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在職場,寫作是一個繞不開的話題。不管是工作總結、產品說明書、項目方案,都始終縈繞在我們身邊。職場寫作不僅決定著我們的現在,更決定著我們的未來。 當我們把一個個凌亂無序的信息,經過加工處理,最后形成一篇讓人愿意看、看得懂、記得住的文章,我們是成功的。 當我們把一個圖文并茂的方案提交給領導,領導看后大加贊賞,并迅速采納了方案,我們是欣喜的。 當我們提出的意見和建議說到了同事的心坎里,不僅得到一致認可,而且很快付之行動,我們是自豪的。 而要做到這些,必須有高質量、高水平的寫作來支撐。 一、職場寫作是一項系統工程任何由相互關聯的要素組成的集合,都可以稱為“系統”。系統由要素、連接、功能或目標三個部分構成。構成系統的要素,可以是有形之物,也可以是無形之物。 職場寫作可以看作一個系統,其核心要素是一個個的工具,這些工具通過某種“連接”形成了各種方法。系統的功能則是幫助人們將信息進行加工處理,形成一篇有用的文章。 任何系統都不是孤立存在的。一個大系統可以包含很多個小的子系統,而大系統又可能與其他系統共同構成一個更大的系統,從而成為更大系統的子系統。 當要素是無形的事物,或者系統非常龐大時,想要羅列出系統中的每一個要素,并進行分析研究,是很難做到的,也很容易讓我們迷失在系統的細節中看不清全局。 此時,我們就要將重心從關注單個要素,轉移到探尋要素之間的關聯上。一旦弄清了要素之間的連接關系,就能很快了解到系統是如何運作的。這種系統思考方式有助于我們從本質上看清事物,分析問題。 職場寫作最常用的方式就是結構化寫作。結構化寫作建立在結構思考力的基礎之上,強調“先框架再細節”“先整體再具體”。關注點放在發現和梳理信息之間的“關聯”上,并通過形象化處理、圖象化展現,向讀者呈現信息之間的聯系。 從系統思考的角度看,結構化寫作是一種強調整體性,以簡馭繁,需要深度思考和連續思考,從本質上抓取事物或信息的屬性,探尋它們之間的內在關聯,并清晰準確地呈現信息之間聯系的寫作方法。 二、職場寫作是一個邏輯思維過程邏輯思維是一種強調客觀理性、嚴謹合理、清晰準確的思維方式,包括概念、命題和推理三個要素。 概念是邏輯思維的分子,是最小的思維單元,可以反映各種各樣的事物。將各種概念集合在一起可以形成一個觀點或者判斷,從而得出一個命題,命題是思維的基石。有了命題才能進行推理,推理是基石之間的黏合劑。三個要素共同構成邏輯思維的完整框架。 為了保證思維嚴密,概念、命題、推理三個要素必須做到清晰、準確、合理。用于職場寫作,就是要思維縝密,邏輯清楚,寫出有說服力,能夠經得起推敲、考驗和質疑的文章。 嚴格遵循邏輯思維的原則和要求,正確地運用概念,做出客觀準確的判斷,進行有效的推理論證,是職場寫作的基本要求。 正確地運用概念,包括清晰地描述,明確地定義,區分概念所依賴的語境。 客觀準確的判斷,就是要對事物本身的屬性特征進行判斷,包括性質、數量、構造等,要對事物之間的聯系進行判斷。 有效的推理論證,就是要做到“言之有理”“言之有據”。言之有理要求通過推理得出結論時要遵循邏輯規則,不能生搬硬套。言之有據要求不光要有結論,還要提供具有說服力的論據。而這也是職場寫作的基本要求。 從最小單元的概念,到最終的命題,一層一層地構建起了邏輯思維的大廈,落實到寫作上,就成為一篇文章的框架。 從邏輯思維的角度看,職場寫作就是一種強調條理清晰、結構嚴謹、準確合理的寫作方法。 三、職場寫作是一個追求真理和理性的過程一個人應該具備批判性思維,敢于提出質疑,敢于發表不同的意見。這在職場寫作中同樣適用。 比如向領導提出合理化的建議,對原有的制度規定提出質疑和改進意見,就需要有批判性思維。 批判性思維包括三個維度:分析、評估、創造性,其中分析、評估的核心對象就是論證。批判性思維最重要的部分就是發現論證、分析論證和評估論證。 批判性思維的論證過程類似于結構思考力中的“理解—重構—呈現”三層次思維模型。 首先要進行辨認論證,發現自己或他人表述中暗含的論證及論證結構;其次要進行提取和“重構”,將原本不符合“前提→結論”標準順序的表述重新進行調整,并探尋其中存在的問題;最后要清楚地描述問題所在,并進行解釋。 結論是一個相對概念,下一層論證中的結論是上一層論證的前提。一個好的論證,前提必須是真實可靠的,從前提推導出結論的過程必須是合理有效的。 職場寫作中,有了好的論證作為支撐,文章就會顯得非常嚴謹。當我們進行論證時,要時刻拷問自己,論證的前提是否為真?推理過程是否有效?這一點必須引起高度重視。 從批判性思維的角度看,職場寫作是一種追求真實和理性,避免謬誤和排除偏見的寫作方法。 從三個視角審視職場寫作,就是要重新認識職場寫作的本質特征,深入了解結構化寫作的方法和工具,使職場寫作產生更大的收益,帶給我們更多的驚喜。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