廉嘉范: 不慕榮譽、富有情趣的老校長 廉嘉范(1914.2—1993.9),男,漢族,名成,字嘉范,平安城鎮(zhèn)平安城二村人。省立灤縣師范畢業(yè)。受岳父李維廉及妻子李鏡湖影響,1942年在平安城完小任教時加入黨組織。 1950年3月,廉嘉范調入組建中的遵化縣立初級師范學校(位于今二中校址,1953年改稱“遵化縣初級中學”);1951年8月至1952年7月,任遵化縣初級師范學校教導主任;1954年9月至1955年2月,任遵化縣初級中學副校長;1955年3月至1956年2月,調河北省政府教育廳工作;1956年2月調任遵化第二初級中學校長;1956年8月調遵化縣人民政府文教部任副部長;1958年調遵化第一中學任黨支部書記兼副校長。文革前,他領導的學校黨支部獲得“紅旗黨支部”稱號。 他不慕榮譽,認為一線教師最辛苦,應當把榮譽讓給一線教師,因此,他很少有耀眼的榮譽;他豁達坦誠,與人為善,平日里談笑風生,與師生員工相處融洽,因此,他分配工作任務,老師們都愿意接受,并出色完成。他管理學校又有嚴格的一面。在初級師范任教導主任時,要求特別嚴,學生考試不及格或者有兩次曠課現(xiàn)象絕對不讓畢業(yè),有的學生連續(xù)二年留級。 廉先生還是一位富有情趣的學校領導,喜歡打魚、打獵、作畫和各項體育活動,注重校園環(huán)境建設。在二中期間,在大門東側建立仿北京白塔寺式的小花園,花園中建有噴泉、月亮門,供師生游覽、小憩。而打魚打獵的收獲大多與人分享。六十年代困難時期,有的老師得了浮腫,他把打到的魚和狍子肉交給伙房,讓廚師做成佳肴,分給130多名教職員工食用。一中大伙房西墻、二中月亮門墻上都曾留下他的寫意畫作?!拔迤摺贝髮W任職期間,他年已五十五,仍帶領師生跑五千米長跑,以營造體育鍛煉的良好氛圍。 文革期間,他被無端地戴上了“執(zhí)行修正主義教育路線”的高帽,遭受無情打擊。1967-1972年,被派往東陵西岫子黨訓班隔離、反省、改造。1973年,組織上給他落實了政策,被派到“五七”大學任校長、常務副校長。1976年7月調至縣文教局任黨組成員和副局長,直至1985年12月。1986年離休,享受縣級待遇。 (劉備寨鄉(xiāng)教育辦 鄭玉山)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