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困于物,不亂于心... 點上方綠標收聽主播誦讀美文人生在世,不如意事常八九。 生氣總是在所難免。 而所謂生氣,不過是為別人的錯誤買單,替別人懲罰自己。 氣的是自己,傷的是自己,沒人會在意。 《黃帝內(nèi)經(jīng)》有言:“百病生于氣”。【微信公號:老子道德經(jīng)】 若要身體康健,則需平心靜氣。 發(fā)脾氣是本能,控制脾氣是本事。 生氣時,默念這四句話,念完,便不再生氣了! 第一句:算了吧! 莊子有言:“人生天地之間,若白駒之過郤,忽然而已。” 短短一輩子,很快就結束了。 世上除了生死,其他都無關緊要。 何來氣?何來怨? 古時,有位名叫士成綺的人。他常聽人贊嘆老子具有超然智慧,于是便登門拜訪老子。 他見老子家如鼠洞一般雜亂,生氣道:“聽聞你是有大智的圣人,我趕來見你,你卻如老鼠一樣!” 老子聽后毫無反應,士成綺見此便轉(zhuǎn)身離去。 翌日,士成綺覺得自己錯了,便給老子道歉,并問老子為何不生氣。 老子平靜地說道:“所謂圣人,不過身之虛名;所謂穢言,不過身外瑣事;身與天地相比,不過轉(zhuǎn)瞬。” 光陰短暫,何必為瑣事生氣呢? 想開了,那就算了吧! “人生天地間,忽如遠行客。” 何必讓些無關緊要的事,浪費自己大好光陰呢? 別因生氣影響了自己的人生! 孔子說:“逝者如斯夫,不舍晝夜。” 有些事就算了吧,別誤時,更別誤己。 第二句:還不錯! 人生在世,不會事事盡善盡美,若事事計較,無非徒增煩惱。 劉伯溫說:“豈能盡如人意,但求無愧我心”。 令世上眾人都滿意是無法達到的。 無需因他人意見而苛責自己。 只要無愧于心便好。 江南四大才子之首的唐伯虎曾想畫一幅人見人愛的畫。 數(shù)月的辛苦后,他將畫作帶至街面展出。 畫旁立支筆,并附文字:若畫作有欠佳,請賜教,并標出。 晚上,他去看時,整幅畫被涂滿。 唐伯虎心中不悅,失望至極。 翌日,他摹了張同樣的畫。 仔細端詳發(fā)現(xiàn)并無不善之處。 心中不悅隨之而去。 孟子說:“以若所為,求若所欲,盡心力而為之。” 不論何事,總會有反對者,有支持者。 量力而行,盡力而為,無論成敗,對自己說句“還不錯”。 還不錯,不是安慰,是認可。 事不成,氣不餒,這次還不錯,下次必定成。 第三句:沒什么關系! 《增廣賢文》中寫道:“責人之心責己,恕己之心恕人。” 寬容待人,人亦會寬容待己。 不論何事,皆無需煩惱,生氣時便默念:沒關系! 與人相交也是如此。 有不和,先認錯,別人自然會轉(zhuǎn)變態(tài)度, 金庸和梁羽生同為武俠宗師,互為知己。 二人的粉絲卻勢如水火,為“武俠宗師”之稱斗得不可開交。 梁羽生知曉后,主動舍棄了這個名號。 坦然說道:“我是全世界第一個知道金庸比梁羽生寫武俠寫得更好的人。” 金庸聞知梁羽生的回答后十分欽佩,大贊梁羽生。 二人就此冰釋前嫌,還成了摯友。 有些事,一笑而過便好。 孔子曰:“躬自厚而薄責于人。” 寬以待人,嚴以律己。 對別人包容些,煩惱自然會少。 沒什么關系,不是懦弱,是大度。 就讓那煩惱隨風去吧。 第四句:一切都會過去的! 夜晚再長,也有日升時分;冬天再久,也有春歸之時;苦難再多,也終會過去。 “沉舟側(cè)畔千帆過,病樹前頭萬木春。” 人活一世,沒有什么是永恒的。 浮沉是常態(tài),無需為一時不順而大動肝火。 蘇東坡曾任湖州知州,只做三月余,便鋃鐺入獄。 隨后被貶黃州。 蘇東坡至黃州后,不改其樂,每日詩書茶酒,還發(fā)明了“東坡肉”。 不久,蘇東坡便被再度啟用。 “莫聽穿林打葉聲,何妨吟嘯且徐行。” 不困于物,不亂于心,從容而行,都會過去的。 水無常形,人無常勝。 事不順也莫氣,對自己說句:一切都會過去的! 坦然處之,不急不躁,如此便好。 人生本是如此,從不完美。 順時不傲,逆時不氣。 用好心態(tài)去生活。 為自己,也為家人。 人生一世,草木一春。 看開、想開,糊涂點、開心快樂的生活。 面對世間繁雜,多一點寬容,少一點情緒。 莫為瑣事而生氣,生氣害人又傷己。 做人應如彌勒佛一般“大肚能容,容天下難容之事;開口常笑,笑天下可笑之人。” 時光匆匆,余生有限,愿大家每分每秒都能愉快度過!請您轉(zhuǎn)發(fā)分享,福生無量!【微信公號:老子道德經(jīng)】 *作者:國文 *作者:國文 來源:國學生活(ID:gxsh789)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