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琺瑯彩纏枝花卉紋蒜頭瓶,清乾隆;國博藏) (琺瑯彩纏枝花卉紋蒜頭瓶,局部) 琺瑯彩瓷為什么是清代最名貴的瓷器?讓我們先從什么是琺瑯以及琺瑯工藝說起。 琺瑯:一種覆蓋于金屬表面的不透明的玻璃質彩料。其基本成分為:石英、長石、硼砂和氟化物,它與陶瓷釉同屬于硅酸鹽類物質,故又稱“琺瑯釉”。 琺瑯是一種舶來品,名稱源于音譯。其制作方法是將石英、長石、硼砂等按一定比例混合并加入特定的金屬氧化物后,經焙燒所制得的粉末狀彩料。 或者,你也可以簡單粗暴地將“琺瑯”理解為一種“涂料”,就像我們用來粉刷墻面的涂料一樣。兩者除了組分不同之外,功能類似,都是以新的物質遮蓋了原物表面,區別只是涂料遮蓋并粉飾的是墻面,而琺瑯裝飾并美化的是金屬器表面而已。同理,瓷器釉也可以看做是一種涂在瓷器表面的“涂料”。琺瑯、瓷釉以及涂料由于各自成分與工藝的不同從而表現出了不同的遮蓋效果,但究其本質都是起到了“遮蓋與美化”的裝飾作用。 (掐絲琺瑯寶相花冰箱,清乾隆;沈陽故宮藏) 具體來看琺瑯是如何被應用于金屬表面(多用于銅器表面)進行裝飾的,以掐絲琺瑯工藝為例: 1.根據預設的紋飾圖案,先用銅絲做成一個個的局部紋飾造型(詳見下圖),然后將這些銅絲造型焊粘在銅胎上; 2.在銅絲紋樣內填入琺瑯釉(詳見下圖),入爐烘燒,其成品就是掐絲琺瑯器。 (掐絲:指將金屬細絲按照預設紋樣進行彎曲轉折,從而制成具有一定圖案的造型,然后將這個造型焊粘在金屬器物上的工藝過程。由于制作圖案時需根據紋樣隨時掐斷銅絲,故名“掐絲”。) (掐絲琺瑯寶相花冰箱,局部) 以“掐絲琺瑯寶相花冰箱”中的局部花卉紋飾為例,具體說明掐絲琺瑯工藝的要點: 1.由上圖可見,其紋飾中都帶有深褐色的“輪廓線”,這個“輪廓線”就是由銅絲經過掐絲工藝制作而成;2.將銅絲所制成的花朵、枝葉等焊粘在銅胎上;3.在銅絲所形成的紋飾線圈內填入各色琺瑯釉料,完成圖案填彩工序;4.入爐燒制,成品出爐。 劃重點:掐絲琺瑯器是琺瑯釉在金屬器物上的裝飾產物。 (琺瑯彩紫紅地花卉紋碗,清乾隆;沈陽故宮藏) 琺瑯彩瓷 前面說了一大堆,目的都是為了說琺瑯彩瓷做的鋪墊,現在終于輪到主角“琺瑯彩瓷”出場了。 清康熙年間,在康熙帝的授意下,工匠們在康熙三十五年時,成功將使用在金屬胎上的琺瑯彩運用到了瓷胎上,創燒出了“琺瑯彩瓷”。其具體工藝為: 1.先由景德鎮御窯廠制作出高品質的白瓷胎并將其送往宮廷內務府造辦處; 2.由造辦處琺瑯作的宮廷畫師們以琺瑯彩在白瓷胎上進行紋飾繪畫(琺瑯作,清內廷燒造琺瑯工藝的作坊); 3.瓷胎入炭爐經600°C低溫焙燒,成品出爐。 由于是將琺瑯彩繪畫在瓷胎上,因此原清宮廷檔案記載以及宮內琺瑯彩瓷器原盛匣之標識,都是將琺瑯彩瓷稱之為“瓷胎畫琺瑯”。這也是我們在博物館里經常看到一些銘牌上寫有“畫琺瑯XXX”的來由。 (琺瑯彩黃地花卉紋碗,清康熙;國博藏) 清宮最昂貴的瓷器 由于琺瑯彩瓷從瓷胎(景德鎮官窯特選)、到繪制(宮廷畫師)、乃至燒造(清宮廷內專設琺瑯作)都是當時制瓷業的最高配置,外加琺瑯彩料又全部來自于進口,因此造價極高,被認為是清宮中最昂貴的瓷器。又因為琺瑯彩瓷實際燒制于清宮庭內,故而又被稱作是“官窯中的官窯。 雍正六年后,由于清宮造辦處已能自制20余種琺瑯料,且色彩比進口彩料更加豐富,此后琺瑯彩瓷方得以迅猛發展。 (琺瑯彩壽山福海碗,清康熙;沈陽故宮藏) 琺瑯彩瓷與五彩瓷的主要區別 琺瑯彩瓷與五彩瓷都是在白瓷胎上繪畫,但兩者的彩料來源與上彩方法有所不同:五彩瓷是國產彩料,以清水或膠水施彩;琺瑯彩是進口彩料,其以油料施彩(自行腦補中國水墨畫和西方油畫的顏料區別),因此琺瑯彩能夠產生一種油畫般的視覺效果,并且工藝上它能形成某種立體感。 本文總結:琺瑯彩是一種舶來彩料,它以油料調和后施彩于瓷器表面,燒制后即為琺瑯彩瓷。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