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朝乾隆年間,浙江永嘉縣有一個村婦,人稱王氏。王氏生得頗有姿色,而且還是個勤勞的女子,她每天都要到鄰村去織布,掙點小錢補貼家用。到鄰村去要走幾里路,王氏一般都是中午出門,傍晚回來。王氏的丈夫張二是個細心的男子,他非常關心妻子,所以每次都會親自送妻子去鄰村,到了傍晚,再去接王氏回家。有一次,王氏的丈夫張二有事外出,正好王氏的娘家人來了。王氏就留娘家吃飯。等招待完客人送客出門,天已經快黑了。王氏不想浪費一天的工錢,于是還想去鄰村織布。王氏的婆婆劉氏見天色已晚,害怕兒媳婦一個人出門不安全,就勸王氏說:“你看天都快黑了,你就別去了,在家休息一天,明天再去干活吧。”王氏不聽,對婆婆說:“娘,您放心,就幾里路,天黑之前我肯定能趕到鄰村。回來時我讓別人送我回來就行。”劉氏見兒媳執意要去,也不好再說什么。王氏說完就出門了,誰知到了半路,她遇上了三個營卒(士兵)。這三個營卒平時和王氏認識,此時喝了點酒,見到王氏孤身一人,而且美麗動人,就將王氏拖到樹林隱蔽處給玷污了。 ![]() 三人離開后,王氏哭著回了家。對婆婆劉氏訴說了自己的不幸遭遇。劉氏安慰兒媳說:“明天等你丈夫回來,咱們一起去告官。”誰知王氏非常注重貞潔,自覺清白有損,當夜含恨自縊而死。第二天張二辦完事回到家,得知妻子受辱自縊的事情后,悲憤萬分的他將三個營卒告到了縣衙。永嘉縣令接案后,和手下的劉師爺商量該如何處理。劉師爺早就收了營卒的賄賂,于是對縣令說劉:“張二的妻子已經自縊死了,正所謂死無對證,這點破事不值得大人您過問啊。” ![]() 縣令聽信了師爺的話,也就不再過問此事。但是張二哪里肯善罷甘休,他不停地控訴營卒,要求縣令還妻子一個公道。縣令大怒,將張二狠狠地責罵了一頓說他“咆哮公堂,無理取鬧。”然后命令衙役將張二趕出衙門,不準再來“滋擾生事”,否則定會“嚴懲不貸”。張二此時一腔悲憤無處訴說,想想自己身為七尺男兒卻無法為冤死的妻子申冤,自己也被縣令羞辱,于是他一氣之下投水自殺。 ![]() 張二的母親本來就為兒媳王氏的死而心痛,在得知兒子也投水自盡之后,老人家徹底絕望了。于是她也在家中懸梁自盡了。張二家的鄰居都在為張家三人的去世而感到不公,但是他們也無可奈何。不久之后,縣令暴死在任上。劉師爺的妻子也得病而死。劉師爺家中非常富裕,三個兒子都娶了老婆;劉師爺的妻子去世之后,他的三個兒媳婦無人管束,彼此互不相下,天天吵著要分家。 ![]() 劉師爺沒辦法,只好讓三個兒子分家各過各的。一個月后,劉師爺是三個兒子一起坐船到鄉下去收租,結果遇上大風翻了船,兄弟三個全部被淹死喂了魚。劉師爺聽到這個消息之后,一口氣沒上來,哀痛而死。這一下子,劉師爺家只剩下三個失去丈夫的兒媳婦,這三個女子誰也不愿意在劉家終生守節,一年多后就卷錢回娘家另嫁他人了。劉家就此徹底敗落了。至于那三個侮辱王氏的營卒,也沒有什么好結果,后來在野外避雨,一起被雷給劈死了。參考資料:《古今說部叢書》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