JT叔叔資料庫古之真人,其寢不夢,其覺無憂,古時候的真人,睡覺是不做夢的,醒來的時候也沒有煩惱。 『做夢』好像是,表面意識跟潛在意識還有距離的人,潛在意識傳輸信號過來,就會以夢境或者生病的形式,來讓表面意識知道。如果這個人的表面意識,真的完全可以聽得到潛在意識的話,潛在意識就不必用這么迂回的方式來啰嗦了,于是就沒有夢了。其實真正在道家的修練過程,到達沒有夢的境界之前,應該是夢反而變得特別多的,訊息會越來越明晰,到最后才變成沒有夢。 其食不甘,活著的時候沒有煩惱,吃東西的時候不會特別要挑好吃的。對不起,這個分數我得不到了,我很愛美食。 其息深深。真人之息以踵,眾人之息以喉。真人的呼吸是非常深的,可以到腳跟;普通人呼吸知道喉嚨這里。 據說練某些神功大成的人,他在呼吸的時候,腳底板會有一塊與呼吸一同起伏的。 如果以心理學的角度來講,一個人壓抑的情緒越多,身體里面就會有越多地方,能量是僵化結塊的,這些地方感覺會相對遲鈍。如果你身體里面有很多僵化結塊的部分,你呼吸的時候就會感覺只到喉嚨這里,沒有那種『內臟跟著你的呼吸一起在動』的感覺;可是如果你處理、化解掉越多壓抑的情緒之后,你的呼吸就越容易覺得好像內臟都在跟著在動,呼吸感真的會變得比較深。 莊子就說:屈服者,其嗌言若哇。有一種『屈服』的人,他講話是卡卡的,只有喉嚨那么淺。 『屈服者』,就是在這個社會里面,很多事情都壓抑自己的情緒的人。這種人跟你說話時,自己的真感受的部分都會回避掉。我有一兩個朋友,我覺得他們講話簡直無聊到不行,一點滋味都沒有。你聽他講話,就只能聽到最表面的『你好、謝謝』之類的,再不然就是聽他在『岔題』,說什么『安藤忠雄的建筑算第幾類藝術』之類的情報煙霧彈……好像沒有辦法真的有溝通跟交流,和他相處,聽他說一大堆,可是你感覺不到他的心,或者說『芯』。 莊子說:其嗜欲深者,其天機淺。一個人變得好淺、好淺,令人感到好像真的沒有辦法往深處挖掘了,這是因為他在世界上貪戀的東西太多,于是他『天機』的部分就變少了。他的表面意識太執著于物質世界,留給心中之神、心中之天的空間就太小了。 古之真人,不知說生,不知惡死;其出不欣,其入不距;翕然而來而已矣。古時候的真人,是不知道活著要開心,死亡要不開心。他來到這個世界上,也不是那么開心地來,只是覺得『又要來健身房做運動了』;要他死的時候,他也不會有排斥感,就覺得『可以放學回家了』,就這樣淡淡然地面對生死。 我覺得這好像是在暗示,以靈魂人的趨近于無限的時間感來講,人的一生是很短暫的、并不漫長的、趕快練一練身體回家;每一生,對靈魂人來講,就是『這個禮拜又要上健身房運動兩個鐘頭』這種感覺。 莊子說:不忘其所始,不求其所終;受而喜之,忘而復之,是之謂不以心捐道,不以人助天,是之謂真人。真人沒有忘記他是從哪里來的,于是就不會彷徨迷惑;不擔心死了要往哪里去,因為他對另外一個世界回家的路是很熟悉的。得到肉體他也蠻開心,失去肉體也覺得沒關系、可以回家了。這種人不會用這顆『心』去扔掉了『道』。 『這顆心』是指表面意識的我執之心,如果我們完全被表面意識的我執吞掉的話,心中的道就沒有了。其實不要說練到『心中有道』了,左腦之中能夠多一點來自右腦的訊息含量的話,也比較能保住自己跟大宇宙訊息場的連接。 這樣的人不會『以人助天』,把本來歸老天爺管的事情,非要自己插手管。可能老天爺的安排,你差不多到這一年會破產或者會得重病,可是你還是很努力地做運動、賺錢,你一直想要干涉老天爺給你的東西。再不然就是禱告:『神啊!請讓我的兒子聽話讀書……』反正上帝就是個怠忽職守的狗奴才,你念他一百次,他才會想到要做啦! 若然者,其心志,其容寂,其顙[sǎng]鼽[qiú]。真人的心是很專一的。道家的系統,一直有一個為難之處;非常認真跟非常放松,這兩者是可以并存的嗎?我希望是可以。因為《莊子》的文字里面常常提到『心智專一』,并不是道家就是要散漫、游戲人間那個樣子。 他說真人的心智很專一,可是他的樣子是『寂』,就是很淡漠的,他的額頭是很大的(額頭大,可能是周朝語感『腦袋空空』的意思?)。『其容寂』,日本有一個說法:『顏が五月蠅ぃ』,他的臉很啰嗦、表情很多,要告訴你什么的時候,都好像很急切地要說服你的樣子;臺灣人會說『這個人講話都用選舉腔!』啊……你們是大陸人?這個哏你們很難有切身體會吧? 我從前年輕到現在,多少年來,都被人家說我『表情很啰嗦』,學生時代被學妹批評:『看杰中學長講話,人會累。』你對外在世界沒有那么多追求和要求的時候,你的表情才會變得沒有那么多的『啰嗦』;不再那么用力了。 凄然似秋,暖然似春,真人殘忍的時候像秋天,溫暖的時候像春天,他的個性是非常殘忍的部分跟非常溫暖的部分并存的。 像前面<德充符>講到建立療愈場,我們聽起來會覺得『療愈場』是一個很溫暖的東西,讓你可以放心地做自己;但是,它的建立者,又偏偏必須是一個『完全不稀罕你愛不愛我』的極冷酷的人;必須要那么不在乎,才能允許對方做自己。相反對立的特質一起存在,真人是非常高反差的生物。 我們一般人認為,慈愛跟殘忍是相反的東西,但是<齊物論>練久了,慢慢地相反對立的元素會調和起來,你的慈愛和殘忍,變成一體兩面的東西;正是因為可以殘忍,所以能夠慈愛。 我上次課有講過,只要這個人我不喜歡了,我舍得把他丟掉。就是因為我沒有那么在乎他,所以我不怕受傷,才能對他那么好。真的執著了,反而不敢放手去愛了。真人是『敢愛敢恨』的蝎子座嗎?那一般人都是『不敢愛也不敢恨』的螃蟹座啰? 喜怒通四時,與物有宜而莫知其極。他說真人的喜怒哀樂好像是『通四時』,四季之中,春即是夏,夏即是秋,秋即是冬……他的所有情緒都是一體的。『與物有宜』,他接觸到什么東西,就順應他此時此刻的需要,而捏造(make up)情緒。 我覺得『捏造』這件事很有趣,我大學時候,社團同學為了一件事情鬧得很不開心,吵成一團,我們的副社長就在那個當下,落淚哭了起來,說:『我真的不喜歡看到大家變成這個樣子!』結果所有人靜下來,開始反省:『我們到底在干什么?』然后彼此道歉,就和好了。 這女生的一哭,就特別符合當下需要。這種情緒其實是『潛在意識主導』的特別的好的情緒,簡稱『至情』。當下需要你表現出什么樣子,就表現出什么樣子,依現場需要而捏造出來的情緒。所以『莫知其極』,別人不知道這個人到底是什么貨色,因為真人的情緒是非固定的。 這種潛在意識主導而捏造的情緒,其實才是<漁父>篇里面,老魚夫向孔子強調的『真』。 乍聽起來同學會覺得很矛盾對不對?可能你會想:虛情假意就是虛情假意,怎么會是『真』呢? 但是,我可以蠻肯定地說,莊子基本功練久了,人真的就會變成這樣:再假的感情,它也是真心的。真和假,這兩個矛盾的元素,在我們的內在會統合掉。 當然,代償反應『負面心想事成大法』的『耍』、解離的人的『我沒有這個意思』,那的確是最假的感情沒錯啦。 |
|
來自: 為什么73 > 《jt叔叔-倪海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