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公子棄疾 大家知道,《長安十二時辰》中有右相李林甫、左相李適之,但是這“左右二相”居然只是三品官員。為什么三品官員就可以稱“宰相”呢?那么一二品官員又是什么呢?這就要從政事堂說起了。 政事堂,是唐宋時期宰相辦公的地方,也曾叫做中書門下(唐玄宗開元年間)、政事廳(后晉)、都堂(宋代元豐改制后)。唐高祖李淵代隋建唐后,進一步完善了隋代的五省制,正式確立了三省六部制的政治制度。以三省(中書省、尚書省、門下省)的長官(中書令、尚書令、侍中)為宰相。同時,規定宰相們在門下省議政,而將議政場所稱為政事堂。 唐高宗時期,宰相裴炎與武則天結成政治同盟,大權在握。永淳年間,裴炎從侍中遷任中書令,為了方便掌握權利,于是將政事堂從門下省遷至中書省。從此,中書令成為實際意義上的宰相之首。唐玄宗開元年間,名相張說擔任中書令時,將政事堂改名為中書門下,并將政事堂細分為吏房、樞機房、戶房、兵房、刑禮房五部分,進一步完善了政事堂的結構,自此,唐代的宰相制度得到基本完善。 政事堂既然是宰相辦公的地方,那么我們就來探析下唐代的宰相制度。什么叫做宰相呢?《宋史·官志》說:“宰相者,總百揆”;《史記·陳丞相世家》則說:“宰相者,上佐天子理陰陽,順四時,下育萬物之宜,外鎮撫四夷諸侯,內親附百姓,使卿大夫備得任其職焉。”也就是說,宰相要輔佐天子,管理大小官員,協調大小政事,是百官之首,是“一人之下萬人之上”的實權派。 但要注意的是,宰相并不是一個正式官職。在我國歷史上,只有遼代有正式的“宰相”之職。而其他朝代,或曰丞相,或曰大司馬,或曰錄尚書事,等等。而到了唐代,為了加強皇權的威勢,將宰相的權利分散,實行的是群相制。唐代的宰相制度也進一步復雜化,既有有宰相之名卻無宰相之權的三公、三師,也有僅僅官居三品甚至四品,卻有宰相之實的同中書門下平章事、同中書門下三品等。我們不妨將前者稱之為“名義宰相”,將后者稱之為“實質宰相”。 名義宰相身份尊崇但并沒有議政權,不必多說。實質宰相卻是要費點筆墨。唐高祖武德年間,初步規定以三省長官尚書令、中書令、侍中為宰相。到了唐太宗貞觀年間,由于李世民曾經做過尚書令,于是這個職務就無人敢擔任了。尚書省的長官實際上就成了本為尚書令副手的尚書左右仆射。這個時期,尚書左右仆射、侍中、中書令都是宰相。同時,唐太宗令禮部尚書杜淹、秘書監魏征進入政事堂參議朝政。從此,只要有參議朝政之權力的都稱為實質上的宰相。 貞觀后期,這類宰相有了一個正式官職:同中書門下三品,從此,同中書門下三品成為正式的宰相職務。唐高祖永淳元年,宰相隊伍更加壯大,一些四品官員也獲得進入政事堂參議朝政的資格。唐高宗將他們稱之為同中書門下平章事,從此,同中書門下平章事也正式稱為宰相職務。需要指出的是,貞觀年間,名將李靖也曾被任命為同中書門下平章事,但此后并無人再用,也未形成定制。而其正式作為宰相官名,則是在唐高宗永淳年間了。 從此,同中書門下三品、同中書門下平章事成為宰相的標配。而尚書省則逐漸被邊緣化,到了唐中宗年間,尚書左右仆射已沒有宰相之實了。到了唐玄宗年間,尚書左右仆射改名為尚書左右丞,成為官員被罷相后任命的安慰性官職,尚書省徹底名存實亡。唐肅宗時期后,中書門下重新被改名為政事堂,同中書門下平章事逐漸被淘汰,同中書門下三品于是成為了宰相的代名詞。中書令也逐漸失去宰相的地位,通常被作為宰相罷相后,外放為節度使的加銜。 節度使加中書令(或侍中)則被稱為使相。唐代的使相,在廣義上,也是宰相的一種,但實際上并沒有參贊政務的權利,所以我們可以稱之為“榮譽宰相”。使相的起源,最早可以追溯到武周時期的大將王孝杰。當時武則天為了激勵出征的王孝杰,特地任命王孝杰為同鳳閣鸞臺三品(武則天改中書省為鳳閣,改門下省為鸞臺,同鳳閣鸞臺三品其實就是同中書門下三品)。 唐玄宗開元二年,大將薛訥在率軍討伐契丹前則被唐玄宗任命為同紫薇黃門三品,這都是最早的武將加宰相銜的成例。安史之亂后,一些平叛有功的大將如郭子儀、李光弼等開始被加中書令、侍中等宰相頭銜,這就是使相制度的雛形。 在中晚唐時期一些割據藩鎮橫行,中央毫無辦法,只能采取籠絡、妥協等手段安撫。節度使加宰相頭銜逐漸成為慣例,使相制度基本形成。比如李懷光曾經被任命為中書令,而跋扈不法的李茂貞更是曾經被任命為尚書令,與唐太宗李世民看齊,其僭越不臣之心可謂司馬昭之心路人皆知了。同時,朝廷中的實質宰相罷相后往往被外放為節度使,這些外放的節度使也會被加上中書令的頭銜,唐朝的使相制度徹底得到完善。 綜上所述,我們可以總結下唐朝宰相制度的幾個特點。其一,唐朝實行的是群相制,在政事堂內,往往有七八個甚至十多個宰相參贊政務。這一方面可以集思廣益,完善行政方針。另一方面分散了相權,無形中加強了皇帝的權力,皇權的威勢得到大大提高。 其二,唐朝的實質宰相門檻并不高,品秩往往為三品。特殊時期甚至有四品宰相。宰相門檻的降低使得宰相的地位不再神圣,于是出現了一些令人啼笑皆非的宰相。比如說有一個人叫做韋什方的江湖騙子,自稱活了四百多歲,來自三國時期,會制造長生不老藥。一番亂吹之下,居然被武則天任命為宰相,真是滑天下之大稽。 回到《長安十二時辰》,李林甫的右相其實就是之前的正三品中書令,李適之的左相其實就是之前的正三品侍中,但是中書令權力比侍中大, 加上李林甫還兼任從二品的尚書左仆射(尚書省實際領導人),所以李林甫地位自然也就在李適之之上。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