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一條消息,并祝賀——顧彬榮獲今年德國最高翻譯獎 德意志語言和文學科學院(達姆施塔特),將今年的約翰·海因里希·沃斯獎(Johann-Heinrich-Vo?-Preis)授予了“在翻譯領域做出杰出成就的”波恩大學教授、漢學家、詩人、翻譯家顧彬。該獎項是在德國最高榮譽的翻譯大獎,獎金為15000歐元。授獎儀式將于 2013年5月18日德意志科學院在愛沙尼亞塔爾圖舉辦會議期間舉行。德意志科學院于1958年設立的這一獎項旨在表彰翻譯成德文的文學作品,體裁包括詩歌、戲劇、散文等,同時也包括與文學相關的學術翻譯。曾經獲得過此獎的翻譯名家包括沃爾夫岡·沙德瓦特(Wolfgang Schadewaldt)、曼弗雷德·福爾曼(Manfred Fuhrmann)、哈利·羅沃爾特 (Manfred Fuhrmann)以及伯克哈特·克羅伯(Burkhart Kroeber)等。作為一個嚴謹而勤奮的譯者,顧彬在過去的三十年中,特別是通過他對中國現當代文學和詩歌的翻譯,如魯迅的作品和北島等人的詩歌,而使中國文學享譽德語世界。 顧彬在談到文學翻譯時曾這樣說:“在德語中,翻譯這個動詞,是uebersetzen,它有兩個義項。它的第二個意思是'擺渡’。……從此岸送達彼岸,從已知之域送達未知之域,連船夫自己也參與了這種變化。……翻譯也意味著'自我轉變’(self-transformation):把一種外國語因素中的未知之物,轉變為一種新的語言媒介,在這種創造性的活動中,我的舊我離世而去”。 據悉,顧彬還和詩人楊煉、王家新一起應邀參加將于2013年5月下旬舉辦的德國明斯特國際詩歌節,與會詩人將有諾貝爾文學獎獲獎詩人德里克·沃爾科特、德國著名詩人、畢希納文學獎獲得者杜爾斯·格林拜恩等。 顧彬簡介: 顧彬(Wolfgang Kubin),德國著名漢學家、翻譯家、詩人,1945年生于德國策勒,1966年入明斯特大學學習神學,1968轉入維也納大學改學中文及日本學,1969年至1973年在波鴻大學專攻漢學,兼修哲學、日耳曼語言文學及日本學,其博士論文為《論杜牧的抒情詩》。1974年至1975年,在北京語言學院進修漢語。1977年至1985年,任柏林自由大學東亞學系講師。1981年通過教授資格論文《空山一中國文人的自然觀》。1985年起任波恩大學東方語言學院教授、主任教授及院長,2011年退休。 作為學者和漢學家,顧彬主要致力于研究中國古典文學、現代文學及中國思想史,已出版、發表了大量學術著作和論文。2002年起,他主編十卷本《中國文學史》,并撰寫其中的《中國古典詩歌史》、《中國古代散文史》、《中國古典戲曲史》及《二十世紀中國文學史》。1989年至今,主編介紹中國人文科學的雜志《袖珍漢學》及介紹亞洲文化的雜志《東方》。他所著的《二十世紀中國文學史》,在中國翻譯出版后,引起廣泛注重和反響。 作為詩人、作家,顧彬迄今已出版了5本詩集和多種小說。詩集有《新離騷》(2000)、《愚人塔》(2002)、《影舞者》(2004)、《世界的眼淚》(2008)、《魚鳴嘴村》(2011),他的詩集曾獲得德國讀書會2002年度文學獎。他的作品的中譯本《顧彬詩選》(莫光華 賀驥 林克譯),2010年由四川文藝出版社出版,《白女神,黑女神》(張依蘋譯),2011年由臺北秀威出版公司出版。 顧彬為中國人民大學文學院第三屆駐校詩人,并曾于去年11月份應邀參加我院“詩人作為譯者:首屆國際詩人工作坊”。 (中國人民大學文學院國際寫作中心)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