,但你對那個觀察對象的設置,根本就達不到要求,只要你能達得到,那么很快你就會形成專注,速度高得很。

      (2)作用力(注意力)方面,是一種留意。這種留意主要是作用力不強、穩定性不強,因此它總是被選擇性注意破壞,從而導致它的穩定性不強。

      所以,普遍性留意這種思維功能就是綜合了“普遍性”和“留意”這兩個特征,然后具有了幾個顯著的表現:

      ① 作用對象方面:就是普遍性的、是整體。

      ② 在思維內容方面:無法展現相續性,因為你不是盯著一點,專注達不到,因為你要展開相續性,你必須對那個觀察對象具有一定的專注力,然后相續性才可以展開。

      ③ 在作用力(注意力)方面無法形成高度專注:這個原理已經說過,這里就不再談了。

      ④ 在作用態勢方面:普遍性留意它的作用態勢就是時間上無法持久,在這個穩定性方面,它比那個選擇性注意的穩定性強,也就是我們對這些司空見慣的事情能夠保持一個穩定的覺知,不像選擇性注意,波動性非常強,一會兒跟著這個觀察對象跑了、一會兒又跟著那個觀察對象跑了,這個心就像瘋猴子一樣在不停地跑、不停地跑。這就是普遍性留意它有這樣一個特征。

      所以,當我們使用普遍性留意去進行實證的時候,這幾個優勢,只要你能讓它達到穩定,那么就一定能夠證入高級思維狀態。因這幾個優勢是高級思維狀態、是禪定中所具有的優勢。在禪定中就是持久、穩定,所以我們就要破除那種選擇性思維,使它不干涉普遍性留意,那么就能夠保持普遍性留意這種潛意識行為的穩定、持久,然后就能達到高級定中。

      2. 選擇性注意

      (1)作用對象方面:(具有選擇性)

      ① 作用于局部(點):在執著心的作用下,選擇性注意就只能作用于點,并不作用于整體。所以,如果你使用選擇性注意這種功能去實證的時候,你就一定要對某些點進行設置。我們舉一個簡單例子來說:我們現在開始觀察大草原,如果你使用普遍性留意去觀察這個大草原,那你就要把這個大草原上所有的草設置成同樣的顏色、同樣的狀態,它沒有任何特殊性,這樣你才能使用普遍性留意去實證,然后你體驗它的美好,與之融合為一體,證入一般的靜、專注的靜和欲界定。

      如果你使用的是選擇性注意去實證,那么你必須把這個大草原當中的其中一棵草設置成特別的美好,或者你設置這個草原上有一棵樹,只有一棵樹,不能是多的,多了之后,你就沒辦法形成選擇性注意了,所以你設置這個大草原上只有一棵樹,然后你在看這棵樹的時候,你要設置這個樹上只有一棵樹葉是特殊的,你必須這樣在局部上下功夫,要不然你將不可能使用選擇性注意去實證。所以就是,我們了解它的作用對象、做用范圍之后,就能夠在進行實證的時候,在觀察對象的設置上,能夠做到科學地設置,而不至于非常的盲目。

      由于我們每次只能選擇一個關注對象,無法對兩個及兩個以上觀察對象同時形成“注意”,就是在設置觀察對象的時候要設置局部,把局部的特征表現出來,把局部設置的非常明顯,設置唯一的觀察對象,這樣才能使用選擇性注意進行實證。

      在實證中,有時候我們特意設置兩個觀察對象同時進行觀察,52頁上面那一段,舉的這個例子,是針對觀呼吸中對兩種思維功能的使用的。觀呼吸中這兩種思維功能的設置,也是非常復雜的,這一個將來咱們再談,因為這兩種功能,如果你使用得不好,你就一定不可能成功。凡出現的問題,也就是說,好多人,以前或多或少練過氣功啊,或者什么的,了解這個身體氣脈的反應,凡是在身體氣脈方面反應出現問題的,凡是在練意生身的過程中出現問題的,統統是因為這兩種功能無法使用、不知道怎樣使用,才出現問題。整個練身體氣脈的這個過程,就是兩種思維功能使用的變化過程。它的流程的劃分,就是這兩種思維功能的融合過程、演變過程。這一個在分類方面是非常非常細的,這個不是半個小時、一個小時就能解決的,這個以后再談。因為這一點,如果泛泛而論的話,基本沒有意義。要想在實證中能夠準確掌握,就必須深入地去談這兩種思維功能的使用。

      ② 選擇與反向選擇:選擇與反向選擇的形成有以下三個因素導致的:

      a“選擇性思維”建立在“執著心力”基礎上,而“執著心力”是一種“苦受”。因為它是種苦受,所以我們會自然地去追求一種樂。對于苦我們是天然地規避的,這樣就會產生“相反選擇”作用。

      b“反向選擇”行為的產生也是由“選擇性思維”自身存在的矛盾而自然形成的結果。也就是我們的選擇性思維在不停地選擇,選擇的目的是想回歸高級思維狀態的。但是在禪定中,如果你任由選擇性思維自然發展,那么選擇性思維就只能選擇那些自動產生的念頭。也就是在禪定中,一些念頭是自動產生出來的,這些念頭隔一段時間了,就自動出來了,凡是這些自動產生的念頭,它的心力都比你當時所處的那種狀態的執著心力要強。也就是在禪定中,只要你跟隨這些念頭走,你就一定能夠退下來,退失到我們現在這種狀態。也就是我們為什么會從禪定中退失下來,就是因為你跟著這些念頭走了。所以這樣就產生了一個矛盾,就是我們本來產生選擇性思維的意愿、目的是想回歸高級狀態,但結果你不由自主選擇了這些念頭,所以就退失了,這些念頭給你帶來了苦,帶來苦之后,你還要再進行選擇,如果你選擇的這些念頭給你帶來的是樂,那你就絕不可能再去選擇。

      所以,我們要了解一點,在平時的生活中,我們走在大街上,為什么眼睛在到處亂看、不停地看,那是因為你沒有選擇到真正給你帶來的快樂的觀察對象。如果你能選擇到真正能給你帶來快樂的觀察對象,能夠讓你形成高度專注,你就絕不可能再選擇。你會跟著這些能夠給你帶來高級享受的觀察對象證入禪定中。所以一定要了解,“反向選擇”的產生,其中一個原因是因為選擇的目的和結果產生了矛盾,從而迫使你不斷地處于一個選擇的狀態。

      c 我們還有一種本能,那就是希望了解未知的事物,這是選擇性思維產生的另一個因素。就是在選擇性思維的作用下,我們的觀察力只能作用于局部,這樣就產生了很多未知的這些境界,比如說,在我們現在這種思維狀態,你只能知道現在這個世界的境界,比現在這個高一個層次的天道的境界你看不到,所以,你必須要了解這些境界。正是因為你想了解這些境界,所以選擇性思維就會形成。

      這就是要了解選擇性思維形成的幾個因素,了解它形成的幾個因素之后,你就能夠解決它。如果你根本就不了解選擇性思維產生的基礎是什么,反向選擇產生的基礎是什么,那你就沒有辦法去破除選擇性思維,你的實證將不可能成功。當你了解它的基礎之后,那么你就可以在,比如說,針對第一個形成因素,你就可以在執著心力基礎上下功夫;那么對于第二個形成因素,你就可以在思維內容上下功夫,改變思維內容,讓它形成專注,讓它形成一種樂,那么它就絕不可能再產生作用了,這是針對第二個因素;那么第三個因素,當你證入高級禪定中時候,你就不可能再去頻繁地選擇。這就是為什么要了解選擇性思維產生的這三個基礎,了解了這三個基礎之后,我們的實證才能夠有的放矢,才知道怎樣去進行。

      以上三個方面的因素導致“選擇與反向選擇”總是如影隨形、相伴而生。

      要了解“選擇”和“反向選擇”的作用和產生的一些影響是什么,一定要了解,只要存在“選擇”和“反向選擇”,那么一定會產生以下幾個因素:

      a審美疲勞:專注點達不到,所以會形成審美疲勞,要了解審美疲勞產生的原因。

      b“選擇”頻率:因選擇的內容達不到,專注滿足不了這個要求,帶來不了這個真正的樂,所以會處于頻繁高頻率的選擇狀態。就是選擇和反向選擇的力量決定了我們不斷地選擇觀察對象。

      選擇頻率和專注度的比例,成反比的關系,選擇頻率越高,專注度越低,就無法形成專注。也就是你想證入高級禪定中,你必須降低選擇頻率。首先解決選擇頻率的問題,然后再說破除選擇性思維的問題。也就是說,我們的實證,必須經過兩步去進行:

      第一步,就是解決選擇性頻率問題。解決選擇性頻率的問題就是,用過去的話去說就是:“置一不移,置心一處,無事不辦”,“置心一處”,然后破除選擇頻率,但是“置心一處”并不能達到最終的結果,它僅僅只是一個過渡。因為“置心一處”還是使用選擇性思維,那么還要進行第二個階段,就是破除這個過程,破這一點,也就是破這個選擇性思維。

      怎樣破選擇性思維?利用那種反向選擇的能力,這時候就是自然表現出來的一種反相選擇。因為你“置心一處”到一定程度的時候會產生審美疲勞、會產生這種反相選擇。當它產生反相選擇之后,它就不會再盯著你原來設置的觀察對象進行觀察,而去觀察別的觀察對象。雖然是觀察別的,但這時候的執著心力已經是降得非常、非常的低。也就是經過了前面“置心一處”的過程,執著心力已經非常低,它已經沒辦法真正地去形成那種選擇性思維,于是它就會進入一種“自由選擇的狀態”。也就是選擇思維有兩種功能狀態,在我們現在這種思維狀態下,你的選擇性思維是不自由的,你會被牢牢地束縛在某一個觀察對象上,比如說,我們現在選擇的這個身體,一旦選擇了這個身體,我們就被束縛在身體上,執著心力比較強,不自由。在高級思維狀態(禪定中)就不是這樣的,沒有那么非常強的執著心力,雖然它也使用這種選擇性思維,但這種選擇有一種的自由性,自由度非常強,可以選擇樹作為身體,不想用了,馬上就可以選擇石頭作為身體等等,可以不停地這樣選擇,處于一種自由性的選擇狀態。

      我們現在不是這樣的,你走在大街上,一旦看到一個感興趣的事物,那你馬上就會被這個事物拉著走,就盯著這個事物去看,跟著這個事物走,跟著它一步一步進入三惡道。但是天人就不是這樣的,天人同樣走在大街上,沒有任何事物對他能夠產生特別的興趣,不能夠深深地吸引他的主意力,因此他才能成為天人,他能住于禪定中。所以要了解選擇性思維與執著心力成反比。在比例低的時候,它活動的自由性比較強,沒有那種苦受,有自主性,可以自主地去做。

      由于“追求快樂”的本能在“反向選擇”的形成中起著決定性作用。反向選擇產生幾個結果,一個是執著心力,執著心力也是一種苦。反向選擇自身的矛盾,也就是結果,愿望、內容、行為、結果,結果也是一個苦。還有一個就是對未知事物不了解,也是一個苦。也就是說,反向選擇形成的基礎是苦。這點是最關鍵的。所以只要能解決樂的問題,那么就可以解決這種反向選擇頻率的問題。

      由于“追求快樂”這種本能在“反向選擇”的形成中起著決定性作用,這就是對這些的選擇結果是苦,所以是無法住于這種快樂的本能,這是導致反向選擇形成一個根本因素。因此要深入了解這種功能,這個地方就是談追求快樂這種本能,要認識這種本能。在心理學中,它對追求快樂,就是追求幸福這種本能的認識,它僅僅認識它是一種本能,把它定義為本能。既然定義為本能的話,那就是從根本產生的、天然具有的、不可消滅的,這就是心理學認識的缺陷,因為它根本就不實證,完全是靠分析的。

      在咱們這里,要了解追求快樂這種本能的本質,對它要進行深入地了解。追求快樂這個本能分為兩部分:一個就是“追求”,一個是“快樂”,追求是一種行為,快樂是一種目的。既然我們要追求快樂,那么就一定有這種快樂。如果沒有這種快樂,也就是潛意識中根本就沒有這種快樂,我們就絕不可能產生追求快樂這種行為。既然我們現在追求快樂,有追求快樂這種行為,那么說明我們現在是不快樂的。所以我們才會產生了一個行為叫追求快樂。一定要了解這點。

      那么那種快樂的狀態是什么樣的狀態?那就是思維根本狀態。這就告訴我們一個最基本的原理,就是在實證中,你覺得你快樂嗎?如果你覺得你還不快樂,那你就絕沒有達到如來藏狀態,如果你真正達到如來藏狀態了,那你才獲得真正的自由、灑脫和快樂。你覺得禪定功夫很深,你很驚奇人家禪定一坐幾個月,但是禪定中的人快樂嗎?他也不快樂,因為他苦于念頭的解決,正是因為他覺得他是苦的,還不快樂,所以他根本就沒開悟,沒達到如來藏狀態,所以禪定不是究竟、不是圓滿,也不是最終的結果,不是我們追求的目標。所以一定要了解這一點,這就是古人說的“禪定是鬼窟用事”,不是我們最終的奮斗的目標。

      同樣的,由于追求快樂,是由追求和快樂這兩部分構成,所以當我們達到如來藏狀態之后,我們獲得了真正的快樂,那么你將再也不可能產生追求快樂這種行為。也就是追求快樂這種行為只有在思維衍生狀態才有,在如來藏狀態根本就沒有,在如來藏狀態根本就沒有,如來藏狀態只有快樂,而沒有追求。

      因此,追求快樂在心理學中是一種本能,在我們這里是一種潛意識行為,而絕不是本能,不存在本能這一回事,它僅僅是我們表現出來的回歸如來藏狀態的一種自發的潛意識的行為。

      這一個,對追求快樂這個本能,這個是我們在實證當中經常能用到的,經常能夠用到這種功能的。所以對于追求快樂,一定要深入地了解,我們的實證在很大程度上可以說是建立在追求快樂這個基礎上的。

      (2)作用力(注意力)方面:一般的“注意”

      ① 注意力非深刻性:注意力方面,深刻性方面達不到,也就是達不到高度專注。也就是說,我們必須在使用選擇性注意這個思維功能的時候,我們要在專注力的深刻性上下功夫,要達到高度專注。但是,選擇性注意還有個特征是它容易形成專注,只要尋找到感興趣的事物就能快速形成專注,所以我們要充分地利用它的這個特征。普遍性留意就不行,普遍性留意不可能就是快速專注的,選擇性注意能快速形成專注。也就是你想實證成功,你想實證快速地成功,那你就可以使用選擇性注意去進行實證。如果你想實證慢慢的、慢慢的,這樣,在時間沒有緊迫感,那你就使用普遍性留意去實證。根據你個人的性格,有的人性格急躁,他想快速成功,那你就可以使用選擇性注意去實證;如果你不想那樣快速,慢慢的,慢工出細活,那你就使用普遍性留意去實證。

      ② 注意力的非穩定性:就是“選擇性注意”波動性非常強,選擇與反向選擇的功能,兩種能力會互相作用,所以它的穩定性達不到,總是處于一種波動的狀態。

      ③ 注意力的非持久性:非持久性是因為反向選擇作用的結果,所以導致作用力無法持久。所以我們必須了解反向選擇它形成的原因,知道形成原因之后,你才能夠解決怎樣使注意力持久這個問題,要不然時間持久這個問題解決不了。

      下面咱們看它的綜合的特征:

      ① 選擇性注意(選擇性專注)的唯一選擇性:

      a產生未知領域:選擇性注意它的作用對象是唯一的,它無法同時作用于兩個觀察對象。這一點在量子力學里也是這樣的,那么量子力學里面是測不準原理,這就是因為現在你使用選擇性注意這種功能,你只能作用一個觀察對象,你不可能同時作用兩個,對一個觀察對象產生干擾,所以你是根本不可能同時測準兩個觀察對象的。這就是為什么在量子力學里面它是測不準的。根本的原因在哪里?就在于我們這種思維狀態,你使用的是這種思維功能。如果在禪定中,根本就不存在測不準,而是測的非常的準。因為什么?它的作用是普遍性的,沒有這種選擇性。如果你認為這個世界的形成是一種偶然因素,因為它認為測不準,測不準就是一種偶然因素,是一種概率,是一種概率化的,它認為這個世界的形成是一種概率化的形成,那是因為它使用的是這種思維功能去觀察,所以一定會得出這個結論。但事實上根本就不是這樣的,在高級禪定中,是一種普遍性的專注,是非常非常準確的、極其準確的,也就是說,濟公給你變一個蘋果的時候,他絕不可能因為概率的因素給你變出來一個蘿卜,他要給你變蘋果就一定給你變蘋果,而絕不可能把握不住,結果給你變了一個蘿卜出來。所以,一定要了解,量子力學為什么會出現這些問題,出現這些問題的根本因素在哪里?就是因為量子力學的研究者們也只能使用現在這種思維狀態,所以只能觀察到與這思維狀態對應的物質現象,因為心物是一體的,他不可能觀察到更高層次的物質現象。

      b產生相續性思維:因為選擇性思維盯著一個觀察對象去觀察,這樣它會有許多的地方是觀察不到的,這樣它就形成了一個相續性思維,一種推理、判斷。為什么要推理、判斷?那是因為為了了解未知事物,所以要推理、判斷。為什么要了解未知事物?因為有未知事物,是因為選擇性思維導致未知事物的產生。我們希望了解未知事物,這是一種本能,也就是說,在希望了解其他事物的這種本能作用下,就會形成了相續性思維。這就是思維的相續性和唯一性是同一觀察行為同時具有的兩個特征。在這兩個特征中,如果破壞了其中的任何一個,那么另一個特征就不存在。破壞了相續性,我們就會進入一種普遍性地觀察狀態;破壞了這種唯一性,我們就會同時處于一種非相續性狀態。舉個簡單例子,如果你現在破壞了唯一性,也就是不選擇某一個物質觀察,來到這個大草原,這個草原上所有的草,長的全部都是一樣的,沒有什么特別之處,那你就沒法形成一種“唯一性”,就是處于一種普遍性的狀態,對于處于普遍性的狀態之后,你將不容易展開聯想,這時候就處于一種什么狀態?大家往往處于一種靜,因為感覺到一種靜。假如這個草原,這些草不是一樣的,每一個草都不一樣,每一個草的顏色也不一樣,也就是說,千姿百態、姹紫嫣紅的,那你將不可能處于靜中,你會覺得,哎呀!太好了,你歡呼雀躍了。所以,一定要了解這一點。這一點就決定了我們在實證中對觀察對象的設置,也就是對極樂世界境界的設置,你在觀察中的時候你要使用普遍性留意,你該怎樣設置境界、怎樣觀察?如果你要使用選擇性注意,你又該怎樣設置境界、怎樣觀察?觀察對象的設置和你使用的思維功能一定是配套的,如果你的設置是不配套的,那么你將不可能成功,無論你怎樣努力都絕不可能成功。科學就是科學,就是這樣的,是非常嚴格的。

      正是由于“相續性”和“唯一性”是同一觀察行為同時必有的兩個特征,因此如果我們能夠同時對很多的事情、甚至同時對所有事情形成“普遍性的高度專注”,那么我們將無法展開“相續性思維”,也就是為什么在高級思維狀態(禪定中)無法展開相續性思維,就是這個原因。這種情況是證入高級思維狀態特有的表現,因此只要我們能夠把“選擇性注意”的“選擇唯一性”特征消除掉,這句話說的是什么?就是說的是我們在學習實證方法時有一句話是“置心一處,無所不辦”,那么這句話就是要解決“置心一處”的問題,也就是把那個“置心一處”最終也破掉。破掉之后我們才能夠真正地進入,要不然始終都是一個過渡階段。這一個咱們那個彩頁上有一個圖,這個地方了解一下就行了,后面咱們還要談,后面談的就是要使用這種功能,使用這種功能怎樣去演變的。

      這種情況正是“高級思維狀態”所特有的表現,因此只要我們能夠把“選擇性注意”的“選擇唯一性特征”消除掉,把“選擇性注意”發展為“選擇性專注”,并進一步發展為“普遍性專注”,那么我們將證入“高級思維狀態”。

      ② 選擇性注意(選擇性專注)的非穩定性:

      “選擇性思維”建立在“執著心力”的基礎上,“執著心力”的波動決定了“選擇性思維”具有“非穩定性”。

      另一方面,“選擇性注意”能夠深化發展為“選擇性專注”,“選擇性專注”是一種高度專注。在平時的生活中,我們有時候能夠在運動中形成高度專注,形成“選擇性專注”;但在實證中,尤其是初學實證的人,則必須把“專注”建立在“靜”的基礎上。“一般的靜”是不注意、不處理任何其他事務,僅僅停留在對“靜”的體驗和保持,也就是整體,“靜”,我們之所以能形成靜,是因為我們體驗整體,是用的是普遍性,體驗整體、體驗普遍性,用的是普遍性留意這種思維功能,所以我們才處于靜。但是“專注”是與之相反的,它是一種有意識行為,是一種選擇性的,因此將破壞靜,將導致非穩定性。

      也就是說,你的實證在剛開始的時候,你有一個無法回避的一個矛盾是什么?當你剛剛形成了靜,這時候為了入定,你也了解入定一定要培養專注的,所以你去專注,所以,一專注,把那個靜破壞了,你就是始終是在這樣的,在這個境界里面進進退退,一會兒能處于靜的狀態,一會兒又把靜破壞了,又散亂了,你始終是在靜和散亂中搖擺不定,這就是它形成的基本原理——專注能破壞靜。

      這個原理應用的另一個地方是什么?就是在欲界定,你通過光去實證,因進入欲界定有很多方法進入,其中一種方法就是通過光。在進欲界定之前,這個光,剛開始逐漸、逐漸地慢慢地亮、慢慢地亮,越來越亮、越來越亮,這個過程屬于一個清明的靜,慢慢、慢慢向專注發展,但專注成分還不夠,隨著繼續向前發展,光會不斷地閃爍、不斷地閃爍。這時候為什么會閃爍?因為這時候專注開始形成,專注破壞了前面那個靜,所以你會看到眼前的白光一閃一閃、不停地閃爍。但在閃爍中,閃爍是一種苦,潛意識有一種追求樂的本能,你會在這個本能的作用下,不由自主心里會希望這種光越來越穩定,你會朝著它的穩定的方向努力,那么很快地會進入真正的開天目的狀態,會一下子打開。

      這就是要了解,通過光去實證的,在開天目之前為什么會經過那個閃爍的過程,閃爍的原理是什么?那是因為隨著專注的形成破壞了那個靜,如果你了解這個原理之后,你就知道怎樣才能夠穩定地處于開天目狀態。很多人剛開始開天目的時候,看到事物不由自主地高興,然后一下子就退下來,也就是這種境界怎樣才能保持下去?這個不是靠你平時說練心性啊,到那種境界,看到那種境界我不高興,本來你覺得高興,退了,這時候你產生了一個思想——不高興,那照樣是不對的。那么,這個時候就要在專注上下功夫,這樣才能讓它始終的專注大于靜,慢慢地把靜的成分破壞,徹底地破除,這樣專注的成分越來越強,這時候就會處于一種穩定的開天目狀態。剛開始開天目的時候為什么是不穩定的?你自己把握不住的?就是這個因素。隨著專注力的提升,你才能真正地、穩定地處于開天目的狀態。

      下面咱們再看:根據心物一體的基本原理,思維方面“專注”的“非穩定性”一定會在物質方面有相應的非穩定性表現,比如:微觀物質的瞬間生滅以及“能量”的不穩定性等,這個就是根據“心物一體”的原理,我們在觀察微觀物質的時候,微觀物質為什么會這樣瞬間生滅、不穩定?這是因為選擇性思維它的這種在形成專注時的非穩定性導致的,選擇性注意這種思維功能的非穩定性所導致的。由于“選擇性專注”僅僅是一種過渡狀態,因此無論我們進入兩邊的任何一個狀態,都會處于非常穩定的狀態,這是對過渡狀態的認識,我們將來會進入一個一個思維狀態,一個層次、一個層次的思維狀態,無論我們進入任何一個思維狀態,我們都必須經過那個過渡狀態。而過渡狀態是非穩定的,具有不穩定性。那么等我們進入了其中這個過渡狀態兩邊的任何一個狀態,那么都是非常穩定的,比如說,我們真正進入天道的境界、禪定的境界,它也是很穩定的,禪定中雖然能夠產生念頭、能跟著念頭退下來,但是我們可以自主解決這些問題,也就是說禪定中也是穩定的。同樣的,我們進入現在這種狀態,我們也是很穩定的,因為你已經穩定地處于其中一個狀態。只要是你處于過渡狀態,那么你就一定不穩定,因為過渡狀態同時具有這兩個狀態的特征,這兩種狀態又是矛盾性的,因而它是無法穩定的。那么在量子力學觀察范圍內,量子力學借助儀器觀察微觀物質,而微觀物質正是一個過渡狀態,過渡狀態的一種物質表現,它是非穩定的,不具有穩定性。

      我們現在這種宏觀狀態就是穩定的,你看路邊的大樹,那個大樹就是穩定的,大樹就不可能一會兒有、一會兒沒有。你看月亮,月亮就是穩定的,不可能因為你不看它,它就沒有,因為它是和大家的共同的思維狀態相應的,所以它一定是穩定的。在這個地方,我們要了解的就是,量子力學的概率,這種對微觀物質的認識,它僅僅只是在過渡狀態才具有,在兩邊的任何一邊都沒有這種所謂的概率,不存在這種現象的。這是因為心物是一體的,我們不能把某一個狀態的規律,應用到其他狀態,因為它們是根本不一樣的。量子力學就存在這個問題,量子力學觀察的結果是非常準確的,它的成果是非常顯著的,應用也是非常廣泛的。但是量子力學的研究者們,對它的解釋是非常有問題的。為什么它會產生這種解釋?那是因為他們只能使用現在這種思維狀態,所以根本不了解,不實證,沒有實證,所以不了解什么是心物一體,沒法這樣去分析。

      ③ 選擇性注意(選擇性專注)的非深刻性:

      “選擇性注意”的“選擇和反向選擇”特征造成“選擇性注意(選擇性專注)”具有“非深刻性”特征,導致“選擇性注意”無法深化為穩定的持久的高度專注,只能達到有限的相對的短暫的專注,這也是導致我們無法順利回歸“高級思維狀態”的根本原因。就是如果我們沒解決選擇和反向選擇這個問題,沒法讓專注達到深刻性。要想達到高級思維狀態,還是前面說的那個,我們必須解決反向選擇這個問題。一定要了解選擇和反向選擇,它產生的基礎和形成的結果,這兩點是非常非常關鍵的,這兩點掌握不好,實證是很難進行的。

      選擇性注意與普遍性留意的關系:“選擇性注意”和“普遍性留意”是互為依存、相反相成的關系。它們的基礎是相反的,它們的功能是相輔相成的。這種關系的形成是因為它們都是由“思維衍生狀態高級狀態”的“普遍性專注”演變分裂而成的,它們來自同一個根。這種關系主要表現為:

      a“選擇性注意”容易形成“審美疲勞”,從而演變為“普遍性留意”。也就是二者的互相轉化,這個地方也是非常關鍵的,一定要了解這兩種思維功能是怎樣轉化的。因為在實證中我們必須使用其中一種思維功能去實證。如果我們對這種思維功能應用得不好,那么它會很快就會轉向另一種思維功能。雖然表面上你還是在使用這種思維功能實證,但結果就轉向另一種思維功能。轉向另一種思維功能后,實證的路就不一樣了,但是因為你不了解這個原因,你還是沿著原來的路那樣去希望、那樣去走,結果會給你帶來很大的痛苦,你的實證會這樣反反復復地一直不穩定。有的人就是實證有時候突破了,不知道怎么突破的,下回再去做又不知道怎么做了,因為你根本就不了解兩種思維功能的特征和它們互相轉化的關系。

      選擇性注意它容易形成審美疲勞,從而形成普遍性留意。那么這一個就要求我們設置的觀察對象一定要解決審美疲勞的問題。舉例來說,你要設置那種動態的觀察對象、色彩比較艷麗的,然后是一種連續性的畫面。比如,咱們以前說的,如果你使用選擇性注意去實證,舉個簡單的例子,就是設置那個樹葉的飄落,你把那個樹葉設置得非常的美好,這樣引起你的興趣,然后這個樹葉又是飄落的、是動態的,這樣飄啊、飄啊,剛開始你體驗它的美好,逐漸逐漸體驗它的微觀的變化。那么這樣,體驗美好的時候是形成靜,體驗它的微觀運動過程是形成專注。如果你始終在體驗它的美好,那么你只能進入欲界定;你體驗它的微觀運動,這樣才能進入禪定中。但是體驗微觀運動它是專注,專注能夠破壞靜,所以你不穩定。有的人在實證中的時候始終體驗一個整體,所以他能住于靜中。靜是一種很穩定的境界,所以他會住于一種內守幽靜的境界,而不想去提起專注。有的人提起專注,但是專注能夠破壞靜,使他又處于散亂中,所以他感到心中很迷茫、很散亂、很痛苦,這時候怎么辦?就是要利用這個“選擇性注意”的特征,就是要破除它的“審美疲勞”,利用它“喜歡動態的過程”這個特征,于是要把這一個樹葉飄落運動的過程讓它不斷地展開,展開這個過程,只要你能這樣做,你就一定能夠進入定中。

      比如說,這個樹葉飄落了,在飄落到地上之后,你還沒有形成專注,因為你根本不可能這么快就形成專注的,這時候怎么辦?你還要使用繼續使用選擇性注意去實證的,所以這時候你可以設想:這棵樹下有一條小溪、小河流,這個樹葉飄落到河流上面了,隨著這個水,有時候這個水流得快,有時候流得慢,這個樹葉就順著河流不停地流啊、流啊,那你就可以觀察樹葉在這個飄動的過程中它的微觀運動過程,有時候體驗整體,有時候體驗微觀,就這樣不斷地觀察這樣的流動,流一會,流到一個湖水里面,從湖水里面再向前流,又一個小溪,你就這樣不斷地設置、不斷地設置,就這樣持續地觀察,你的想象力有多豐富,你就有多大的成功機會。但這里的想象力一定建立在微觀的觀察上,而不是一種走神,而是一種體驗、一種專注,就是這樣設置,你用的是這個思維功能。

      假如你不了解這種思維功能的規律,那么你在觀樹葉飄落的時候,一會兒樹葉飄落了,下來了,下來還沒形成專注,你又開始重新返回來再觀樹葉飄落,觀第二個樹葉飄落,第二個樹葉還沒形成專注,又掉了一個樹葉,你再觀另一個樹葉,那么這樣會怎么樣?會形成審美疲勞。審美疲勞一旦形成,你就只能使用普遍性留意進行實證了,這時候如果你再使用選擇性注意去實證,就絕不可能。當你使用選擇性注意沒法使用成功的時候,你就會出現散亂、急躁,怎么還不入定?我們絕大多數人就是這樣失敗的。比如,觀察水滴的滴落,滴了一滴了,還要再去這樣反復地觀,始終都是這樣的。所以我們一定要了解它的規律,了解規律之后,對觀察對象進行設置,一定不讓它這種規律發生作用。

      b“普遍性留意”能夠為“選擇性注意”提供關注的素材。這就是要求我們在使用普遍性留意去進行實證的時候,你所設置的觀察對象,一定不能夠引起選擇性注意的作用。就像我們說的,選擇那個大草原,你看這個大草原的時候,用普遍性留意去實證的時候,你想入欲界定,你想去使用普遍性留意去實證,那么你就只能把這些草設置成同樣的顏色、同樣的形態,等等、等等,體驗一陣風刮過來,它像波浪一樣的、一個波紋、一個波紋這樣地向前走,而不能設置成那種千姿百態、姹紫嫣紅,不能這樣設置。所以,看你使用哪種思維功能去實證,一定要對它進行設置。

      c“選擇性注意”能夠破壞“普遍性留意”的穩定性,導致“普遍性留意”無法穩定。這一個就是使用普遍性留意的過程中,防止選擇性注意發生作用。在觀察對象的設置上注意,同時要知道觀察思維的變化。

      (3)選擇性注意的分類:

      選擇性注意是我們現在的一個主要的思維功能,我們對這種思維功能應用得非常非常地純熟。這種思維功能的一個非常大的好處是容易形成專注,因此我們必須熟悉這種思維功能,要熟練地掌握這種思維功能,這就要求我們必須深刻地認識這種思維功能,如果我們無法深刻地認識將不可能去順利地實證。

      所以,我們下面看選擇性注意的幾個類型:

      ① 有意識選擇性注意和潛意識選擇性注意:

      有意識的選擇性注意,比如,我們走在大街上,或者到某個地方去旅游的時候,是在故意地、刻意地去選擇感興趣的事物,這就是有意識的選擇性注意。

      潛意識選擇性注意,就是在靜的情況下,我們對哪些事物感興趣,不知不覺進入走神的狀態。走神屬于一種潛意識的選擇性注意,跟著它走。

      這兩種特征都有各自的優勢,有利于實證的優勢。有意識選擇性注意,要求我們對觀察對象的設置,必須設置成能夠引起有意識的作用,就是引起專注;潛意識選擇性注意,它的作用力、專注力達不到,但它的穩定性強。前者是穩定性不強,所以,必須在專注對象上下功夫,來使它的穩定性強;后者是穩定性強,但是注意力達不到,所以這個需要我們在思維內容上出現形成專注,因為它既然穩定了,那么只要設置一個單一化的思維內容,是利用走神去實證的。這就是有意識思維的選擇性注意。

      潛意識選擇性注意具有以下幾個特征:

      A執著心力比較弱:執著心力比較弱,所以它的穩定性比較強。

      B潛意識選擇性注意主要靠習慣性的潛意識:也就是走神,這個就要求我們要學會利用走神。再一個就是我們要使用潛意識選擇性注意的時候必須經歷一個過程,就是我們要重復去實證,增強實證的次數,這樣才能形成潛意識選擇性注意。

      C“潛意識選擇性注意”是靠潛意識的穩定性和持久性形成專注的:因此它要求的一點就是時間,時間是具有決定意義的,時間達不到就不可能形成專注,它和有意識選擇性注意不一樣。有意識選擇性注意必須在短期內快速形成專注,因此對觀察對象的設置,只要你設置得好,你今天去實證,今天就能達到定中;如果你選擇得不好,就絕不可能。這一點和潛意識選擇性注意不一樣。潛意識選擇性注意,你選擇的觀察對象,不具有那樣強的吸引力,雖然和普遍性留意的功能又不一樣,你也有一定的吸引力,但由于吸引力達不到,達不到那就必須用時間來換取勝利。所以,你選擇的觀察對象如果專注力達不到,那就只有在時間上想辦法,時間延長、延長、延長,然后就入定了;如果你設置的觀察對象特別的好,你善于設置,也就是你形象思維非常發達,那么這時候你將快速地進入一個高級狀態。有的人的實證為什么突破地非常快,有的人的就始終很難突破,就是在這些方面出了問題。

      所以,我們在實證中,一定要改變一種錯誤是什么?那就是你不能盲目地追求結果,你總是看人家成功了,我怎么還不成功?你一定要看原因,分析自己的原因,分析自己在這些方面,哪個地方出現了問題,只要在這些方面你能把握得好,你和他一樣的,照樣成功的。因為所有的浪花都是海水,所有的浪花雖然形態上有時候不一樣,但是它們本質上都是一樣的。在學佛方面沒有根基好與不好的問題,所有人的根基都非常好,因為大家都是有如來藏作為基礎的。一切浪花的根基都非常好,因為一切浪花都是海水。

      下面咱們再看:但由于形成“潛意識選擇性注意”的“思維內容”不具有很強的吸引力,因此這種“注意”不容易快速深化為“專注”,這是不利于實證的。怎樣才能使“潛意識選擇性注意”轉化成“潛意識選擇性專注”呢?在實證中,我們主要通過“延長時間”實現其轉化。也就是時間是關鍵。

      “潛意識選擇性注意”和“有意識選擇性注意”的關系:“有意識選擇性注意”如果經過反反復復地長期訓練,就能形成習慣,轉變為“潛意識選擇性注意”。它是怎樣轉化為潛意識選擇性注意的?那是因為你選這個觀察對象,雖然你也想讓它快速形成專注,因為你使用“選擇性注意”嘛,使用這個功能,你也想讓它快速形成專注,事實上你選擇的觀察對象并不具有吸引力。比如說,你選擇樹葉飄落,你今天觀樹葉飄落,明天觀樹葉飄落,你總是這樣觀,主觀上你也希望它快速形成專注,但事實上不能,因為你已經產生了或多或少地審美疲勞,這時候這個過程就慢慢、慢慢地形成了潛意識的選擇性注意,這需要在時間上下功夫,在每一次的時間上你要持久,那么它就逐漸地形成了潛意識的專注。

      看下面的圖:

      這個圖示中的演變的過程,就是將來你實證中必須經歷的過程,這個過程在哪個階段,它的要點是什么?在自己的實證過程中需要慢慢、慢慢去體驗,到哪個階段該怎么樣?第一個階段,就在觀察內容上下功夫;第二階段,已經形成或多或少的審美疲勞的時候,就一定要在時間上下功夫,在這個階段就是時間決定一切。

      看58頁下面的圖解:“有意識選擇性注意”經過多次重復,形成習慣,形成“潛意識選擇性注意”;“潛意識選擇性注意”隨著時間的延長將出現兩種結果:

      A“潛意識的穩定性”得到加強。我們有時候覺得實證就是進進退退的,它之所以進進退退的,是因為這個潛意識還不穩定,總是被有意識的思維打破,所以穩定性達不到。

      B“有意識選擇性注意”的“選擇頻率”大大降低。也就是說,我們能夠置心一處了。

      這兩個結果標志著“執著心力”被減弱。因為執著心力的波動性非常大,而柔軟心相反,柔軟心沒有多大波動性,是非常穩定的。

      下面咱們看:由于高層次思維狀態的“專注”是建立在“較弱執著心”基礎上的,因此隨著“執著心力”的減弱,“專注”將形成,于是“潛意識選擇性注意”就會轉化為“潛意識選擇性專注”。所謂的“潛意識選擇性專注”就是指“置心一處”,要了解這一點。這個時候我們就能夠穩定地住于這個觀察對象,也就是說“一心不亂”,達到這種狀態,就是潛意識選擇性專注。也就是一心不亂這種狀態不是你故意做出來的,凡是你故意做出來的,你就絕不可能一心不亂,一心不亂是一種潛意識的狀態,是一種潛意識的專注狀態。置心一處,無事不辦,這是一個潛意識專注狀態,而不是你刻意做出來的。

      下面咱們再看:由于思維的“選擇性”必然伴隨著“反向選擇”,因此接下來“反向選擇”將破壞“選擇性”,使我們無法繼續專注于原來的“專注對象”。這一點就是指的一個“破”的一個過程,就是破這一個“一心不亂”的過程。我們需要經過一心不亂,到了一定階段,我們還需要破這個過程,破這個“置心一處”。破了之后,我們才能夠得到一種“普遍性專注”,一種禪定中的灑脫自在,而不是我們平時所認為的實證多么地難啊,盯著一個觀察對象這樣煩得不得了地觀,那么是不是禪定中也是這樣的?也就是說,我們需要破這個過程。怎樣破的?這個地方講的就是破的原理。原理是什么?就是在反向選擇的作用下,然后這時候由于選擇性思維已經不發生作用了,所以不可能被某一觀察對象牢牢地束縛,這樣就會證入禪定中,也就是證入禪定這樣一個過程,它是這樣形成的。不過,后面這樣一個原理是根本不需要我們去了解的、不需要去掌握的,因為它是自然而然的,將來你入定的時候,你自然會明白這樣一個過程,但反過來出定的時候正好是相反。

      下面咱們再看:通過以上演變過程我們可以看出,“有意識選擇性注意”和“潛意識選擇性注意”在思維本體學的實證中具有重要意義,我們要深入了解這兩種思維功能的區別和聯系,了解二者在實證中的演變。我們可以通過下面這個表格進一步全面深入地了解“有意識選擇性注意”和“潛意識選擇性注意”。這個表格簡單了解一下就行:

      今天咱們就到這里吧。關于59頁上的“主觀選擇性注意和強迫選擇性注意”下一次再談。

        本站是提供個人知識管理的網絡存儲空間,所有內容均由用戶發布,不代表本站觀點。請注意甄別內容中的聯系方式、誘導購買等信息,謹防詐騙。如發現有害或侵權內容,請點擊一鍵舉報。
        轉藏 分享 獻花(0

        0條評論

        發表

        請遵守用戶 評論公約

        類似文章 更多

        主站蜘蛛池模板: 亚洲国产成人久久久网站| 亚洲欧美成人一区二区在线电影| 夜鲁鲁鲁夜夜综合视频| 亚洲一区二区三区影院| 午夜无码大尺度福利视频| 99热精品毛片全部国产无缓冲 | 久久精品人人槡人妻人人玩AV| 蜜臀久久99精品久久久久久小说 | 88国产精品欧美一区二区三区| 亚洲avav天堂av在线网爱情| VA在线看国产免费| 东京热一精品无码av| 天天综合网网欲色| 波多野结系列18部无码观看AV | 又湿又紧又大又爽A视频国产| 国产精品中文第一字幕| 亚洲欧洲专线一区| 深夜福利资源在线观看| 久久精品人人槡人妻人人玩AV | 无码人妻斩一区二区三区| 放荡的美妇在线播放| 国产迷姦播放在线观看| 国产精品无码无卡在线播放| 伊人狠狠色丁香婷婷综合| 亚洲国产美女精品久久久| 国产精品久久久久久AV福利| 99RE8这里有精品热视频| 在线观看国产成人无码| 国产在线亚州精品内射| 亚洲精品麻豆一二三区| 久久精品人人做人人爽电影蜜月| 国产精品电影久久久久电影网 | 福利免费观看体检区| 97人妻碰碰视频免费上线| 久久国产福利播放| 亚洲欧美综合人成在线| 宝贝腿开大点我添添公视频免| 亚洲一区二区精品偷拍| 被公疯狂玩弄的年轻人妻| 亚洲欧洲日韩国内高清| 无码人妻久久一区二区三区免费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