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第二次大戰時期,日本窮兵黷武,在幾個戰場同時作戰,總兵力急劇擴張,最鼎盛時海陸空軍總數達到了960萬人。到1945年二戰結束時,日本還保留著706萬軍隊,相當于幾十個中小國家總兵力之和。 當然,日本總兵力也有一個逐步增長的過程。 在上世紀30年代,日本共有17個常設步兵師團。師團是日本仿造德國的軍隊建制,下轄2個旅團,旅團下轄2個步兵連隊。這17個常設步兵師團中,每個師團兵力約為2.8萬人,總兵力為47.6萬人。如果加上空軍和海軍,總兵力將超過50萬人。 這17個常設步兵師團,又被稱為甲種師團,或者挽馬師團。他們成立較早,屬于日軍中最精銳的部隊,尤其是從第一到第七的7個師團,被稱為“精銳中的精銳”。不過第4師團似乎有濫竽充數的嫌疑,大家不妨查一下“大阪師團”,了解一下這個師團的“光輝戰史”。 1937年,抗日戰爭全面爆發后,日本原有17個師團已經不夠用了。畢竟光是在1937年淞滬會戰中,日軍就投入了8個師團又2個支隊、一個混編陸戰隊共計20萬人。為此,日軍進行了第一次大規模擴招,從預備役、后備役到第一補充兵、第二補充兵等募集了一批兵力,組建了90多個乙種師團。 乙種師團又稱馱馬師團,基本上都是退役老兵和經過一定軍事訓練的青年,具備一定的戰斗力,能夠稱得上是主力部隊,編制在22000至24000人之間。曾經在1938年萬家嶺戰役里被中國軍隊打殘的的日軍第106師團就是乙級師團。 經過這次大規模擴張,到1937年底,日軍總兵力達到了108萬,到1941年底,日軍總兵力則達到前所未有的240萬人。其中,有大約170萬人投入到中國戰場。 1941年12月7日,隨著日軍偷襲美國珍珠港軍事基地,太平洋戰爭爆發。戰爭范圍遍及太平洋、印度洋和東亞地區。200多萬日軍又不夠用了。怎么辦呢?只有繼續征兵。 接下來,日軍進行了二戰期間最大規模的一次擴編部隊,征召第一補充兵和第二補充兵,組建了約200個丙種師團。 丙種師團由混成旅團擴編而成,人數在1.7萬人左右,重武器數量和戰斗力都遠遠不如甲種師團和乙種師團。丙種師團耗盡了日本最后一點預備力量,使得日軍陸軍總數達到了約600萬。如果加上裝甲師團、飛行師團、防空師團,大量的獨立混成旅團,以及日本海軍,總兵力超過了800萬人。 在1945年抗日戰爭后期,日軍又組建了一批丁種師團。丁種師團也是由混成旅團擴編,只轄3個步兵聯隊,約11000人,是日軍所有師團中,人數最少、戰斗力最差的師團。因為到了二戰后期,日本的兵源已經到了即將枯竭的地步,日本為了征集到更多士兵,不得不一再降低征兵年齡,使得十來歲的“娃娃兵”也上了戰場。 這些“娃娃兵”個頭矮,體力小,連急行軍時都會出現掉隊的情況,根本無法送上一線戰場,只能在執行巡邏、警戒、維持治安等任務。在中國戰場,丁種師團一般用于掃蕩我軍根據地的軍事行動。 日本在不斷擴張陸軍師團的同時,也在空軍、海軍兩支部隊里進行擴張。 在二戰中,日本一共生產了65000架各類飛機,組建了65個飛行(航空、教導飛行)師團,分別隸屬于日本帝國陸軍航空隊和日本帝國海軍航空隊。1941年,日本帝國海軍擁有了10艘戰列艦,10艘航空母艦,38艘重型和輕型巡洋艦,120艘驅逐艦,65艘潛水艇和其它艦艇。 數據顯示,在日本兵力最多時,共計有960萬人。經過各大戰場的消耗,到1945年二戰結束時,日軍總兵力為706萬。所以,日本頑固分子試圖依靠殘余的軍事力量,來對盟軍做最后的抵抗,提出了“一億玉碎”的口號。 日本在二戰中征集到960萬兵力,是一個非常可怕的數據。因為日本總人數在7500萬人左右。這就意味著,日本所有男女老少加起來,平均每8個人中,就有一個被抽調出來當了兵。 二戰后,日本不被允許擁有陸海空軍及其他戰爭力量,也失去了國家交戰權,只有一支自衛隊。當前,日本自衛隊由日本陸上自衛隊、日本海上自衛隊、日本航空自衛隊組成,現役總人數約25.5萬人。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