書法源于寫字,但不同于寫字,與其他藝術一樣,更強調(diào)的是意境、個性、創(chuàng)意!比如徐渭所言: “高書不入俗眼,入俗眼者非高書。然此言亦可與知者道,難與俗人言也。” 今天和大家聊聊一位大書法家:王鐸,對于只能欣賞印刷體的人來說,他的作品無疑被判為“丑書”,甚至有人說王鐸是“丑書鼻祖”! 在明代,王鐸與董其昌齊名,有“南董北王”之稱,董其昌的書法以柔媚秀逸,以韻取勝,而王鐸的書法以蒼郁雄暢見長,以力取勝。 王鐸,一生宗法于“二王”,涉獵魏晉唐宋諸名家,他的書風對日本、韓國影響很大,尤其是他的《擬山園帖》傳入日本,曾轟動一時,日本人稱他為:“后王(王鐸)勝先王(王羲之)”。 王鐸的傳世作品,價值不菲,都是1000萬起步,其中《雒州香山作》拍賣到3550萬元,創(chuàng)了歷史新高! 王鐸在書法上,古為今用,他把歷代書法名帖,作為創(chuàng)作的根基,并把多家書風融為一體,通過繼承、糅合、創(chuàng)新等方式,把經(jīng)典名帖變成他自己獨有風格作品。 后世把王鐸這些經(jīng)典碑帖編著為《擬山園帖》,一共10卷,讓我們再次見證王鐸深厚的傳統(tǒng)書法根底和別具一格的創(chuàng)新能力! 在書法專業(yè)圈里,王鐸的影響力超過趙孟、董其昌等人,歷屆國展獲獎者,無人不學王鐸。 啟功先生曾經(jīng)盛贊王鐸:覺斯(王鐸)筆力能扛鼎,五百年來無此君。 書壇泰斗沙孟海更是贊不絕口:(王鐸)一生吃著二王法帖,天分又高,功力又深,結果居然能得其正傳,矯正趙孟、董其昌的末流之失,在于明季,可說是書學界的“中興之主”。 在沙孟海先生看來,王鐸遠超趙孟、董其昌二人,王鐸書法筆力驚人,蒼老勁健,骨力暢達,霸悍雄強,渾厚淋漓,有扛鼎之力和奮發(fā)之氣,可以說已臻化境! 王鐸的臨帖過程,讓我們見識到一個真正的高手,他們善于將經(jīng)典法帖與自家風格融為一體,達到“形不似而神似”境界。 很多人學了一輩子書法,依然禁錮在前人的法度之中,正如李應禎(文徵明的老師)所言: “破卻工夫何至隨人腳?就令學成王羲之,只是他人書耳!” 如果對前人亦步亦趨,不敢創(chuàng)新,這樣的書法不學也罷! 今天特別向大家推薦王鐸的《擬山園帖》(卷1-卷10)的高清復制品,采用宣紙和絹布兩種材質(zhì),與原貼相差無二,期待您的喜歡! |
|
來自: yangsuorong > 《草 書 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