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要問最大的投資機會,那無疑就是新能源賽道了。鋰電-光伏-風電-儲能這一條線,無論哪一個環節都是牛氣沖天。今年已接近尾聲,明年新能源是否還能繼續成為最耀眼的明星呢? 俠哥認為新能源無腦賺錢的機會已經很難了,但依然還存在大量細分領域,還未被市場注意到的可以挖掘,一樣會有不錯的投資收益。 就像今年我挖掘出來的特變電工和明陽智能那樣,最近又發現了一個被低估的新能源全能型小巨人——華自科技。 公司目前業務整合成了兩塊,其一是新能源,包括光伏、風電、儲能等都有涉及,鋰電這塊是通過收購精實機電進入鋰電設備領域;其二是環保,主要是污水處理,包括膜技術的應用。 可以看出,公司這幾年基本形成了除核電以外幾乎所有形式的新能源布局。目前各個板塊之間已經充分磨合,未來將發揮巨大的協同效應,將公司業務拓展和利潤水平帶到一個新臺階。 一、新能源 01 新能源應用 華自從水電站開始,將業務自然延伸到了儲能、光伏、風電業務也就是水到渠成。 公司有EMS、PSC、充電樁產品,國內國際重大項目紛紛簽約落地??蛻舭▏W、南網、電建、能建、三峽、東方日升等,是華為認證級解決方案伙伴。相關業務今年已接了10多億的訂單。 在光伏建筑一體化和儲能領域已承接或參建多個項目,典型的項目有瑙魯光伏+儲能項目、國網湖南郴州韭菜坪儲能示電站、湖南邵陽城步儒林100MW/200MWh儲能示范站等。 湘投集團作為“寧電入湘”的牽頭組織實施單位,與公司簽訂了《戰略合作框架協議》,約定雙方合資成立年產能1GWh的儲能電池PACK廠,達產后預計年產值超10億元。 公司儲能系統訂單今年產值已有將近10億,再加上這10個億的產值,明年儲能的產值將達到20億以上,利潤貢獻2個多億。 02 鋰電設備 公司通過收購精實機電涉足鋰電后段設備,并且成功進入寧德時代、贛鋒鋰業和長城蜂巢的供應鏈體系。 華自與杭可、先導智能在后端設備中的化成分容檢測方面的能力是旗鼓相當的。公司產能提升之后,訂單會大幅增加。有寧德的長期合作也基本不缺訂單。 鋰電設備目前基本處于供不應求行情,將來還有鈉離子電池、固態電池都會有設備需求。公司三個廠基本上是全年滿產狀態,平均每個年產值10億。 明年預計鋰電設備的產能將擴充至30億元,利潤率常年穩定在13%-15%左右,預計利潤貢獻將達到4億。 僅僅是計算公司這兩塊業務,明年都有將近6個億的利潤,要支撐現在的股價可以說是綽綽有余。所以俠哥認為華自科技是被忽視低估了的新能源全能小巨人,一旦市場注意到了他的優勢,重新對他進行估值,那股價將會開啟翻倍之旅。 二、環保 公司在水利、水處理領域深耕多年,全資子公司格蘭特也具有非常強的底層技術,是水處理膜品種最豐富的技術原創公司。 公司的膜技術除了在環保領域被大量應用外,也一定會去布局鹽湖提鋰膜應用。因為這和公司新能源領域總體戰略規劃是一致的,并且技術原理相通。這可能會成為超市場預期的驚喜,估值水平將大幅提升。 目前公司爭議最大的莫過于寧德時代取消公司4.8億的訂單,也是造成公司股價從最高點37元,一路大跌幾近腰斬的罪魁禍首。 但從公司已經向交易所披露的信息可以很明顯的看出,公司子公司精實機電自2008年就開始與寧德時代合作,一直是寧德時代的重要供應商。
俠哥預判,這件事很可能最后化悲為喜。大家都認為訂單丟失是利空,更何況是大客戶寧德時代的訂單。而這其實邏輯上說不通,更可能會是公司已經滿產滿銷,并且在手訂單的價值量更大,這其中存在巨大的預期差。 而且,這個月來,光伏板塊也好,儲能板塊也好,漲少跌多,龍頭指標股走勢似乎有些乏力了,像上能電氣、錦浪科技,還有通威股份等等。但華自科技卻是強勢整理,重心不斷上移。這其實就是俠哥最近觀察到的,新能源主賽道上太擁擠,資金會選擇在主賽道之外,繼續深挖被市場忽略的,仍然非常低估的投資機會。 就有點像我們當時做特變電工時的邏輯(詳見特變電工:新晉光伏三巨頭之一,翻倍仍顯低估)。光伏板塊也是熱門賽道,同樣主賽道漲幅巨大,可大家都。但是特變電工市場還沒反應過來,認為他還只是一家輸變電企業,其實他已經成長為多晶硅三巨頭之一了。可一旦被市場認可了,后續漲幅巨大,短短半個月就翻倍了。 華自科技的價值正逐漸被市場所認可,三季度前十大股東中,就新出現了各路公募和私募機構。 還有公司發行的可轉債中,出現了跟隆基股份董事長同名的持有人,是不是本人留給市場去遐想吧。 也吸引知名機構也是紛紛前往公司實地調研。相信很快市場就會發現,原來這里還有一個這么低估的新能源企業。 公司現在才70億市值不到,而明年業績利潤將達到6個億以上,估值水平非常低估。這個位置的賠率相當誘人,可能成為新能源賽道明年的一匹黑馬。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