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節炎(痹證,歷節風) 臨床上關節炎分為以下幾類:因變態反應或自身免疫所致的風濕性關節炎及類風濕性關節炎;由細菌感染引起的化膿性關節炎;因代謝異常導致的痛風性關節炎;還有因高齡導致老化的關節產生退行性變化而出現的退化性關節炎;以及因外部各種原因造成的外傷性關節炎。其中,風濕性關節炎及類風濕性關節炎為臨床中所常見。 1.風濕性關節炎:是以結締組織炎癥為主要病理特征的一種變態反應性疾病。主要臨床表現為:四肢大關節呈游走性酸楚、疼痛、重著、不規則發熱,極少出現關節畸形。發病前數周常有咽痛等溶血性鏈球菌感染癥狀,游走性關節疼痛,伴有心肌炎,血清中抗鏈球菌溶血素“0”凝集效價明顯升高等。病因及發病機制與人體溶血性鏈球菌及病毒感染有關。 2.類風濕性關節炎:是以小關節滑膜炎為主要病理特征的一種慢性自身免疫性疾病。主要臨床表現為:反復發作、慢性、對稱性、進行性多關節炎,晚期由于骨質破壞,關節間隙變窄,部分患者最終可能導致不可逆的關節強直、畸形及功能嚴重受損。類風濕性關節炎任何年齡均可發病,但以青壯年為多。病因及發病機制與遺傳、感染、內分泌、免疫等因素有關。 本病屬于中醫學中的“痹證”“歷節風”之范疇。 關節炎處方 處方一 關節炎方1(葉氏經驗方) 老鸛草9克,絡石藤9克,桂枝6克,葛根9克,羌活9克,獨活9克,桑枝15克,防風9克,秦艽6克,當歸6克,芍藥9克,甘草6克,水煎服。 【適應證】風濕性關節炎。惡寒發熱,各處關節游走性疼痛,四肢大關節為多見,關節屈伸障礙。舌質偏紅,苔薄,脈浮弦。 處方二 關節炎方2(葉氏經驗方) 制川烏9克,制草烏9克,威靈仙6克,桂枝6克,麻黃6克,黃芪9克,伸筋草12克,防風9克,千年健9克,松節12克,干姜3克,水煎服。 【適應證】風濕、類風濕性關節炎。關節疼痛,活動受限,痛處相對固定。患部受寒后疼痛加劇,熱敷后疼痛緩解。局部不紅不腫。舌質偏淡,苔薄白,脈弦或弦緊。 處方三 關節炎方3(葉氏經驗方) 茅術12克,制川烏9克,薏苡仁15克,防風9克,當歸6克,桂枝6克,麻黃6克,羌活9克,獨活9克,茯苓12克,防風9克,甘草6克,生姜3片,水煎服。 【適應證】風濕、類風濕性關節炎。關節疼痛,腫脹困重,酸楚麻木,運動不便,陰雨季節癥狀更甚。伴有肢體冷重,胸脘痞悶,惡心欲吐,食欲不振,大便不調。舌質偏淡,苔白膩或白厚膩,脈濡或濡緩。 處方四 關節炎方4(葉氏經驗方) 虎杖12克,防己12克,生石膏30克,知母12克,桑枝24克,秦艽6克,海桐皮9克,連翹9克,穿山龍9克,薏苡仁15克,晚蠶砂15克,豨薟草9克,水煎服。 【適應證】風濕、類風濕性關節炎。關節肌肉紅腫熱痛,活動受限,得涼則緩,夜間更甚。伴有發熱,口渴欲飲,煩躁不安。舌質偏紅,苔黃少津,脈弦數。 處方五 關節炎方5(葉氏經驗方) 桑枝15克,威靈仙9克,虎杖15克,丹參12克,參三七9克,川牛膝9克,當歸9克,川芎6克,赤芍9克,桃仁12克,紅花6克,水煎服。 【適應證】風濕、類風濕性關節炎。四肢關節及周圍肌肉疼痛,時有針刺錐扎般疼痛,疼痛部位相對固定。患部拒按,可現瘀斑。舌質發紫,兩側及舌尖有瘀點。苔薄,脈弦或弦澀。 處方六 關節炎方6(葉氏經驗方) 木棉皮(木棉科植物木棉之樹皮)200克,虎杖150克,接骨木150克,桑枝150克。水煎,熏洗患部一日2次,每日1劑。 【適應證】風濕、類風濕性關節炎。關節疼痛及活動功能障礙。 處方七 大防風湯(《太平惠民和劑局方》) 黃芪9克,地黃9克,芍藥9克,白術9克,防風9克,川芎6克,牛膝6克,當歸9克,人參6克,羌活6克,杜仲9克,制附子3克,甘草6克,大棗6枚,干姜3克,水煎服。 【適應證】經久不愈之慢性風濕性關節炎。體力相對低下,顏面少華,關節腫脹疼痛,運動功能障礙。 處方八 越婢加術湯(《金匱要略》) 麻黃6克,茅術9克,石膏15克,甘草6克,大棗4枚,生姜3片,水煎服。 【適應證】風濕、類風濕性關節炎。比較有體力的人,四肢關節腫脹疼痛,局部有熱感。浮腫,有出汗傾向,口渴,尿量減少。 處方九 桂枝芍藥知母湯(《金匱要略》) 桂枝12克,芍藥9克,知母12克,麻黃6克,白術12克,防風12克,制附片6克,甘草6克,生姜6片,水煎服。 【適應證】風濕、類風濕性關節炎。全身關節疼痛,久治不愈。關節肢體僵硬變形,不能伸屈,腳腫如脫,頭眩短氣,溫溫欲吐者。 處方十 白虎加桂枝湯(《金匱要略》) 生石膏30克,知母12克,粳米12克,桂枝6克,甘草6克,水煎服。 【適應證】風濕性關節炎。全身關節紅腫作痛,屬于熱痹者。 處方十一 桃紅飲(《類證治裁》) 當歸尾9克,桃仁12克,紅花9克,川芎9克,威靈仙9克,水煎服。 【適應證】風濕、類風濕性關節炎。久治不愈,患部肌肉有不同程度萎縮,疼痛似針扎,夜不能寐。舌質偏紫暗或伴有瘀點瘀斑,苔薄黃,脈弦澀。 處方十二 黃芪桂枝五物湯(《金匱要略》) 黃芪9克,桂枝9克,芍藥9克,生姜5片,大棗4枚,水煎服。 【適應證】體質虛弱者的風濕性肌肉痛或關節痛,患部麻木,出汗較多。脈微而澀緊。 處方十三 獨活寄生湯(《千金要方》) 獨活9克,桑寄生6克,人參6克,秦艽6克,防風6克,細辛3克,當歸6克,芍藥6克,川芎6克,地黃6克,杜仲6克,牛膝6克,茯苓6克,桂心3克,甘草6克,水煎服。 【適應證】慢性風濕性關節炎。四肢及腰膝冷痛,關節麻木不仁,屈伸不利,畏寒喜溫。舌質偏淡,苔白,脈細弱。 處方十四 宣痹湯(《溫病條辨》) 防己12克,杏仁12克,滑石15克,連翹9克,山梔子9克,薏苡仁15克,半夏9克,晚蠶砂9克,赤小豆皮9克,水煎服。 【適應證】風濕、類風濕性關節炎。面色萎黃,寒戰發熱,骨節煩疼,小便短赤。舌苔黃膩或灰滯。 處方十五 獨活湯(日本漢方醫師經驗方) 獨活2克,防風2克,當歸3克,桂枝2克,連翹3克,澤瀉2克,桃仁3克,羌活2克,防己5克,黃柏5克,大黃2克,甘草1.5克,水煎服。 【適應證】風濕、類風濕性關節炎。關節疼痛,屈伸不利,行走障礙,患部時有輕度紅腫。臨床多用于久治不愈之慢性風寒濕痹,經久化熱,但熱象輕微者。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