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是農歷十月十五,初冬的月亮又圓了。 可能很多人會被今晚“超長待機”的月食吸引目光,卻不一定知道,今天也是中國的下元節。 如果說,寒衣節是正在死去的中國節,下元節更是遭遇冷落。兩個節日同為祭祀習俗,可是只相隔十幾天,許多地方過了寒衣節,就不再過下元節了。 可能有人會問:我們還需要下元節嗎? 其實,下元節除了是今年最后的月亮節,更是水官下凡解厄、為人間排憂解難的節日。 在疫情反復的當下,下元節對于我們而言,就更有意義。 【 十月半,祈福 】無所不能的神,是一種寄托 下元節的來歷,最早與道教有關。 道家有三官:天官、地官、水官。而中國人講究“天、地、人”三元一體,于是分別對應:上元燈節,天官賜福;中元鬼節,地官赦罪;而下元節,則是水官為人間解厄。 《中華風俗志》有記載:“十月望為下元節,俗傳水宮解厄之辰,亦有持齋誦經者。”這一天,道觀會修齋做道場,祈神下凡免災。 于是相傳水官大禹便會來到人間巡聽疾苦,錄奏天庭替民消災解厄。人們可以將一年的經歷清零,沉重的部分留在過去,好的部分留待來年。 古時朝廷也相應地會禁屠、延緩死刑執行日期;民間則祭拜水官,并誠心祈求水官排憂解難,號稱“謝平安”。 要讓水官聽到自己的心聲,就得用竹枝扎船、再糊上彩紙放到河中。船要夠結實,才能飄到水官的仙船邊。顏色夠鮮艷,才會被水官挑中。 同時,人們還會用心準備豐盛菜肴,焚“金銀包”,享祭祖先,祈求祖宗靈魂保佑子孫,使我們免于災難和不幸。 每當這時候,就會覺得很安心,因為那些逝去的人,仿佛也成為了我們心中無所不能的神。 原來很多節日,看似繁復,實則很樸素,更多是為了安慰我們活著的人。 我們把對未來的不安、對生死病痛意外的擔憂,都交給神明和先人,祈求他們好好保佑余生順遂、安穩。 圖|清涼地兒-了琹 ? 【 十月半,溫暖 】人間有愛,幸福就會被放大 在下元節這樣祭祀的日子,人間處處透露著溫馨的情意。 舊時俗諺說:“十月半,牽礱團子齋三官。”此時恰逢豐收時節,家家戶戶糧倉飽滿,人們便用新收的谷米做成各種供品,用來祭拜水官和祖先。 江蘇武進一帶,人們把素餡的團子蒸熟后,會放在大門外“齋天”;福建莆仙的民間人家,再忙都要抽時間做食令。他們會將麻籽碾細摻上黃米蒸成麻腐包子,或者打糍粑、做紅粿五香卷等,豐盛又隆重。 以前,下元節也是小孩子最高興的日子,可以吃到祭祀后稱為“福余”的果品食品。 記得兒時,各種糕點團子一出鍋,就迫不及待想要品嘗。母親總是說,再等等,要先拿來祭拜神靈和祖宗,才會得到保佑。 祭祀結束后,母親才大方地把食物分給我們。倘若誰被分到掉了香灰的、或者變形的糕點,心里總有點不開心。她就會笑著勸道,“吃吧吃吧,消災解難!這是祖宗吃過的,福氣都在里面呢!” 一直到現在,母親還會把祭祀過的福余糕粿等細細裝好,吩咐我們去送給隔壁寡居的老人、或者有病痛的鄰居等。那些熱氣蒸騰的食物,在寒冷的冬季彌漫著香味,也流淌著人間的祝福和情味。 中國人的大事,最后都落在吃飽穿暖、健康平安的情意里面。 對于那些遭逢不如意的人而言,每一份微小的溫暖,都會成為被放大的幸福。 【 十月半,慈悲 】相信,是無常人生最大的撫慰 當我們問,如今還需要下元節嗎?其實更本質的問題是,你真的相信嗎? 你相信真的有水官替我們消災解厄嗎?你相信那些消逝的祖先真的會保佑后代平安嗎?你相信吃了祭祀過的食物就有福氣嗎? 我也曾經問過母親這個問題。 母親說,我像你這么大的時候,也是不信的。年紀一上來,身體就有這樣那樣的毛病。有一年,老是全身疼得睡不著,半夜整宿整宿地坐到天亮,心想是不是要這樣死掉了…… 我聽了特別難過。記得有一句話是說,“父母是擋在我們和死亡之間的一堵墻。”其實我們有沒有想過,當逐漸蒼老的父母失去了父母,他們就要自己直面死神了。 所以后來母親開始信神,各種傳統節日一定要按照禮數祭拜,每月初一、十五也會設案燒香。嘴里念念祈禱的,往往也不是什么大富大貴,而是全家身體健康就好。 每每看到她認真虔誠的動作、被安慰到的神情,心里卻覺得有莫名的感動和感恩。 曾經聽一首武漢抗疫歌曲時,看到有網友留言說:之前開開心心的全家,一場疫情來襲,為什么現在只剩下自己一個人了? 也是心頭一驚,鼻子酸酸地要流下淚來。 面對突如其來的各種不好的遭遇,可能有的人就是解不了厄怎么辦?身在其中,反反復復,一會兒相信,一會兒不相信,尋尋覓覓只求一個答案。 想起后臺有一位讀者說的,“自從爸爸去世后,我不再害怕墳墓、死亡,我愛上了所有祭祀節日。” 原來,相信是一種心安,是對生者最大的慈悲,也是對無常人生最重要的撫慰。 因為相信,我們對未知的恐懼、對身邊家人的牽掛有了精神的依靠; 因為相信,我們才能與逝去的親人維系溝通和溫存,仿佛他們依然能夠感知冷暖,也會永遠給予我們生活下去的溫度和力量。 或許,人生總有許多命題是不一定有答案的。 如果你也經歷過世事的鞭打,就能夠深深體會到,那份支撐我們走下去的心安力量,不一定是“迷信”那么簡單。 “從前種種,譬如昨日死;從后種種,譬如今日生。” 不管你是信神靈,信祖先,還是信自己,值此下元節,不如就把這一天當做消災解厄、回省過去、立足當下的好日子。 惟愿你在往后余生,歲月安穩,順遂人意! 未經授權請勿轉載。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