讓閱讀成為習慣,讓靈魂擁有溫度 《三字經》開篇就說“人之初,性本善”,善良是人的本性。世間一切都存在著因果關系,你今日所做的每一件善事,都將成為你今后的福報。 我小時候住的村莊上有位讀過私塾的老先生,我們叫他王爺爺。王爺爺和藹可親,不管他有事沒事,我們這群孩子總喜歡和他在一起,喜歡聽他講故事。王爺爺講的“叫花子”故事,至今我還記憶猶新。 從前有一個叫花子,他總感到自己命不好。他在乞討的路上遇到一個算命先生,便叫算命先生幫他算算命。算命先生開玩笑地說:“你的命怎樣,你得去西天問佛祖。” 叫花子信以為真,他決心要到西天親自問問佛祖。第二天叫花子就出發了,他一路乞討,從早上走到天黑才見到一戶人家。他敲門,出來一個管家問他有什么事,他說討點飯吃。正好員外出來看見了,員外就問叫花子:為什么這么晚了還在趕路? 叫花子說他要到佛祖那里去問問自己的命運。員外聽了趕緊把他請到屋里,拿了好多干糧和銀子。員外說:“我家女兒都20歲了還不會說話。想請你去西天幫忙問問佛祖,是什么原因?”叫花子心想反正自己要去西天問佛祖,就答應了員外幫著問一下佛祖。 叫花子又走了許多山路,看見一座廟就進去討水喝。只見一個老和尚拄著一根錫杖,很老但很精神,老和尚給了他水喝,問他要到哪里去。 叫花子說明去處,老和尚趕緊拉住他手說:“拜托你一定幫我去西天問問佛祖。我都修行了500多年了,按說早該升天了,為什么還飛不起來?”叫花子又答應了這個老和尚。 叫花子繼續往前走,經過了許多溝溝坎坎。他又來到一條大江邊上,江里沒有一條船。叫花子急了,這可怎么辦?怎么過去?叫花子為難地哭了起來。突然,江水中一個大龜浮出水面。老龜問叫花子在這里哭什么,叫花子把事情經過說了一遍。 老龜說:“我都修行了1000多年了,按說早該成龍飛了,為什么還是一個老龜?如果你見到了佛祖,幫我問問佛祖。”叫花子又答應了,老龜將叫花子馱到江的對面。 不知又走了多少天,叫花子想西天應該到了啊,佛祖到底在哪里?叫花子因為太累迷迷糊糊睡著了。夢里佛祖出現了,佛祖問他:“你這么大老遠來這里,一定是有什么很重要的事吧?” 叫花子說:“是的,佛祖。我有問題想問您。” 佛祖說:“好啊,不過有個條件,你最多只能問三個問題。” 叫花子答應了佛祖。心里想,我問哪三個問題呢?老龜修行了1000多年很不容易,它的問題應該先問問。于是他問:“佛祖,老龜修行了1000多年,為什么還沒變成龍呢?”佛祖告訴他,老龜是因為舍不得它那背上的龜殼。 叫花子心里琢磨,老和尚已修行500多年了不容易,他的問題也應該問。于是他問:“佛祖,老和尚修行了500多年,為什么還沒升天呢?”佛祖告訴他,老和尚整天心里記掛著他的錫杖。 叫花子又想到員外的話,員外的女兒很可憐啊,不能說話怎么嫁出去呢?他的問題也應該問。于是叫花子問了第三個問題:“佛祖,員外的女兒為什么不能說話呢?”佛祖告訴他,如果員外的啞巴女兒見到她的心上人來了,她就會說話了。 三個問題問完了,佛祖突然不見了。叫花子想到自己的問題還沒問呢。叫花子決定算了吧!乞討過日子就是自己的命吧!于是往回趕路。 叫花子回到江邊見到老龜,老龜著急地問他。叫花子問老龜:“您是不是舍不得那背上的龜殼?”老龜幡然醒悟,把龜殼脫了下來送給叫花子。老龜說:“這龜殼里面有24顆夜明珠,是無價之寶。對我已經是沒有用處了,我把它送給你,謝謝你幫助我。”說完話,老龜變成龍飛走了。 叫花子繼續往回趕,來到山上見了老和尚,老和尚急著問叫花子。叫花子說:“您是不是舍不得手里的錫杖?”老和尚一聽茅塞頓開,把寶貝錫杖送給了叫花子,然后就騰云飛走了。 叫花子來到了員外家門口,突然從里面跑出一個姑娘大聲喊道:“問佛祖話的人回來了。”員外又驚又喜,女兒竟然會說話了。員外就把女兒嫁給了叫花子,叫花子從此不用過乞討的日子了,他變成了一位樂善好施的好員外。 小時候王爺爺用故事告訴我們:“能幫人,就盡量幫人,這會有福報的。” 長大讀書了,書中又告訴我們“人之初,性本善”,善良是與生俱來的,善良應是人的本份。 而今人已到半百之年,更明白,善良是一種包容、理解和涵養。正如我們常說的“好人有好報”“贈人玫瑰,手有余香”,在我們發出善心的一剎那,善報也就開始了。 【版權聲明】本文經作者授權刊發,轉載請務必注明作者和出處(文學鑒賞與寫作,ID:wjjz17),必要時請聯系后臺授權轉載。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