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親愛的朋友們: 歡迎回到“走進道德經”靜心活動。每天,我們將為您分享《道德經》第五十六章《和光同塵》,同時結合靜坐的方法,與您共同在寧靜中走進經典、走進內心、走進生命。 靜坐引領 現在,請您坐好,保持中正,面帶微笑。然后,用“虛靈頂勁、垂簾正視、卷舌藏喉、松腰豎脊”的身法來調整一下姿態。 昨天,我們分享了修養玄德的第四個心法“無為”的第三篇,重點講了“無為如何運用于靜坐”。今天,我們來分享最后一篇:在靜坐中練習無為的四個方法。 一、不控制 凡是您想控制的,其實都控制了您。比如,您在靜坐時一直期待寧靜,反而可能得不到寧靜。因為,您對寧靜的執著有多強烈,就會有同樣的強烈在排斥自己的各種念頭。如果是這樣的話,您內心就總有兩股相互對抗的能量存在,這只會給您造成更大的躁動。 在靜坐時,您可以告訴自己:“我不期待,也不控制。我只是參與到靜坐中的一個練習者,我安于當下的真實體驗。” 二、保持中正 我們一直在說,靜坐就是要保持“中正”,身體的中正有助于您回到內心的中正,恢復陰陽的平衡。 在靜坐中,您身體的感覺就是對您最直接的提示。比如,您沒有虛靈頂勁,您的頸椎就沒有直立,往往會造成肩頸緊張,頭部氣血不足,呼吸也會短淺;如果您沒有松腰豎脊,腰腹核心沒穩定住,脊柱就容易歪斜,胸廓就容易緊張,呼吸也無法深沉柔和;如果您刻意去呼吸的話,又會引起更多的不舒服、不自在…… 當身體這些反應出現后,您不要急于評判或不安。此時,只要告訴自己:“我的身體中正。”然后,讓意識回歸到身體的中心,內心放松地看著這種調整,對身體的感覺保持微笑,就可以了。 三、自我接納 靜坐最重要的練習之一,就是“自我接納”。所謂“自我接納”就是接納身體出現的任何狀態,也接納內心出現的各種反應。這一切的出現就像是流動的畫面,您只是看到就可以了,不必對其評判。 但“自我接納”并不是說:“我看到了,就任其發生,不作出絲毫改變和努力。”如果是這樣,那就是自我放縱了。所謂“自我接納”是說:我看到了我存在這樣的狀況,我也感覺到了那種不安和不適,我會安靜相守、誠實以待,慢慢調整身體、放松自己,繼續覺察。 四、內在誠信 自我接納的目的,就是保持內在誠信。因為,您能多誠實地與自己的感覺相處,就會有多堅定地想要修正自己,而不會去回避訓練的艱辛;您有多少勇氣與自己不喜歡的感覺相處,就會有多少韌性不讓自己輕言放棄;您對自己有多少坦誠和擔當,就對未來有多少信心和希望。 以上就是關于修養玄德的第四個心法“無為”的全部內容。“無為”既是一種修行的方法,也是一種強大的能力。在靜坐中練習無為,可以用以上這四個方法:不控制、保持中正、自我接納、內在誠信。在人生中修無為,也一樣可以用這四個方法,讓自己內心虛靜、品格高潔、做事精進、坦蕩淳樸。 我們用81天的時間,來通過靜坐走進經典,通過經典練習靜坐,實際上,就是要把靜坐、把身體視為一方天地、一次人生。我們所練習的每一個呼吸、每一個心法、每一次覺知,都是為了將靜坐中的感受延伸到生活中,讓心境的改變真實地影響生活。其實,修行就是為了更好地生活,生活就是為了真實的修行,這兩者從來都是相輔相成的。 好,現在請您記得,今天的靜坐要點是:“愛民治國,能無為乎”。 原文誦讀 現在,我們將進入《道德經》第五十六章《和光同塵》。這一章的原文是: 知者不言,言者不知。塞其兌(duì),閉其門;挫其銳,解其紛;和其光,同其塵,是謂玄同。故不可得而親,不可得而疏;不可得而利,不可得而害;不可得而貴,不可得而賤。故為天下貴。 以道為鏡 人生的最高的境界是“玄同”,所謂玄同就是“挫其銳,解其紛;和其光,同其塵”。達到玄同境界的人,渾厚溫暖,寧靜睿智,他不會與人相爭,但會努力做事;他不會評判指責,卻會包容理解。只有在這個境界中,人才能沒有分別心,才能與道合一,成為寧靜、自在、長生久視的玄德之人。 道最珍貴的品質就是包容,包容那些混濁,并能凈化混濁。對抗意識最壞道,分別之心尤損德。分別之心一產生,人的靈性就消失了。對于任何存在,都是得道便生,失道便亡,因為道在我中,我也必須在道中。沒有了道的精神,我們什么都不是;沒有了品質,我們無法擁有任何東西。只有遵循規律,亮化品質,生命才會越活越燦爛。 學道,是來學規律;修行,是要修智慧。人不僅心要好、行為要好,還要有處事的智慧。處理事情,首先要包容,包容就是善于站在反面、站在對方的立場上考慮問題,這樣才能全面、才會理解。當我們理解別人時,心中就有一團和氣,這是裝不出來的。和氣并不是沒有喜怒哀樂,和氣是在世事沉浮中體悟到了大道的柔性之美。 老子是按照宇宙奧秘、生命規律去思考問題的。他說話簡單直白,單刀直入地就把問題的本質揭示出來了,這樣可以去掉許多中間環節。我們只要依教奉行,也這樣直接修大道品質就行了。偉大的東西一定是簡單的,宇宙大道是簡單的,做人也應該如此——越簡單、越快樂,越有力量,越能激活最偉大的生命力量。 第五十六章《和光同塵》中有三條規律: 規律一:大道就是自然;時好時壞也是自然,好要經歷,壞也要體驗,這就是陰陽互動,沒有偏執。 規律二:人與人之間都有能量連接,凈化自己意識,去掉妄念干擾,就是進入了玄同狀態。 規律三:宇宙運動是該生就生,該消則消,始終維持著平衡與和諧,從不為外界所動。 成功的最高境界就是歇手——歇手不是停下來不做,而是以另一種默默精進的努力,培養更多的高境界者,并讓后來者居上。這樣,自己心中的一畝三分地,才會變得更廣大、更肥沃! 人生中,有人的地方就有矛盾,無道之人激化矛盾,有道之人化解矛盾。命運就是選擇,我們可以走定數去順從,也可以走變數去創造。但只能是自己改,別人拿我們沒有辦法。修行的目的,不是生命為我們做了什么?而是我們能為自己的生命做什么?明道與行道,自律與努力,一定會讓人生更美好,這應該成為我們對待生命的基本原則。 快樂農夫 接下來,請您繼續保持靜坐的狀態,讓我們進入今天的“快樂農夫冥想”。冥想是對宇宙下訂單,因為“心不喚物,物不至”——內心不渴望的東西,不可能靠近自己。只有在內心種下希望的種子,我們才會向著光明奮力奔跑。 第五十六章的快樂農夫冥想是: 讓我看得到、聽得到、感覺到、我知道,我是一個“塞其兌(duì),閉其門;挫其銳,解其紛;和其光,同其塵”的人。我是無限的愛、無限的光、無限的創造!對不起,請原諒,謝謝你,我愛你!把愛傳出去! 結束語 全人類需要靜心,全世界需要靜心! 凡是尖銳的東西一定會折斷,所以說話不可以刻薄。所有事物的運動都是圓形的,平時是非口舌傷人,最終受害的必是自己。懂得感恩時,我們就會發現:原來周圍的一切都是那樣美好。 “和光同塵、挫銳解紛”是人生平安自在的生命法則,如能正確運用,我們就會隨時隨地感受到宇宙精神的有求必應。其實,與其每天花大把時間把自己打扮得光鮮靚麗,還不如回到內心的淳樸渾厚中,重視自我生命本體洋溢出的大道光彩,那才是人間最耀眼的美麗。 現在,就讓我們燃起心香一炷,共同祈禱: 祖國安平泰!世界安平泰!地球安平泰!萬物眾生安平泰! 謝謝您,今天的“走進道德經”活動暫時告一段落,我們明晚九點,再見。 |
|
來自: 道德經學用 > 《81章道德經-打坐要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