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是愛與希望。 然教育方式的不同,造就了不同的狀態。 西方教育,多是以平視的眼光,引導與商量,主張發揮天性;東方教育,則是俯視的眼光,塑造與要求,常按父母意愿。大體如此。 結果有相似之處:小英雄于連看到侵略者點燃導火索,解開褲帶,以一泡童子尿,救了比利時首都布魯塞爾;小朋友司馬光看到有人掉進水缸,掄起石頭,砸缸救人。兩者都是放水,盡管放水的方式不同,療效都很顯著。 但大多時候,結果很不同:皇帝的新裝,在一片贊美聲中,西方的孩子可以大聲的說“他什么衣服都沒有穿”,而東方的孔融則在三個梨子面前糾結,忍痛割愛,挑個最小的,以博得大人的贊賞。 魯迅曾疾呼:救救孩子。我的理解,在當下就是順其天性。 北北者,生于江南。父籍西北,母居東北,故名“北北”。三口之家,東西南北齊備,亦難得矣。 北北相龍,生于午時,雖合龍馬。然胃口不佳。但凡用餐,無動畫片于前,常餐不知味,故身骨不壯。頭大肖爸,眼大像媽,睫毛極長,頗有卡通色彩。 童子有趣,常有言行出人意料,為生活增色不少。零星摘之,且娛且樂。 一曰小子有愛 恰北歲余,北爸居山城,常周末探親。每每開門,乍見北爸,甚為高興,又略羞澀,有矜持色。稍后熟稔,手舞足蹈,抒發心情。待父落座,偎于身旁,抓大拇指,鼻嗅唇觸,可愛動人。 二歲之齡,全家乘車。看小子如春筍成長,有所觸動,同北媽感慨:北北長大,我們也老了。小子聞言,一臉著急,奶聲抗議:我不要長大,我不要你變老。 四歲之時,得一小弟。此前一直以妹妹期許,到幼兒園,一臉神秘,告訴老師:妹妹變成弟弟了。甚愛其弟,每每摟抱,或吻額頭,或親小腳。有時熱烈,力度較大,被批一通,大笑幾聲,后仍如故。 汝之有愛,吾亦愛汝。 二曰勇于擔當 某次,全家團圓,其樂融融。 北媽為考驗他,喊道:爸爸欺負我,兒子救命。小子聞言,奮勇沖上,揮以嫩拳,三拳兩腳,北爸立降。北以救駕之功,受表揚褒獎。此革命傳統,保持至今。足見小子之勇,亦見北媽教育理念之先進,從娃娃抓起,贏在起跑線。 鄰居有女,小名軒軒,對他甚好。但有水果、玩具等,必留于他,玩耍也只找北北,青梅竹馬小伙伴。二小兒嬉戲玩耍,雙方老人于旁笑觀。偶有調皮,軒軒奶奶批評她時,北北義憤填膺,快步向前,義正言辭喝止:你不要總說軒軒。大人愕然,繼而大笑。 汝之敢當,吾甚嘉汝。 三曰調皮搗蛋 小子調皮,摔跤嬉戲,以斗倒老爸為樂事。時有撩騷之舉,甚是煩人。爸爸作勢離開,小子跑步堵門,搖手制止,誠懇道歉:爸爸我再也不欺負你了。 媽媽亦有波及,每當此時,北媽假哭。小子得意,一臉自豪,對姥姥說:我欺負你的兒子了。 諸如此類,不勝枚舉:見媽媽描眉,偷拿眉筆,照貓畫虎,成大花臉;故意躺地,喚之不起,待欲踹之,飛速爬起;老爸看書,突然偷襲,撒腿便跑,笑聲滿屋…… 汝之胡鬧,吾先饒汝。 四曰狡黠詭辯 曾散步江畔,不意有人使壞,挖有小坑,覆上薄土。兩歲稚子,掉落其中。睹其滿身塵土,心疼又欲笑。后再行江邊,北甚謙讓,態度堅決:爸爸先走。至今保持此良好習慣。 飲食有偏,正餐不愛,喂之不食,并有說法:東西有毒;只愛零食,且喜獨吞,軒軒討要,嚴肅說道:吃了肚疼。 習慣不良,不喜刷牙。威逼利誘,不為所動。北爸得悉,電話勸說,極為懂事:我會刷的,放心吧爹。欣慰之情,油然而生。后才得知,僅是承諾,效果依舊。老爸諳此道,大學之時,小子何其早也。 外出游玩,必帶水一杯。某次北北飲后,遞給北爸,故意不接,遞給表姐,故意不接。小子居然語重心長勸說表姐:拿一下吧,不就一杯水嗎? 汝之狡黠,吾且由汝。 …… 古諺曾云:三歲到老。 小子三歲,父輩庸碌,亦無慧眼,無法斷言其未來。 唯滿心希望:健康成長,做人善良,做事努力。 舊人必然淡去,新人終將崛起。 君若不信,試看明日之域中,竟是誰家之天下! 幾多江湖事,付諸笑談中!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