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又使我發出新的敬意了,別人不肯做,或不能做到事,她卻能夠做成功。 ——魯迅 對于魯迅的作品,最熟悉的當屬《從百草園到三味書屋》,上學時的場景特別貼合我們那個讀書的年代,今日初讀《阿長與山海經》,才體會了下,另外的感受。 剛看到這個題目的時候,說實話,我不知道怎么會是這么個題目。都沒懂得是什么意思。讀過才知,哦,阿長是一個人名,算是魯迅先生的保姆,而山海經是一部書的名字。 阿長,也是長媽媽,是一個女工,說的闊氣一點,是保姆。長,不是形容詞,也不是她的名字,只是機緣巧合的是上一個保姆的名字,只不過那個長工回去了,就替換成了她。大家都叫習慣了,也沒改過來。 阿長并不討喜,讓魯迅先生討厭的是她常喜歡切切察察,向人們低聲絮說些什么事。家里的一些小風波,都疑心與她有些什么關系。特別是睡覺時,她占去了整張床大部分的位置,只留下一角的位置。 雖是如此的一個長工,但是又懂得許多規矩,這些規矩又同樣的不討人喜歡。除夕得到的紅包,高興的放在枕邊,但是阿長又將一個福橘放在床頭,告訴他要是說的話,要吃福橘等等,都完成了,才可下床玩耍去。還有好多道理,生活上的,習慣上的等等,這些大抵忘卻了,只有元旦的古怪儀式記得最清楚。 對于阿長也有過一時的敬意,就是對魯迅先生講長毛的事,但這點敬意又在阿長謀害了他的隱鼠后消失。在想給隱鼠復仇的時候,同時又想要一本繪圖的《山海經》,并時常念念不忘,但是又買不到,因書店很遠。阿長知道了,也來問是怎么一回事。雖然知道說了也無益,但還是說與她聽了。但過了些日子,是阿長告假回家以后的四五天,她回來了,高興的將書給魯迅先生,簡直一個霹靂,居然是四本小小的書,這就是魯迅先生念念不忘的有圖的《山海經》。使得對阿長有了新的敬意,別人不肯做,或不能做的事,她卻能夠做成功。這四本書是魯迅先生最初得到,最為心愛的寶書。 在最后,作者深深的表達了對已逝的阿長的思念與祝愿。阿長對于作者來說是一個微不足道的保姆,但從那些點滴的事情中,卻讓我們深深地為長媽媽美麗的心靈所感動。如此美好,心生敬佩。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