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年危機的男人】
原以為成長和老去離我很遙遠,殊不知當年被稱為垮掉的一代的80后,第一批后已經邁進了40歲的大關,而當年還被稱為“非主流”的90后,第一批也進入了30的關卡。 中年危機已悄然而至,單身、脫發、失業、下崗、被辭退,再也沒有鐵飯碗,再也不能相信長期穩定的工作。今天上班,明天也許就下崗,朝不保夕頻頻出現,種種問題迫不及待的壓到了80后90后的身上。 00后已經開始嶄露頭角,成為社會的中堅力量,遲暮的8090后的前浪,難道只能被拍打在沙灘上?中年危機,似乎對于這屆的8090后格外的青睞,危機也來的要比以往早了一些。 當下社會競爭如此激烈,35歲已經開始被人嫌棄,開始勸退各種逼迫離職。職場用人方對于年齡的限制似乎都格外統一,很多行業、職業都將門檻設在30歲以下,甚至28歲的都不考慮。 35歲,正當中年之際。上有父母要養老,下有子女要養育,房子車子孩子,為了掙票子,只有犧牲更多的休息時間來出賣更多的智力體力,以圖獲取更多的物質來讓家庭生活過的更好。 可到頭來,生活沒有過的更好,身體健康反倒直線下降。脫發、失眠、焦慮、抑郁,比起生理年齡的增長帶來的變化,精神上的焦慮才是他們最大的障礙。 怕失業,怕一覺醒來再也沒有工作可做,怕漂泊了半年的城市再也容不下自己小小的身子,怕回到老家再也不適應那里的人土風情,更怕無顏面對年邁的父母和尚小的孩子。 擔憂,焦慮,無措,抑郁,痛苦,繼續。 每一個步入中年的人都或多或少的有不同的焦慮情緒存在,不是為了家庭,就是為了工作。為了父母,為了孩子,為了自己的欲求希望。哪怕尚有一絲絲光亮,跪著都要堅持往前爬。 擔子重了,想卸卻無處可放。再也沒有人能為自己挑起擔子了,當年為自己遮風擋雨的父母已經老去,擔子傳遞給了自己,自己就得拼了命也要挑起來。一代一代的傳承,只為把擔子遞下去。可有時,擔子會實然間的掉地上,而掉地上的,有時就再也撿不起來了。 為了更好的生活,為了讓家人過的更好,自己委曲一點沒關系。可以舍家棄子,漂泊他鄉,只為多掙那么一份美好的希望。哪怕是顧不得多照顧下家庭,也難照料關愛上父母,已經中年的他們強忍著離別相思之苦,努力的在外打拼,只為了更好。 中年危機,是每個中年人繞不開的坎。要么準備好跳過去,要么沒準備好掉進去。危機總是懸掛在頭頂,只是有的來的早些,有的來的晚些。 中年人,他們不能也不敢放棄,如履薄冰一般的行進在職場中。他們也不敢跟別人比,已經回歸到跟自己比的階段,只要今天比昨天強已經就很好。可事情有時不太如意,不前進,反倒退。 職場中都喜歡用年輕人,說他們有沖勁有拼勁,接受新事物快,體力強,創造力新。而那些老朽的35歲左右的中年人早早的被嫌棄在一旁,可35歲正當是眼界,認知,想像,最為豐富最為為醇厚的開始,卻早早的被人嫌棄上,著實過于辛辣了些。 為什么總是說中年人的體力和創造力不及更年輕的后浪呢?終不過是他們都只是喜歡年輕人的低身價而已。 年輕就是資本,可以玩命的打拼,可以不為家庭父母子女而分心,可以全心全意的撲在工作上。因為他們有滿頭飄逸的秀發,他們有飽滿的精神,哪怕是接二連三的通宵達旦。他們有革命的本錢,而他們的身價卻要比已經步入中年的人要便宜的多的多。 當年,8090后的小鮮肉也是這樣的拼,拼到了中年一看,原來還是要被淘汰。一切跟年齡這個坎,壓根沒有關系,有關系的只是中年人需要的成本越來越高,他們不愿意為此付出更多的成本罷了,而選擇源源不斷的后浪作為補給,正合適不過。 后浪站到了臺上,前浪只能退位讓讓。江湖總在不斷的發生著變化,玩游戲的,永遠不如制定游戲的。 已經中年的前浪,是繼續挑起浪花,還是沉寂在沙灘上呢?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