又是忙碌而疲憊的一周。還好周末來了,周末的存在,大概就是讓社畜自我療愈用的。假如沒有周末,估計人類壽命和創造力都會大大縮減吧。 1、“別到處埋怨這個世界欠你一個美好的生活,世界什么都不欠你的,它比你先到。” 有的人擅長從單調重復的生活中挖出驚喜和幸運,有的人則擅長抱怨生活沒有如他所愿。 事實上,生活之于誰都不容易,你看看誰誰誰生活表面光鮮亮麗其實背地里還不是咬緊牙關一路跌跌撞撞前行? 偶爾的抱怨除了宣泄情緒,其實沒有太多意義。所以抱怨完,我們還不是該該干嘛干嘛。嘴上吐槽老板、喊著好想躺平的社畜,第二天不也照樣情緒穩定地回復“收到”? 這個世界不欠你的。這樣無論經歷了什么,才不會有那么多的怨氣。 2、“時間以同樣的方式流經每個人,而每個人卻以不同的方式度過時間。” ——川端康成 時間是唯一對人類公平的存在。無論貧富貴賤,我們一天同樣擁有24小時。雖然人人生而不平等,但是幸好我們還可以主動選擇怎樣花費時間,我們選擇把時間用在哪里,時間就構成什么樣的我們。 人生選擇什么就必須承受什么,你選擇了自律和努力, 那你就需要綿長的意志力來克服懶散安逸帶來的誘惑。 我們如何使用時間,說明那件事在我們心底的優先級。 每當同學朋友驚訝于我怎么能既上班又帶娃還能抽出時間寫文的,其實道理很簡單,寫文是我心里的優先級,它值得我用午休和其他碎片化的時間去交換,如此而已。 3、到目前為止,你已經從所有你曾認為不會過去的事情中幸存了下來。 人類的生命力和意志力其實頑強得超乎想象。或許還有一種可能,生命給予我們的苦難,恰好都是我們的求生本能所承受得住的。 正如年少時我們以為失去愛情就活不下去了,但事實是,再撕心裂肺、傷筋動骨的痛苦,最終也被我們接住了。 所有曾經以為不會過去的痛苦,最終也被時間撫平了。所以,別遭遇了什么就要死要活的,相信我,當下困擾你的,過個三五年,什么都不是事兒。 我們都是生活的幸存者,那些殺不死你的,最終都能被你云淡風輕地提起,就像在講述別人的故事一般。 4、當一個人的頭腦停止思考,不再具有吸收新觀念的能力時,他就真的死了。 ——喬治·奧威爾 有的人在30歲就死了,是因為ta已經對世界失去了好奇心和求知欲,他停止了思考,也拒絕接受跟他固有觀念不一樣的事物。一個拒不接受多元觀念和新鮮事物的人,給人的感覺就是暮氣沉沉,你跟他說話,你會懷疑他還活在清朝。 生活是多維度的且很好玩的,所有熱愛思考且接受多元價值觀的人,不管年紀幾何,都嘛活得熱氣騰騰。 有的人六十歲了,但是他眼里依然有光,他對萬事萬物皆如赤子一般好奇,一頭扎進新鮮生猛的生活里,歡快地打滾兒。 5、對生活,對我們周圍一切詩意的理解,是童年時代給我們的最偉大的饋贈。如果一個人在悠長而嚴肅的歲月中,沒有失去這個饋贈,那他就是詩人或者作家。 人類最詩意的時候,大概就是無憂無慮的孩童時期,那是我們活得最不功利的時期。隨著生活壓力逐漸變大,人們逐漸丟掉了自己的詩意和好奇心,被生活錘得只關心柴米油鹽和房子車子。 “那一年,我十八歲,在我一生的黃金時代,我有好多奢望。我想愛,想吃,還想在一瞬間變成天上半明半暗的云。后來我才知道,生活就是個緩慢受錘的過程。人一天天老下去,奢望也一天天消逝,最后變得像挨了錘的牛一樣。可是我過十八歲生日時沒有預見到這一點。我覺得自己會永遠這樣下去,什么也錘不了我。” 那些沒有被生活錘得丟掉詩意的人,最終都成了詩人或者作家。 6、無論何人,無論何時,人們總要在烏云周圍尋索著浪漫的微光活下去。 ——村上春樹 即使生活黯淡無光,但是我們還是會本能地尋找著浪漫的微光。低頭撿拾六便士的時候,你偶爾抬頭看月亮,也會被宇宙的浩大和神秘所折服。 人心需要溫柔的包裹,即使現實沒有,心也會自己去尋找啊。 這些浪漫的微光,才能騙我們在被烏云包圍住的時候,勇敢地走出去啊。 7、生命不必每時每刻都要沖刺。低沉時,就當是給自己放一個悠長的假期。 ——北川悅吏子 我們不可能每時每刻處于沖刺和緊繃的狀態,繃太緊的弦,很容易斷裂。所以慢下來時,不必有浪費時間的負疚感。 時間不可能每時每刻都“有用”,那些無所事事的時光,那些消沉抑郁的時刻,就當是我們的假期吧。就像一直不放假不松弛下來的人,工作效率肯定更低的。 8、沒有人在修剪其生活之時會不割傷自己。 ——勒內·夏爾 生活也是一株植物,需要適時修剪。對自己“下手”雖然痛,但是自己主動改變的痛苦,遠遠小于日后被生活暴打的痛苦。 我們得不時地“修剪”生活,學會“斷舍離”,放棄不健康的親密關系、遠離讓你內耗的人,雖然一時半會兒內心肯定很不適應,但是一個人的情緒和能量是有限的,放棄不合適的,才能騰出位置給對的人,直面疼痛才能讓你有力量去真正活得清爽。 9、焦慮大多來自于知道該做什么,但就是不去做,雖然你已經有了所有的答案。 人們的焦慮,往往不是源自不知如何去做的迷茫,恰恰相反,我們都知道該做什么,但是缺乏行動力的拖延和自我內耗才令人焦慮。 正如你知道不要再熬夜刷短視頻了,你應該立刻去睡,但是你就是控制不住自己,戀戀不舍刷完,再在一片空虛和懊悔中焦慮。 正如那些在網上咨詢該不該分手的人,ta們心里其實早就有了答案。他們的焦慮源于,他們不敢改變現狀,不敢及時止損,不敢面對未知。 想到馬上就去做,是克服焦慮的法寶,親測有效。 10、也許人不認識人,但靈魂認識靈魂。——馬龍·詹姆斯 這句話像子彈一樣“biu”精準地射中我的心臟。就像有些在學生時代沒什么交集的同學,我們反而日后在文字里重逢了彼此。 當我們被一些文字擊中或者撫慰的時刻,就令人忍不住拍大腿感嘆“吾道不孤也”,那是靈魂于茫茫人海中認出相似靈魂的魔法時刻。 當你隔著時間與空間與作者產生共鳴時,你在現實世界里與ta素不相識,但是“與君未謀面,猶如故人歸”的感覺太奇妙了,或許作者早已不在這人世間,可書中好像伸出了一只手,和你緊緊相握。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