環跳是足少陽膽經的重要腧穴,為足少陽、太陽二脈之會,在經脈病侯上,足太陽“主筋所生病”,足少陽“主骨所生病”,筋和骨是人體結構的主體,關系著人體的活動。環跳在股骨大轉子和骶骨連線的中間環形之中,比喻自然界兩山峰相結構成的環形狀,是風邪聚集之處,是氣候溫暖,地面潮濕之所在,為此本穴有祛風散寒,化濕的作用。 定位:側臥位,下腿伸直,上腿屈曲,將上腿足踝置于下腿的小腿中下段為度。取大轉子最高點與骶管裂孔連線的中外1/3交點處為環跳穴。 解剖:在臀大肌、梨狀肌下緣;內側為臀下動、靜脈;布有臀下皮神經、臀下神經,深部正當坐骨神經。 從現代解剖學來看,針刺環跳穴可刺閉孔神經、股神經、股外側皮神經、坐骨神經、馬尾神經。故支配下肢的運動和感覺、生殖功能、括約肌功能。 主治:腰胯疼痛、下肢痿痹、半身不遂等腰腿疾患。 配伍:1、環跳配殷門、昆侖,祛風解表散寒,治療下肢后面疼痛;2、環跳配髀關、梁丘、足三里,益氣養血佐以活血止痛,治療下肢前面疼痛;3、環跳配風市、陽陵泉,祛風散寒止痛,活絡,治療下肢外側面疼痛;4、環跳配白環俞、太溪,養肝補腎,佐以活絡止痛,治療下肢內側面的疼痛;5、環跳配膈俞、風市,活血祛風,治療行痹;6、環跳配關元、命門,用溫針灸,壯陽補腎,散寒止痛,治療下肢痛痹;7、環跳配足三里、陰陵泉,祛濕活絡止痛治療著痹;8、環跳配大腸俞、風市、殷門、大椎、肩髃、曲池,壯腰補腎,通經活絡,治療半身不遂。 由于臀部的肌肉豐厚,用針要比其他部位長。治療不同病癥,針刺的角度與深度亦有所不同。1、髖關節疾病:針尖向髖關節直刺2.0~2.5寸,可出現局部酸脹感。2、治療外生殖器及少腹疾病:針尖刺向外生殖器及少腹2.0~3.0寸。可雙側取穴,針感持續傳向外生殖器和少腹。3、治療坐骨神經及下肢疾病:針尖略向下方斜刺2.0~3.0寸。局部出現酸脹感,并有觸電感沿下肢傳導至足部。 注意:在針刺過程中,當出現向下肢放射的觸電感時,不要大幅度提插捻轉,以免損傷神經纖維。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