經方常見疾病治癥:耳聾、耳背、重聽 【導讀】 1、聽力問題包括:耳聾、耳背、耳朵重聽、幻聽等,或也伴有其它癥狀。 【立竿見影】 下列方法或可暫時改善聽覺問題。 【治病策略】 1、耳聾當辨虛實,虛者多因腎精虧損,實者多責肝膽火盛。 2、耳為腎竅,又為膽經所過。故耳聾一癥,暴聾屬實,漸聾、久聾多虛;實則肝膽,虛則脾腎。實癥多由風火相煽,臟腑積熱或五志過極化火,或寒邪入里化熱上攻所致。 3、耳目額腮口齒項者,膽經不降,橫塞上沖,故耳痛,耳嗚,耳聾,目昏,目赤,目痛,額角脹痛,腮腫痛,口苦,口痛,口酸,牙齒痛,項生結核,咽喉痛也。凡膽經上逆之病,皆系熱證,但中下多半虛寒耳。(補中降膽,兼理逆熱。) 4、少陽耳聾,必往來寒熱;厥陰耳聾,則舌蜷、囊縮,自有別耳。 5、食物進入胃之后,經過一些列的分解吸收之后,一部分會到腎,通過任督脈上傳到腦、到耳朵。這部分營養中醫里稱為“精”。如果這部分的“精”不足了,耳朵聽力會減弱。比較常見的是人年紀大了,經常出現“耳背”的情形。一個人如果藥物發汗太重,使“精”的輸送一下子沒有了源頭,也會出現耳聾,用桂枝甘草湯補足源頭就可以了。所以中醫在治療長期性或者老年性耳聾、耳背時都是要提高腎的功能,比如附子湯。炮附子是補充腎功能的要藥。 6、耳聾但是暈眩得很厲害,還是苓桂術甘湯。 7、耳聾者,手少陽之陽虛,而足少陽之陽敗,耳癰者,手少陽之火陷,而足少陽之火逆也。欲升三焦,必升己土,欲降甲木,必降戊土,中氣不運,不能使濁降而清升也。 8、甲木逆升,相火郁發,則為熱腫。木邪沖突,則為疼痛。木氣堵塞,則為重聽。 9、耳漸重聽者,茯苓三錢,半夏三錢,芍藥三錢,甘草二錢,人參三錢,橘皮三錢,五味一錢,煎半杯,溫服(參茯五味芍藥湯)。 10、耳鳴耳聾(唐榮川) (1)兼口苦寒熱者,少陽經風熱也。宜仲景柴胡湯:柴胡三錢、人參二錢、黃芩三錢、半夏三錢、甘草一錢、生姜三片、大棗二枚。 (2)兼翩痛善怒者,肝經之火郁也。夏枯花五錢,濃煎緩癥狀,宜加味瀉肝湯:當歸三錢、生地三錢、柴胡三錢、黃芩三錢、梔子三錢、澤瀉三錢、木通二錢、膽草三錢、車前子三錢、牡蠣三錢、青皮一錢、甘草一錢。 (3)但無障礙壅閉者,腎虛陰氣逆也。宜加味磁朱丸:磁石三錢、朱砂一錢、熟地四錢、山藥三錢、云苓三錢、澤瀉三錢、丹皮三錢、山茱萸三錢、五味子五分、菖蒲一錢。 【辯證診斷】 1、耳目額腮口齒項者,膽經不降,橫塞上沖,故耳痛,耳嗚,耳聾,目昏,目赤,目痛,額角脹痛,腮腫痛,口苦,口痛,口酸,牙齒痛,項生結核,咽喉痛也。凡膽經上逆之病,皆系熱證,但中下多半虛寒耳。(補中降膽,兼理逆熱。) 2、少陽耳聾,必往來寒熱;厥陰耳聾,則舌蜷、囊縮,自有別耳。 3、耳為腎竅,又為膽經所過。故耳聾一癥,暴聾屬實,漸聾、久聾多虛;實則肝膽,虛則脾腎。實癥多由風火相煽,臟腑積熱或五志過極化火,或寒邪入里化熱上攻所致。 【辯證治則】 1、津虛即陰虛,陰虛則為腦轉耳鳴或耳聾。陰虛就要把津液補足,常用人參、紅棗、茯苓、炙甘草、生姜。張仲景輕補用生姜、炙甘草、大棗:中補用白芍、生姜、炙甘草、大棗;重補時用人參、白芍、生姜、炙甘草、大棗。 2、耳聾者,手少陽之陽虛,而足少陽之陽敗,耳癰者,手少陽之火陷,而足少陽之火逆也。欲升三焦,必升己土,欲降甲木,必降戊土,中氣不運,不能使濁降而清升也。 甲木逆升,相火郁發,則為熱腫。木邪沖突,則為疼痛。木氣堵塞,則為重聽。
3、(1)耳聾當辨虛實,虛者多因腎精虧損,實者多責肝膽火盛。 (2)虛癥用桂枝甘草湯補足源頭就可以了。所以中醫在治療長期性或者老年性耳聾、耳背時都是要提高腎的功能,比如附子湯。炮附子是補充腎功能的要藥。 (3)耳聾但是暈眩得很厲害,還是苓桂術甘湯。 4、(1)耳鳴耳聾,或兼口苦寒熱者,少陽經風熱也。宜仲景柴胡湯。 (2)耳鳴耳聾,或兼翩痛善怒者,肝經之火郁也。宜加味瀉肝湯。 (3)耳鳴耳聾,并無障礙壅閉者,腎虛陰氣逆也。宜加味磁朱丸。 5、五味子雖然被認為是治療咳嗽的藥物,但可以用于以“冒”即頭部有戴物感為指征使用。另外對于耳咽管炎,具有耳部閉塞感、聽到自己的聲音變調、擤鼻涕時耳部堵塞癥狀者,使用配伍五味子的藥方,會有出人意料的效果。 6、藥物中毒引起的耳聾耳鳴因穢濁之氣蒙蔽耳竅,鱉甲30克,龍骨15克,遠志15克,菖蒲30克,效如桴鼓。鱉甲、龍骨滋陰鎮肝,遠志、菖蒲開竅。 【辯證比較】 1、(1)由疫邪而來者,即見往來寒熱,胸脅苦滿,口苦,舌苔薄白,耳少聾,脈弦數者,與小柴胡湯; (2)往來寒熱,口干,舌苔白厚或微黃,間有譫語,心下痞,便秘,脈洪實,或沉實或弦數者,與大柴胡湯。 2、可用穴位:腎俞、后溪、三陽絡、翳風、耳門、耳和髎。 3、遇到耳鳴、耳聾、耳朵有痛,如果是久鳴是虛,我們就補腎,我們可以針腎俞、志室,正面就下京門,腎經的募穴京門穴,然后臟會章門。 【經典回顧】 1、未持脈時,病人手叉自冒心,師因教試令咳,而不咳者,此必兩耳聾無聞也。所以然者,以重發汗虛故如此。 2、少陽中風,兩耳無所聞,目赤,胸中滿而煩者,不可吐、下,吐、下則悸而驚。 3、岐伯曰:傷寒一日,巨陽受之,故頭項痛,腰脊強。二日陽明受之。陽明主肉,其脈俠鼻,絡于目,故身熱目痛而鼻干,不得臥也。三日少陽受之,少陽主膽,其脈循脅絡于耳,故胸脅痛而耳聾。三陽經絡,皆受其病,而未入于臟者,故可汗而已。四日太陰受之太陰脈布胃中,絡于嗌,故腹滿而溢干。五日少陰受之。少陰脈貫腎,絡于肺,系舌本,故口燥舌干而渴。六日厥陰受之。厥陰脈循陰器而絡于肝,故煩滿而囊縮。三陰三陽,五臟六腑皆受病,榮衛不行,五臟不通,則死矣。其不兩感于寒者,七日巨陽病衰,頭痛少愈;八日陽明病衰,身熱少愈;九日少陽病衰,耳聾微聞;十日太陰病衰,腹減如故,則思飲食,十一日少陰病衰,渴止不滿,舌干已而嚏,十二日厥陰病衰,囊縱,少腹微下,大氣皆去,病日已矣。 4、黃帝曰:六氣者,有余不足,氣之多少,腦髓之虛實,血脈之清濁,何以知之。岐伯曰:精脫者,耳聾。氣脫者,目不明。津脫者,腠理開,汗大泄。液脫者,骨屬屈伸不利,色天,腦髓消,脛,耳數鳴。血脫者,色白,天然不澤,其脈空虛,此其候也。 【民間方法】 (僅供參考而已,大部分只對特定情況有效。真正治療或除根請認真閱讀臨床指導等內容) 1、耳鳴、耳聾:用烏龜尿滴入耳內,一次二滴,一日一次,連用7~10天。(取烏龜尿法:用一只鏡子,對烏龜頭照,即撒尿,最好用荷葉接)。又方:口含鐵片,耳處放一磁鐵,聽5分鐘,每日2次,連用20天,此方對先天性耳聾無效。 |
|
來自: 仲景中醫交流 > 《經方治癥(完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