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一篇,《龍門二十品》之七《北海王國太妃高為亡孫保造像記》字數很少,這一篇,終于來了個字數很多的了,《孫秋生造像記》,全稱為《孫秋生、劉起祖二百人等造像記》。 字數多自有字數多的好處,可以充分熟悉其用筆特點,盡可能多地掌握其書法風格?!秾O秋生造像記》是《龍門二十品》里為數不多的字數較多的碑刻,書法特點是用筆犀利剛勁,寬博樸厚,字體方勁峻拔,沉著勁重,較之《始平公造像》,筆法凝練自如,更是多變。 《孫秋生造像記》,也是屬于《龍門四品》之一,說明其是龍門二十品中的佼佼者,更有臨寫價值。造像龕通高254厘米,寬154厘米,深60厘米,是二十品造像龕中的五大龕之一。 在寫《龍門四品》時就臨了這個碑,好像是寫《始平公造像記》的那個晚上,在買來的字帖上,按著順序寫到了它,粗粗翻看了下,似乎字數并不多,看了開頭兩頁的字,心里初步有了個大概的印象,感覺就和《始平公造像記》風格類似,只不過相比來說,更顯得拙樸了些。 于是拿筆就寫,用的是剩的一種小學生練習用的紙,大約是6cm格子每頁15格的一種很薄的紙張,因為有點應付,字寫有忽大忽小,并不是很認真,寫著寫著,寫到孟廣達文、蕭顯慶書,心想已經寫完,于是落款收工。 第二天,繼續著要寫下一篇字的時候,才發現,原來昨天并沒有把這《孫秋生造像記》寫完,只是寫了個上列而己,原來《孫秋生造像記》分上下列,上列是“記”,記在造像龕的上方,13行,每行9個字,算起來也才117字,這個“記”就到“蕭顯慶書”結束。 下列是題名,15行,每行39字,這個字數較之上列來得多得多,題名每行都是以“唯那”兩字開頭,也不知道這“唯那”兩字是啥意思,后面是一長串的各種行頭各種關系,想來就是這像主人的子子孫孫或有關系的一些人了,就像現代人給死去的長輩立墓碑,也得在墓碑上刻上不孝子某某某立等字樣。 這種造像記,特別是后面這列題名,重復的字很多,比如“唯那”,比如“孫、王、文”等字,重復率特高,這有好有壞,好的是等同于把一個字多遍的練習,壞的是,寫的過程中,難免有些煩。 練字,是急不得的,雖然心中略有煩躁,但字也只能一個字一個字的寫,這不,用了半晚上寫完了上列,用了三四天時間,才寫完這下列。 寫就對了。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