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麻黃湯證上 (一)麻黃湯廣東省中醫院內分泌科羅露露 太陽病,頭痛發熱,身疼腰痛,骨節疼痛,惡風無汗而喘者,麻黃湯主之。(35) 脈浮者,病在表,可發汗,宜麻黃湯。脈浮而緊者,可發汗,宜麻黃湯。 陽明病,脈浮,無汗而喘者,發汗則愈,宜麻黃湯。 太陽與陽明合病,喘而胸滿者,不可下,宜麻黃湯。 太陽病,十日已去,脈浮細而嗜臥者,外已解也,設胸滿,脅痛,與小柴胡湯;脈但浮者,與麻黃湯。 傷寒傳經在太陽,脈浮而急數,發熱,無汗,煩躁,宜麻黃湯。 麻黃三兩(去節)桂技二兩(去皮)甘草一兩(炙)杏仁七十個(去皮尖) 右四味,以水九升,先煮麻黃減二升,去上沫,納諸藥,煮取二升半,去滓,溫服八合,覆取微似汗,不須啜粥,余如桂枝法將息。 五、麻黃湯證下 (一)厚樸半姜半夏人參湯 發汗后,腹脹滿者,厚樸生姜半夏甘草人參湯主之。 厚樸半斤(炙去皮)生姜半斤(切)半夏半斤(洗)甘草二兩(炙)人參一兩 右五味,以水一斗,煮取三升,去滓,溫服一升,日三服。 (二)麻黃杏仁甘草石膏湯 發汗后,不可更行桂枝湯。汗出而喘,無大熱者,可與麻黃杏仁甘草石膏湯。(63) 麻黃四兩,去節,杏仁五十個,去皮尖,甘草二兩,炙,石膏半斤,碎,綿裹 (三)麻黃連翹赤小豆湯 傷寒瘀熱在里,其身必黃,麻黃連翹赤小豆湯主之。麻黃二兩連軺二兩杏仁四十個(去皮尖)赤小豆一升大棗十二枚生梓白皮一斤(切)生姜二兩(切)甘草二兩(炙)右八味,以潦水一斗,先煮麻黃再沸,去上沫,納諸藥,煮取三升,去滓,分溫三服,半日服盡。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