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重用葛根解決了不下500人的高血壓,一張方子用了幾十年,不是沒有其他有用的東西,只是覺得好用的東西就應該把作用最大化,也想證明一下,我堅持的從未被超越。 臨床多年,我身處中醫,中醫的境遇大不如前,因為中醫不好學,中醫要知道的東西太雜,不全身心投入,知道一點反而更讓人迷惑,因為不懂,所以開始詆毀,說中醫迷信,說中醫沒用。 而有沒有用,中醫史上的前輩大能就是最好的證據。離我們最近的,老中醫李可先生曾說“如果中醫能夠老老實實把張仲景、醫圣的這些方法全部踏踏實實的傳承下來,那中醫的前途是無量的”。 我很贊同這個觀點,為什么?因為時至今日,我還在用我師父留給我的一張高血壓的方子。要說那方子有什么特點,其實我也不能完全說出來,就是辯證過后,全方配合,對于高血壓的效果很讓人驚喜。 記得當時我師父把這幅方子交給我的時候,我記在手札里,就給忘了,直到那次來的一位高血壓患者,有些棘手,我翻看筆記才看到。拿出來辯證過后給患者用。 當時患者什么癥狀?患病有五年之久。經常頭暈,于是去醫院就診,確診高血壓。 患者自述,“醫生是專業的,醫生讓吃降壓藥,我就一直吃,甚至讓按時按點,我一直都謹遵醫囑,一開始確實有效果,只幾天我覺得我心臟有點不舒服,我就想來找中醫看看”。 我不僅悲從中來,當一種病只能用藥來抑制,心疼患者的同時,這是當醫生的悲哀。但我勢單力薄,更為我自己悲哀。中醫如今的地位更讓我覺得前路曲折。 我仔細了解患者狀況,總結下來就是:頭暈、惡心,口干口苦,身困納差,舌淡苔白,脈弦沉。 我用那張方子辯證過后給患者:生地、山藥、山萸、茯苓、澤瀉、丹皮、黃芪、葛根、天麻、鉤藤、牡蠣、鱉甲、雞內金、石決明。 服用一段時間后,患者前來復診,頭暈、頭痛癥狀減緩,效不更方,我在原方調整劑量,加芡實。三診時,患者說去醫院測過,各項指標恢復正常。于是我讓患者繼續好好調理,追蹤隨診,半年血壓沒有再升高。 按中醫角度來看,患者屬脾腎肝虛,肝陽上亢,所以患者血壓升高;肝主疏泄,肝不好的時候,氣血上沖,直接影響脾胃,所以患者會惡心想吐;脾不好就會就會影響氣血生化,所以身困;舌質淡苔白,脈弦沉,都是陰虛陽亢的表現。 所以治療不能只注重降血壓,從深層次出發,補脾益腎,益氣養陰,平肝潛陽。 看回方子,我也徹底參透其中深意,葛根尤其,用葛根升清陽,舒經脈,山地益腎養陰,山藥補脾益氣,山茱萸養肝澀精,三者共用,直達肝脾腎。 茯苓、澤瀉淡滲利濕,引邪下行;丹皮清泄肝火,并且影響山茱萸的苦澀;黃芪健脾益氣。 天麻、鉤藤平肝陽,伍牡蠣、鱉甲、石決明,增潛陽平肝之效;雞內金健脾益胃,斷后處理。所有的藥結合在一起,相輔相成,直擊根源,自然就能解決高血壓。 不得不感嘆一句師父這幅方子的結構緊密,著實是很有效果。 一位中醫的一張方子啊,是經過無數次的推動與實踐得出來的,自從那次拿出來這張方子,我沿用至今,也不能說不符合中醫千人千方的規律,一張方子還有千種辯證不是? 我謹記師父教誨,一切以患者為主,治病啊,不是針對病處,而是通過患者多方面的身體考量,不是沒有更好的方法,只是我覺得一種有用的東西我們應該啊,壓榨出最后一絲價值,那它的出現才有意義。 |
|
來自: 你到哪里去了呢 > 《高血壓,并發癥,用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