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安石,撫州臨川人,字介浦,號半山,北宋宰相,唐宋八大家之一。曾被封為荊國公,死后又被追封為舒王。 因此王安石瞬間又得到了這么一系列的稱呼:王臨川、王文公、舒王、荊公等等。很多人了解王安石,都是從他的仕途來看的。 因為王安石太優(yōu)秀了,一不小心就做到了宋神宗時期的宰相,而且是兩次為相,兩次罷相。期間主導(dǎo)熙寧變法,差點兒就將一蹶不振的北宋,給帶向了強大。 其實王安石除了是一位優(yōu)秀的政治家以外,他還是著名的文學(xué)家。從他能入選唐宋八大家我們就能看得出來,他的散文實力絕對不可小覷。 除了散文,在文學(xué)方面,王安石的詩詞也是巔峰級別的。大家肯定對這一首詩耳熟能詳: 墻角數(shù)枝梅,凌寒獨自開。遙知不是雪,為有暗香來。 這首《梅花》是王安石第二次罷相的時候所寫。這也是他人生的分界線,從這首詩里我們就能看得出,王安石在派系之爭中,不勝其煩。自己的變法志向,卻被派系之爭所擾亂。他的內(nèi)心是糾結(jié)的,似乎自己和那凌寒獨自開的梅花一樣,只可孤芳自賞了。 其實王安石的詩詞中,還有一大批非常優(yōu)秀的作品。之所以他的詩詞特殊,那是因為他的作品不是模仿,而是創(chuàng)新,是北宋文壇別具一格的特色。 最關(guān)鍵的是,王安石的詩詞,和他在官場上的所作所為,其實是息息相關(guān)的。尤其是他筆下的那些花兒,每一朵,都有其特殊的含義。 一、王安石筆下的野花,惹人憐愛。 宋仁宗慶歷七年,這一年王安石知鄞縣。我們要知道,王安石考上進士以后,長達26年時間里,都在外地做官,從來不肯入朝做官。 為啥?我認為有這么兩點原因: 第一,慶歷新政時,宋仁宗過于軟弱,沒有堅定地支持范仲淹等人的變法建議,結(jié)果導(dǎo)致慶歷新政慘淡收場。王安石知道,這個時候自己就算去了朝廷也不管用。 第二,宰相必起于州部。這也是當(dāng)時包括蘇軾、司馬光等文人的一致看法。只有在基層得到充足的鍛煉,知道民情如何,將來才能在朝堂大展拳腳。 在知鄞縣的時候,王安石在東鄉(xiāng)天童山游玩時,就曾經(jīng)寫下兩首詩《越人以幕養(yǎng)花游其下二首》。 其一: 幕天無目地?zé)o塵,百紫干紅占得春。野草自花還自落,落時還有惜花人。 其二: 尚有殘紅已可悲,更憂回首只空枝。莫嗟身世渾無事,睡過春風(fēng)作惡時。 這兩首詩的寓意很明顯,王安石很討厭那些嬌生慣養(yǎng)的王孫貴胄。他覺得這幫人就跟溫室里的花兒一樣,雖說錦衣玉食,可生命力很脆弱,稍微遇到一點兒挫折就完犢子了。而且無人關(guān)心無人問,親情約等于零。 反而是窮苦人家的人,在艱難中磨練出了意志力,才有了更加旺盛的生命力。同時,普通人家更注重親情,所以會有更多的人憐愛。 王安石在變法的過程中,特地打壓了那些王孫貴胄。過去他們吃喝玩樂,啥事兒不干就能領(lǐng)取豐厚的俸祿,還有若干田產(chǎn)的收入。可王安石變法的過程中,卻直言這幫人是蛀蟲,剝奪了他們世襲官職的權(quán)力,甚至重新丈量天下土地,讓這幫貴族子弟把不義之財給吐出來。 這時候的王安石還遠沒有進入朝廷中樞,但是已經(jīng)有了打壓權(quán)貴,富國強民的思想。這也為后來他的變法打下了基礎(chǔ)。 二、王安石筆下的梅花,顧影自憐卻堅韌不拔。 除了剛才那首《梅花》外,其實王安石詠梅的詩作多達數(shù)十篇之多。由此可見,王安石這個人,偏愛梅花。比如說這首《獨山梅花》: 獨山梅花何所似,半開半謝荊棘中。美人零落依草木,志士憔悴守蒿蓬。 亭亭孤艷帶寒日,漠漠遠香隨野風(fēng)。移栽不得根欲老,回首上林顏色空。 這首詩的寫作時間,在王安石擔(dān)任宰相之前,這個時候的他依舊在外地做官。他所看到的梅花,獨自在偏僻的山中開放,就好比他自己一樣,獨自在外地做官,努力積攢經(jīng)驗。 后面4句就能看得出王安石此時的心境了,他覺得這些梅花已經(jīng)有了遠香,一旦到了鬧市區(qū),絕對香氣襲人。 這就等于是說,王安石自己已經(jīng)積攢了很多經(jīng)驗,完全有能力到朝廷主持變法了。可惜目前還沒有找到合適的機會,而且君王也未必支持,這是王安石內(nèi)心的惶惑。 還有一首《金陵即事三首》其一: 水際柴門一半開,小橋分路入青苔。背人照影無窮柳,隔屋吹香并是梅。 結(jié)綺臨春歌舞地,荒蹊狹巷兩三家。東風(fēng)漫漫吹桃李,非復(fù)當(dāng)時仗外花。 自古以來,文人在梅花身上,發(fā)現(xiàn)了若干優(yōu)秀的品質(zhì)。比如說元亨利貞,指的就是梅花的四種不同的階段: 剛冒芽兒的梅花為元。 花開以后芬芳遍地的梅為亨。 花謝后的梅子為利。 成熟以后的梅子為貞。 而王安石賞梅時,卻別具一格,他更加看重的,是梅花那種凌寒獨自開的堅忍品質(zhì)。在王安石手里,梅花不僅芳香四溢,而且清冷孤傲,最關(guān)鍵的是,梅花有傲骨!這是王安石所追求的人生品質(zhì)。 在王安石看來,做人做事也是一樣,只有領(lǐng)略了梅花那種凌寒獨自開的品質(zhì)后,在變法的過程中才能堅韌不拔地踐行下去。 三、王安石筆下的杏花,充滿了春天的活力。 在王安石之前,其實很少有人會將杏花當(dāng)成寫作題材,就算是王安石寫了十來次杏花,其實也沒有將這個題材真正發(fā)揚光大。 這種小眾的題材,其實很難寫。王安石之前的作者,一般都是單純地描繪杏花的外貌、香味等等,很少延伸帶入寓意。可杏花到了王安石筆下,便有了特殊的寓意。 比如說這首詩《病中睡起折杏花數(shù)枝二首》其一: 獨臥南窗榻,翛然五六旬。已聞鄰杏好,故挽一枝春。 這都不用解釋,大家就能一眼看出王安石此時的心境了。當(dāng)時王安石一覺醒來,忽然發(fā)現(xiàn)自己已經(jīng)很大年紀了。 正當(dāng)他慨嘆人生短促易逝的時候,忽然看到了旁邊的杏花,不免喚起了他對春天的向往。似乎整個人又充滿了年輕時的活力了! 王安石還寫了一堆《杏花》詩,其中這首《杏花》就很有特點: 石梁度空曠,茅屋臨清炯。俯窺嬌饒杏,未覺身勝影。 嫣如景陽妃,含笑墮宮井。怊悵有微波,殘妝壞難整。 本身是單純地欣賞杏花,王安石的欣賞角度比較刁鉆,他俯瞰著杏花在水中的倒影,就已經(jīng)覺得非常美麗,無法言喻了,完全忘記了杏花本身要比倒影美麗得多! 哇,這種寫作手法未免也太牛掰了吧?夸一個人好看時,你別直接說,完全可以說,太陽底下你的影子好美啊。 后面那幾句,就是借助杏花聯(lián)想到了陳后主和他的愛妃張麗華。在國破家亡的時候,陳后主什么都沒帶,卻帶著美麗的張麗華一起躲在了井中。雖說有點兒可惜,但是足以說明張麗華的美麗。其實也是一種彩虹屁的表現(xiàn)方式,借助張麗華解說杏花有多美。 但是理解到這一層還不夠,我們要知道,當(dāng)時王安石已經(jīng)退休到了江寧居住,他覺得自己就跟掉進了井里的杏花一樣,雖然高潔美麗,卻再也無法施展抱負了。 四、王安石筆下的荷花,有種不自知的美麗。 荷花是大家都喜歡寫的題材,因為荷花高潔美麗,且只開那么短暫的一段時間。最關(guān)鍵的是荷花管用啊,其他花開了,除了美麗,大多數(shù)都沒什么用。可荷花謝了以后,有蓮子可以采摘食用。荷花腳底下還有藕可以挖出來炒菜吃。荷花本身包括荷葉都可以入藥。除了美麗,荷花的用處太多了。 王安石對荷花的喜愛,自然也能真情流露地寫在他的詩詞里,比如這首《荷花》: 亭亭風(fēng)露擁川坻,天放嬌嬈豈自知。一舸超然他日事,故應(yīng)將爾當(dāng)西施。 這里的荷花,如同西施一樣美麗。你以為美麗就結(jié)束了?最可貴的是,它雖然美麗動人,自己卻渾然不知,這才是寫美麗的最高境界啊! 很多現(xiàn)代女性,當(dāng)別人夸她們美麗的時候,她們一般是怎么回答的?肯定是:哎呀,哪有,長得一般啦。 其實內(nèi)心早就笑開了花,不自知,或者表現(xiàn)得不自知,往往才是體現(xiàn)美麗的最好方式。顯然王安石把人性的這一點把握得很準確。 總結(jié):王安石筆下的花,實在是太多了。 根據(jù)統(tǒng)計,王安石筆下寫過351次花,其中花的種類大概有這么一些:荷花、杏花、梅花、蘭花、菊花、石榴花、柳花、楊花、桃花、丁香花、槿花、海棠花、金沙花、芙蓉花、桂花、石竹花、薔薇花、紫薇花、蘆花等等。 真的是萬萬想不到,一個鐵血硬漢形象的王安石,居然有如此柔情的一面。這么多花中,王安石偏愛的,自然還是梅花,足足提到了41次,此外就是荷花了,也有32次之多。 參考資料:《臨川先生文集》、《宋史》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