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家庭的環境中,能夠關注和培養孩子的成長,對家庭未來的發展,是有利的事情。在家庭中,應該怎么教孩子呢。不要只顧著玩,玩也是一種教學。父母要各司其職,責任清晰,職權明確,孩子才能安心,端正言行態度。在學習上,正確對待,而不會肆意妄為。比如,母親在家里的時候,收拾家務,準備飯菜,瑣碎的事。看起來簡單而重復,其實,堅持下去,形成良好習慣,培養孩子的耐心,還有什么事情不能成功呢。相信,大多數的問題,是疏于管理,缺乏恒心罷了。 父親呢,在孩子教學上,要有陽剛之氣。能夠拿得起,放得下,大方而勇于擔當。在處事上,鍛煉為人;循序漸進,才能潛移默化。學習效果,才會明顯。鞏固基礎,才能扎實。父母都能找到正確的位置,執行對應的角色,還有什么可擔憂的呢?不管孩子以后到什么地方,面臨什么情景,遇到怎么樣的困難,都能夠合理應對,謹慎解決。如此,父母盡責,孩子就會盡職。樹立家風,才會興旺發達。家長對孩子嚴厲,反過來想,并不是什么壞事。反而,對自己有所要求,是進步的表現。過于寬松,失去了教養的時機;當發現需要管的時候,會感到吃力。 孩子知道孩子該做什么嗎,剛開始不知道的。如果知道了該做什么,就自動去做了。跟著父母學,父母做的是孩子應該做的,如此,就形成了榜樣。當孩子遇到了比自己大的,家長會讓叫“哥哥,姐姐”;遇到了比自己小的,家長會讓叫“弟弟,妹妹”;同齡人之間,也有親切叫名字的。爸爸和媽媽,在孩子面前,永遠只有一個責任,就是教育。教育,也是愛心的一種體現。家長做正了,就是在該做什么的時候,就要做什么。該做的地方,就去做。就不會有拖拉情況,是家長先有拖延,然后孩子才能養成習慣。 在學習上拖拉,是不好的習慣。在跟孩子交流的過程中,家長要言之有物。否則,孩子聽了半天,聽不到東西,就不耐煩了。同時,言而有信,如此對父母的要求,老師的安排,就會真誠的完成。學習質量,就體現在用心的過程中。家長有計劃和安排,可以分享給孩子,一起去完成。不要覺得孩子還小,什么都不懂。家長不教,還指望誰教呢。老師嗎,老師重點是知識和技能的培訓。知識和技能,是家庭教育的細枝末葉。家庭教育,是要從溝通開始。以孩子易于接受的態度,輕松的氛圍,就像百川入海,勢不可擋。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