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思想和修辭來博弈 用故事和真情來馳騁
美,一場閱讀和思考的旅行,孤單但絕對不孤獨。 關鍵詞:文學,人學,銘記 │literature,anthropology,engrave 文/一蓑煙雨 已到深秋,說是深秋,可感覺不到秋的氣息,這個季節是很不分明的。農歷八月桂花還沒有開,一直推遲了一個多月才盛開,高溫持續的時間太長了。 接到縣城A自媒體的邀請函的時候,浩然正在上班。“去不去?”浩然猶豫著。A自媒體在小縣城有些知名度,最開始是一名叫諍哥的創辦起來的,后來幾經接手,也有些年頭了。涉及的領域比較廣,算是文化搭起了臺。浩然在這上面發了些文章,所以才有被邀請。A自媒體的小葉編輯聯系浩然時,浩然本想拒絕,只是這美女小編非常善于交流,沒讓浩然有機會拒絕。小葉一口一個大哥,一聲一個感謝,一句一個好文章,讓木訥的浩然連聲說“去”。 特約作者答謝會的會場設在小縣城的東邊,距離浩然的單位有點遠。換好班后,浩然準備步行去,想在這個小縣城看一看,都很久沒有看看身邊這個縣城了。只是等朋友的時間長了,然后坐車一同去。 會場裝飾的比較喜慶,歡迎標語也很醒目。里面早到了被邀請的人,浩然大都不認識。小縣城有作協文聯之類的機構,只是浩然都沒有加入。他是個業余寫手,工作之余喜歡寫寫隨筆、散文、小說之類的文章,多年耕耘,也寫了不少文字,但他不善于交際,沒有什么圈子。 進門之后,浩然選一個角落坐著,聽大家相互寒暄。主持人是A自媒體現任負責人甄真,人長得高高大大的,滿臉微笑。浩然還是第一次和甄真見面,因稿件和他在網上認識的。一通感謝后,甄真提出受邀請的作者們輪流發言交流。 被稱為鄒老的是第一個發言,身材高大,五官端正,接過話筒,洋洋灑灑,很有范兒。從A自媒體的結緣,談到他個人的成功,說現在退休了比上班還忙,天天被催稿,小說和編劇太多了。 浩然想,得讀讀他的作品,自己還不知道身邊還有這么厲害的作家;又一想,這么牛逼的鄒老居然和自己一樣在小縣城A自媒體上寫稿子,太屈才了,不禁為鄒老感到惋惜。 與鄒老形成鮮明對比的是小付,年紀不大,四十郎當歲,身材矮小,在社區負責宣傳,也是個業余寫手,言談舉止雖沒有鄒老的自得,但愜意的神情溢于言表。 叫娟娟的是一位妙齡女子,談到她在A自媒體發稿第一次閱讀量過萬時,那高興勁兒不亞于小孩子過年,還描述當時的手舞足蹈狀。 那個叫儒生的人顯得很正派,說這些年一直在讀四書五經,記了三十年日記,現在主要在推廣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看著他的發型,浩然忍不住想笑,旁邊的人說,這發型應該是用大碗扣在頭上剪的。浩然只是覺得儒生留個長發穿件長衫最合適。 輪到浩然交流時,浩然站起身來,沒有用話筒,將話筒遞給了身邊的人。不到三十人的小會場,他覺得沒有必要,他給學生上課時就從沒有用話筒擴音器之類的東西。浩然介紹了一下自己,說自己是一位老師,只是連名字也忘了說,然后表達謝意,說自己今天主要是來向各位學習的,然后就坐下了。 大家目瞪口呆,看著各位注視的目光,浩然說我講完了。大家嘆了一聲,說這么快,連給你發言拍照的機會都沒有。浩然傻傻地笑了。聽說有幾個是搞攝影的,提個相機一直在拍照。 浩然心道:這能拍出個什么花兒來? 有人建議以后這樣的會要多開,以提高稿件的質量,還要增加什么聯誼會、座談會之類的。 有個自稱是攝影家協會的,一上來就是一通排比句,贊美詞說得浩然云里霧里。他說要多寫多讀書,不要等靈感來了才寫,什么都可以寫,而且要注意標點符號,這個很重要,寫著寫著就可以成為大家。浩然在心里呵呵了一聲。 二十多個人紛紛來了一通自夸和他夸,最后是頒獎。浩然居然也被授了獎,第一次手握獎杯,浩然不知不覺低下了頭。一些認識的和不認識的特約作者們和他打招呼,向他表示祝賀,浩然很想避開,但會場特別小,避是避不了的。 浩然只想快點結束,但大家說得很嗨,浩然不好意思逃離。 結束的時候是合影,然后去聚餐,浩然沒有去。在路邊叫了輛的士,車里正放著滿江的《歸來》,“時間之箭,燃燒著劃破蒼穹,將希望點燃,卻無法追趕。沉默誓言,悲凄幽暗的閃躲,灑滿天地的淚水,夜幕低垂,心中所向的地方,魂牽夢縈的故鄉,埋藏夢想的地方,有沒有花開成海洋,心中所向的地方,綠草連天到山崗,要回到她身旁……” 浩然斜靠著,思緒飄散。 那是很多年前,浩然參加的一次作協會,一位老先生用顫抖的雙手拿出一張寫好的紙條,用顫抖的聲音講: “四祖是我們的本鄉,他說,佛不在天上,不在四方,在我們每個人的心中。如果我們用良知的尖刀刮骨療毒,我們就是菩薩心,就是良心,就是藝術的精靈。長江水日夜不停,大山目送著昨夜星辰,期盼著繁星燦爛,千燈輝映,那就是我們的會員心,是佛心,是良心,是文心雕龍的文心!”。 浩然一直忘不了那場景,那段話他回來時就記在日記里,常常翻開讀一讀。 浩然又想到已經退休的老楊。那次辦公室的一位同事說,老楊,你也應該用你的藝術去掙點煙錢,你看你的學生都這么出息了,辦起了書法培訓班、賣對聯,掙了大把大把的票子。老楊眼一瞪,說了一句驚天地泣鬼神的神語: “人 不僅僅是靠煙活著的!” 老楊仍舊抽著他的劣質煙,每天堅持寫字,畫畫,讀書作對子。他在鄉下中學教書時,每晚堅持背一首唐詩,《唐詩三百首》每首都能背…… 浩然想到電影《歸來》的海報。 那是一幅水墨畫意境的寫意畫作,主體圖像是一望無垠的茫茫雪原上,一條鋪滿雪花的黑色路途,綿延至看不見的遠方,一個男人獨自提著行李走在路上,似乎是回家的方向,背影寫滿落寞和堅定。天邊飛翔著一只雄鷹,仿佛是男人旅程中的旅伴…… 到了學校,行政樓前的兩棵桂花樹迎風飄揚,花香沁人心脾,浩然猛吸了一口。下了車,浩然感覺一身輕松。 - 作者 - 介 一蓑煙雨:教書為生,業余寫手,喜歡喝點小酒。 編后語│審美 所有的文字,都是人與人、人與自然、人與自己的對話。這符號承載著賦、比、興。賦者,之平實;比者,之遷移;興者,之詠嘆和哦吟。 文心,乃紋理之化,融人、融己、融天地,而后如劈石磨玉,脫穎而成,養己心,養人心。 文以載道,心進心出,空靈而光輝! 鳴謝本刊特約評論嘉賓: 潘鳴 玉樹臨風 米粒兒 侯秀坤 郭建榮 周核桃 李強 清秋致遠 王麗麗 吳北京 張振之 文如風 季節 三月閏竹 黃小峰 林之眉 星滿池 李珍橋 雨蕭 葉曉華 絨刺 王世輝 馬士紅 孫文平 陳星 許文志 伊欣 苗月坤 咸大龍 劉明禮 孫華 月牙兒 靳玲 沈青出 曹國平 靳相柱 程紅 張繼梅 董續光 宋雪梅 陳濟身 閔然 戴建霞 倪以軍 文遠竹 朱秀娣 雨中丁香 主編:陳露曉 責編:沿小路 總監:石雷 尹龍龍 市場策劃:鄭玉龍 張龍飛 審稿編輯:韋海燕 編委: 馬新國(北京師范大學教授) 王德勝(北京師范大學教授) 李桂福(北京師范大學教授) 裴純禮(北京師范大學教授) 付德林(北京師范大學教授) 鄧紹根(中國人民大學教授) 黃傳武(北京郵電大學教授) 法制│道德│民主│公正 科技強國 文化興邦 征稿啟事 寫出生活的痛點尷尬 寫出獨有的思想內涵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