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dāng)今社會,孩子的教育問題一直困擾著爸爸媽媽。雖然二胎政策已經(jīng)全面放開,但由于家庭生活成本較高,依舊有許多父母仍然保持獨生子女的狀態(tài),缺乏對孩子的教育經(jīng)驗。在諸多教育方式中,有很多是要避免的,比如在對孩子進行批評教育的時候,要注意采用合適的方法。 目前來說,批評是家長對孩子教育的一種主流手段,目的在于讓孩子能認識到自己的所作所為是錯誤的,并且及時改正,但是由于時機或者方法的選擇錯誤,很有可能導(dǎo)致某些極端情況的發(fā)生。 如以下幾種狀況的時候,要立刻停止這種行為。 一、有外人在場的時候 當(dāng)著非家庭成員的面對孩子進行批評教育這種方法是非常不可取的,這會導(dǎo)致孩子的自尊心嚴重受挫,他們會認為這是父母讓自己當(dāng)眾出丑。孩子的心理會受到嚴重打擊,輕則不愿說話、情緒低落,重則產(chǎn)生自卑、自閉甚至抑郁的心理。因此,最好不要在外人面前批評教育自己的孩子。 二、家長情緒激動的時候 人都有脾氣,而且有的人并不能很好的控制自己的脾氣。特別是碰到自己孩子不服管教,大聲頂嘴的時候,父母會更為氣憤,這時候家長們?nèi)菀妆┰辏踔磷龀鲆恍O端行為,后果可能無法挽回。 這時候,情緒不受控制的父母,不自覺的已經(jīng)偏離批評教育路線了,更多的則是個人的情緒發(fā)泄。此時孩子會承受很大的身體與精神折磨,結(jié)果與父母的初衷背道而馳。 三、孩子情緒激動的時候 父母家長會有情緒。相應(yīng)的,孩子不知如何控制自己,更容易發(fā)生失控情況。孩子之所以情緒會激動,更多的則是因為認為家長對自己的誤解,也不能接受父母的這種教育方式。可惜的是多數(shù)家長并不能理會到這一點,只會認為孩子是死不認錯,從而加大訓(xùn)誡力度,只能適得其反。 以上幾點只是點出幾個家長不應(yīng)該進行批評教育的生活場景,并不意味著除了這幾個情況別的都可以進行此類教育。場景只是外在,更多的還是要注意孩子的心理活動。每個孩子的心理狀態(tài)都不一樣,情緒激動點也不一樣。家長與其產(chǎn)生諸多掣肘,不如想辦法提升孩子的抗壓能力,這樣不論是在家庭教育 或者是其它情況發(fā)生的時候,都有利于孩子健康成長。 那么如何能夠提升孩子的抗壓能力呢? 首先,孩子的樂觀情緒是必不可少的。生活中態(tài)度樂觀的人往往容易看到事物好的一面,心理活動是陽光、積極的,在某些時候,這樣的心態(tài)能夠?qū)κ录l(fā)展起到?jīng)Q定性的作用。家長應(yīng)該幫助孩子形成這種良好的心態(tài)與習(xí)慣。 其次,增強孩子的自主認知。“十年寒窗苦,金榜題名時。”任何讓人承受的苦難,都是為了更好地成長。要讓孩子明白批評教育乃至所犯的錯誤,都是為了自己認知能力的不斷提升與修正,這樣才能使得強者越強。 最后,沒有壓力就沒有動力。家長在給孩子施加壓力的時候,注意不能過重,要在孩子承受范圍之內(nèi),否則,只會把人壓垮,這將毫無意義。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