圖文無關/來源網絡 這幾天,有養老機構院長和我訴苦,說冬至都還沒到,院里就接二連三出現因腦梗、爆血管等原因死亡的老人。希望筆者能就老年人心腦血管疾病寫一些相關內容,以便養老機構參考做好防范工作。 據筆者了解,寒冷的冬天,對心腦血管疾病患者來說,可不好過。老年人作為這類疾病的高發群體,甚至一度有“老人難得熬過年”的說法。 中國已經進入老齡化社會,平均每天就有9590人因為心腦血管病而死亡,每10秒就有1人死于心腦血管疾病。而進入冬季以來,心腦血管疾病發病率居高不下。 據中國慢性病前瞻性研究項目公布的一組數據顯示,我國冬季心腦血管病患者死亡人數比夏天高41%。世衛組織WHO研究顯示:氣溫每降低1攝氏度,心腦血管病的死亡風險會增加約1%。 心腦血管疾病是威脅老年人健康的主要原因,也是導致老年人死亡的殺手。作為養老護理員,應熟悉和掌握老年人心腦血管系統疾病的特點和護理要求,保證老年人的身體健康,是養老人的職責所在。 下邊分享在冬季,我院如何做好老年人心腦血管疾病的預防和照護工作,供參考。 心腦血管疾病是心臟血管和腦血管疾病的統稱,泛指由于高脂血癥、血液黏稠、動脈粥樣硬化、高血壓等所導致的心臟、大腦及全身組織發生的缺血性或出血性疾病。 心腦血管疾病是一種嚴重威脅人類,特別是50歲以上中老年人健康的常見病,具有高患病率、高致殘率和高死亡率的特點,即使應用目前最先進、完善的治療手段,仍可有50%以上的腦血管意外幸存者生活不能完全自理,全世界每年死于心腦血管疾病的人數高達1500萬人,居各種死因首位。 心腦血管疾病,目前是我國發病率最高的疾病,單純腦卒中1300萬,冠心病1100萬;在最新的《中國居民慢性疾病狀況2020》報告中指出,導致我國居民死亡的主要原因是慢性疾病,其中腦血管、心血管、腫瘤、肺部占到88%,而心腦血管疾病排在前兩名。 1、冠心病 冠心病是冠狀動脈粥樣硬化性心臟病的簡稱。由于營養心臟最重要的動脈──冠狀動脈被粥樣硬化性狹窄所阻塞,或在此基礎上合并痙攣、血栓形成等造成血流受阻,供血不足引起的心肌缺血性病變。 冠心病的危害: 當冠心病導致的心臟缺血癥狀越來越嚴重時,可發生心絞痛、心肌梗塞、甚至死亡。 2、心絞痛 心絞痛是更常見的心血管疾病。根據心絞痛的頻率和嚴重程度,將心絞痛分為穩定型和不穩定型兩類。 心絞痛的危害: 穩定型心絞痛癥狀較輕,是指發作超過1個月的勞動性心絞痛,使用硝化甘油等急救藥物能緩解疼痛癥狀,不穩定型心絞痛通常是急性心肌梗塞的前兆,有時服用急救藥物后,還要立即送往醫院治療。 3、肺心病 肺心病主要是慢性支氣管炎、阻塞性肺氣腫、支氣管哮喘、結核病等疾病引起的。 肺心病的危害: 這些疾病會導致右心室肥大,嚴重的患者將出現呼吸衰竭和心力衰竭,死亡率非常高。 4、高血壓 高血壓是指以體循環動脈血壓(收縮壓和/或舒張壓)增高為主要特征(收縮壓≥140毫米汞柱,舒張壓≥90毫米汞柱),可伴有心、腦、腎等器官的功能或器質性損害的臨床綜合征。 ??高血壓的危害: 血壓長期持續在較高水平可導致全身性動脈硬化,血管阻力增加,并會造成對心、腦、腎等重要器官的損害和相關疾病的發生。最常見的如:腦中風、心肌梗塞和腎功能衰竭。 5、高血脂 高脂血癥是指血脂水平過高,可直接引起一些嚴重危害人體健康的疾病,如動脈粥樣硬化、冠心病、胰腺炎等。 高血脂的危害: 高血脂是引起人體動脈粥樣硬化性疾?。ㄈ绻谛牟?、腦梗塞以及周圍血管血栓栓塞性疾?。┑闹饕kU因素,因此對人的健康具有很大的危害。 6、高血糖 高血糖與胰島素分泌異常有關,如果不及時控制,可進一步導致糖尿病。 高血糖的危害: 血糖持續升高,會引起身體的各個組織器官發生病變,還有可能引起患者出現急、慢性的并發癥,比如胰腺功能衰竭、電解質紊亂、營養缺乏、抵抗力低下、腎功能損傷、眼睛病變、神經病變等。 身體如果長期處于高血糖狀態,可能出現類似于糖尿病的三多一少癥狀,即多飲、多食、多尿、身體消瘦。 7、腦卒中 俗稱中風,醫學止又稱為腦血管意外或急性腦血管疾病,包括腦出血、腦血栓形成、腦栓塞、蛛網膜下腔出血等一組急性腦血管疾病。 腦卒中的危害: 腦卒中可造成偏癱或死亡,是中老年人致死、致殘的主要原因。一旦發病,多數很難完全治愈。 冬季氣溫明顯下降、空氣污染、感染性疾病以及身體生理功能變化而導致如下心腦血管疾病高發: 1、高血壓; 2、心肌梗死和心絞痛; 3、房顫和室性心律失常等; 4、缺血性腦卒中和腦出血; 5、主動脈夾層; 6、下肢靜脈血栓和肺栓塞。 其中心肌梗死、肺栓塞、腦卒中及主動脈夾層等危重癥所致猝死發生率會大大增加。 心腦血管疾病的癥狀最常見于日常生活中:頭暈,頭痛,語言障礙,四肢無力,麻木和患者突然行走不穩均與腦血管損傷部位有關。 小腦系統的癥狀主要是不穩定的行走和頭暈,病人生病時會像醉酒一樣。腦半球損傷主要表現為對側肢體無力。右腦半球損傷伴有語言障礙是失語癥;腦出血的主要癥狀是頭痛,血壓升高和肢體功能障礙。 1、心悸 心悸是主觀感覺及客觀征象的綜合癥狀。主觀上患者感覺心臟跳動快速、不整或搏動有力??陀^檢查可見心跳頻率過快、過緩或不齊,即有心率和心律的變化。 2、呼吸困難 心血管疾病會導致患者呼吸困難,主觀上感覺呼吸費力,客觀上表現為呼吸頻率加快,動作加快而幅度加大。導致呼吸困難的原因很多,如腦梗塞、肺炎、急性氣胸、氣道阻塞等,因根據病癥綜合分析,以便對癥下藥。 3、紫紺 紫紺是體征,具體表現為粘膜和皮膚呈青紫色,體內的還原血紅蛋白(未經氧飽和的血紅蛋白)絕對值超過5g%。紫紺出現的原因是缺氧血,血紅蛋白過多及血液瘀滯。紫紺有中心型和周邊型兩種類型。 4、眩暈 是臨床上的常見癥狀,是指人體對于空間關系的定向感覺障礙或平衡感覺障礙,使患者自覺周圍景物或自身在旋轉或搖晃。 眩暈常伴有平衡失調、站立不穩、惡心嘔吐、面色蒼白、心動過緩、血壓下降等植物神經功能紊亂癥狀。 流行病學調查表明:心血管病是當今威脅人類健康最重要的疾病。高血壓、冠心病、中風以及與之相關的糖尿病和高脂血癥發病率高,而且危害大。其中特別是高血壓,是引起腦中風、心力衰竭和腎功能衰竭三大并發癥的罪魁禍首。 1、氣溫低 寒冷,常會導致心跳加快,血管收縮,從而使血壓升高、心臟負荷加大,增加了心絞痛和心梗發生的概率。 有研究表明,氣溫每下降 10 ℃,心臟病發病風險會上升 7%。 2、血栓形成、脫落 秋季晝夜溫差大,寒冷會使血管收縮、痙攣,血液粘稠度提高,血液流動不暢,易形成血栓。 同時,血管痙攣,增加血管內斑塊脫落的風險,血栓斑塊隨著血液進入循環系統,到達心臟堵住,引起心臟供血供氧不足,易誘發心絞痛、心梗、心衰等,到達大腦,易引發腦梗,甚至引發猝死。 3、血壓增高 冬季激素水平的變化、室內外溫度的變化等,容易造成血壓波動,這一點在老年人身上表現得更加明顯。 寒冷易使血管收縮、痙攣,血壓也會隨著迅速上升,是誘發卒中、心梗病的直接原因。 4、喝水減少 寒冷天氣,毛孔收縮,我們不易感覺口渴,喝水就少了,同樣血液粘度提高,損壞血管內皮,容易形成斑塊和血栓,影響心腦供血。 5、血脂增高 秋冬季,人們容易盲目進補大量熱性食物和滋補藥酒,為血脂增高創造條件。血脂增高,血栓形成的風險也會隨著提高。 如果不能很好地控制血膽固醇水平,以及血甘油三酯水平等,會增加患者心臟病或卒中發作的風險。 6、維生素D 下降 研究表明,秋冬季體內維生素 D 水平會有所下降。 不少臨床研究證明,維生素 D 會影響心肌的收縮功能,維生素 D 缺乏會增加心血管疾病的發病率 7、體力活動減少 天冷,許多人窩在家里不愿出門活動。再加上氣溫低,血管收縮、血流緩慢,這些都增加了下肢深靜脈血栓的風險。 8、容易發生呼吸道感染 秋冬季,呼吸道感染發生率上升。感染后,肺組織的氧交換能力降低,心臟負擔增加,容易誘發急性心肌梗死、猝死等,心力衰竭也更容易出現。 心血管疾病常常會因為某些因素誘發而加重,因此要加強對老年人病情的觀察。密切關注老年人患者的體溫、心率、血壓等生命體征變化,制定對應照護方案。同時,及時了解老年患者的不適,如胸悶、氣短,發現不正常立即采取措施。 1、飲食照護 在飲食食物上,對于老年心血管疾病的患者應該做到“四低” ,即低鹽、低熱量、低脂、低膽固醇,讓老年人多吃蔬菜水果和粗纖維食物。飲食習慣上,避免老年患者暴飲暴食,以少食多餐為主。 老年人經常覺得口里沒味,愛吃重油重鹽的食物。中國傳統的飲食習慣并不一定符合老人的身體需要,所以飲食上要做到多樣化。比如蘋果富含多種營養成分,可以避免身體過于肥胖,減少心臟負擔,大蒜能夠降低血脂抗氧化,黑木耳可以止血和活血,對防止冠心病和心腦血管疾病非常有益,山竹可以清除人體血液中的膽固醇。 除此之外,老年人牙齒稀疏,容易脫落,咀嚼不便,消化功能減弱,應盡量給予一些柔軟、易咀嚼、易消化的纖維含量較多的食物。 2、排泄照護 對于患有心血管疾病的老人而言,便秘是常見的并發癥,若老人未予以重視并治療,則將使老人出現頭痛、厭食等癥狀,將會對身體健康造成較為嚴重危害。 應控制飲食結構,防止患者便秘,特別對于心肌梗死患者來說,叮囑其排便時不宜用力,以免造成病情惡化。對已發生便秘的患者可適當使用緩瀉劑,促使其糞便軟化,容易排出。 當采取這一措施后,患者的便秘沒有明顯好轉,就要用肥皂水灌腸或肛門內使用開塞露進行強制性的排便。 3、用藥照護 老年人多伴有高血壓、糖尿病等疾病,因此需對老年病進行有效控制,食療效果不明顯的話可改用藥物治療,并改善不良生活習慣,養成良好的生活方式與生活習慣,以降低心血管疾病的發生率,減少心血管疾病的致死致殘率。 老年患者臟器功能的下降,會對藥物的吸收、排泄等情況有所影響,藥物敏感性反而增強,因此藥物不良反應發生率較高。 護理人員需要嚴格遵醫囑為老人用藥,例如護理人員需要確保硝酸甘油的注射速度,以避免因速度過快對老人的心臟造成不良影響。 另心血管藥物對于不同年齡的老年患者在劑量上有所不同,因此,要嚴格掌握劑量,促使老年人患者的身體走向健康。 由于年齡的限制,老人的腎臟等臟器的機能減弱,并且血壓、心率將會升高或者降低,因此在服藥的過程中還必須加強對老人生命體征的觀察,一旦出現異常情況,則必須及時上報醫生,由醫生對用藥方案進行及時調整,除此之外,護理人員還必須明確藥物的不良反應,如此才能在較大程度上避免不良后果的發生,對老人形成較高的安全保護。 4、睡眠照護 老人睡覺不能著涼,寒冷常常引起老人冠狀動脈收縮,導致心肌缺血,加重心臟負荷。有的老人晚上會蒙頭睡覺,這樣容易造成缺氧窒息,誘發心血管疾病。 護理員要24小時不間斷提供照護服務,晚上要有專人按時去房間查看情況,若老人無法正常入睡,則護理人員需要對老人進行有效的心理疏導并采取有效的方法。 此外,護理人員需要為老人創造安靜的療養環境與睡眠環境,夜晚活動時必須確保無聲。 5、清潔照護 老人怕冷,洗澡時常常水溫較高,大量水蒸汽彌漫,心臟不高的老人會供氧不足,從而引發心血管疾病。老人洗澡時間應該要控制在20分鐘之內。 護理員要陪護在老人身邊,防止老人發生意外。 6、心理照護 由于年齡較大,當老人患有心血管疾病時會產生較為嚴重的不良心理情緒,例如憂郁、緊張、低落等,不良情緒會增加疾病的發生率與發展。甚至有部分老人將會放棄治療,最終使得病情不斷惡化。 對此當老人進入養老院后,護理人員需要加強與老人的溝通,了解老人心中所想與實際需求,及時進行疏導,并使用溫和的語氣耐心解答老人的提問,以此來消除其不良心理,使老人重新樹立康復信息,進而能夠有效的配合護理,早日獲得康復。 7、運動指導 老年群體開展有氧運動鍛煉,以提高人體中的含氧量,提高老年人的免疫力,以有效降低心血管疾病的發病率。老年人還需進行適當體育鍛煉,以改善血液循環情況,增強患者的心肌供氧情況,降低患者的血管痙攣發生率,對老年患者的血壓、血脂等進行有效控制,減輕老年患者體重,從而有效預防老年心血管疾病的發生。 晨練不宜過早,應適度鍛煉。很多糖尿病、高血壓、高脂血癥患者,開始注重運動,一年四季不落下。 但是,在秋冬季建議這類人群減少在早上鍛煉,或者在上午10點半以后再鍛煉,且以室內運動為主。 老年人因為年齡偏大,不適合做劇烈運動,可以做一些簡單的有氧運動。護理員每天組織老人做保健操、手指操,鍛煉身體各個部位,保持身體機能。 8、嚴禁煙酒 吸煙會對老年群體的呼吸道產生影響,誘發肺氣腫、慢性支氣管炎以及肺癌等疾病,造成多種心血管疾病的發生煙中含有的尼古丁會對人體中的血小板與內皮細胞產生直接影響;酒精對于心血管疾病來說屬于一種雙向關系,飲酒少量會對動脈硬化產生抑制作用,但是飲酒過量的話,則損害心血管系統,導致患者血壓升高。 老年群體受到年齡與機體功能下降的影響,自身免疫力大幅度下降,由于煙酒會對患者血管產生極大的影響,導致血管收縮與硬化,增加心血管疾病的發生率,因此老年群體要嚴禁煙酒,以降低心血管疾病的發生率,減少死亡率。 9、其他 1)注意保暖,尤其護好頸部、手腳、肚臍及關節處等,室內外溫差不可過大,最好室內能保持18-25℃,室內常通風。 2)適量飲水,主動喝水心腦血管病患者,每天適量飲水是很有必要的,不要等到口渴才喝水,到那時身體已經很缺水了。平時注意主動飲水,如果沒有限制液體攝入量的慢性疾?。ㄐ乃?、腎功能不全等疾?。┟刻熘辽俦WC1500毫升的飲水量。 總之,在照護老年心血管病患者時,護理人員必須用一種和藹的態度,像對待自己家人一樣進行照護,把關注老年人健康作為自己應盡的責任和義務,實現人類健康長壽,安度晚年的美好愿望。 參考來源: 1.騰訊; 2.百度。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