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通俗的語言講解中醫(yī)理論,讓中醫(yī)貼近生活,大家好我是杰哥!歡迎來到杰哥講壇! 劉伯溫曾有一首七言絕句,“青娥不分秋容寂,故染楓林似老人”詩中提到的青娥,一是指青女,主司霜雪的女神。二是指美麗的少女,就像今天我們稱呼美女,小姐姐一樣。 恰巧在中醫(yī)界也有一個溫補腎陽,的補腎良方,以“青娥”命名的,這個方子就是“青娥丸”。 青娥丸是古代男人補腎壯陽的常用藥,曾經有一首古詩是這樣夸贊“青娥丸”:的。 三年時節(jié)向邊隅,人見方知藥力殊。 奪得春光來在手,青娥休笑白髭須。 這首詩意思是,堅持服用此藥,可以讓人恢復青春,強壯筋骨,疏通血脈,行房的能力也會變強,即便是年輕的女子,也不會嘲笑白發(fā)人沒有用處了。 青娥丸最早載于宋代的《太平惠民和劑局方》,主要用來治療腎氣虛、風寒濕及勞役過度引起的腰痛,對五臟虛損也有顯著療效。 青娥丸的出現(xiàn)與唐朝時的一名官員有關,下面杰哥為大家細細說下這個故事: 鄭姻,字文明,在唐憲宗時期,他任同中書門下平章事(即宰相),據(jù)相位四年而罷。 唐元和七年,他以年過五十,奉朝廷之命出任嶺南節(jié)度使。在古代人過70古來稀,50已經很老了。 古時嶺南地區(qū)多有瘴癘之氣,環(huán)境惡劣,一個白發(fā)老人哪里經得起這般折騰。 所以上任沒幾天就病倒了,看過不少大夫,也服用諸多補藥,但身體任然不見好轉。 這時,一位來自訶陵國的船主李摩訶前來探望,并向鄭姻獻方上一味據(jù)說可以補腎壯陽的良藥。 三年任滿,回京后,將這個藥方傳于他人。很多老年人依方制藥服用后,發(fā)現(xiàn)原本花白的須發(fā)逐漸變黑,面色紅潤,健步如飛,感覺自己似乎年輕了許多。 因青娥丸有補腎滋肝、益氣延年、駐顏養(yǎng)容、悅心明目的作用,使人青春常駐,堪與年輕女性相媲美,后來人們便把這味能使人返老還童的方子取名為“青娥丸”。 《醫(yī)學正印》記載,宋元時期一位官員姓董、名廉憲,年近50還沒有子嗣,后來經人介紹,服用青娥丸一年后,連添了兩子。 據(jù)說青娥丸當時只有補骨脂、核桃肉,兩味藥。后來,經醫(yī)家又在此基礎上加入了杜仲和大蒜,就是今天杰哥要講的青娥丸。 宋代,太平惠民和劑局方《青娥丸》,全方由:杜仲480克,補骨脂240克,核桃仁150g克,大蒜120克,將大蒜曬干,核桃肉搗爛,加入杜仲,補骨脂,磨成粉末,每100克加入60克蜂蜜,制作成大蜜丸,每丸9克,一日2-3次。 全方雖然僅四味藥,但其配伍也是十分精妙,接下來杰哥就來細細得講解這個方子。 杜仲性甘溫,歸肝腎二經,有補肝腎,強筋骨,安胎的之效, 對于腰痛、風濕病、尿頻、習慣性流產都有很好的治療效果。 杜仲,民間又叫絲連皮,是杜仲樹、樹皮。其味甘,性溫。有補益肝腎、強筋壯骨、調理沖任、固經安胎的功效。對于腰痛、風濕病、尿頻、習慣性流產都有很好的治療效果。 中醫(yī)認為,腰為腎之府,腎虛往往第一時間反映在腰上,腰酸腰痛,酸軟,非常難受,痛得像斷了一樣。 我們看,杜仲皮,厚而堅韌,若將其折斷,你會發(fā)現(xiàn)斷面上有絲連著,像打斷了骨頭連著筋,杜仲不僅補腎,還善于入腰,還能續(xù)筋接骨。 在杜仲的所有功能中,補肝腎、強筋骨的功效最為出名,中醫(yī)常用杜仲入藥,用于治療腰膝酸痛的癥狀。民間一直有“腰骨痛,豬腰煲杜仲”的說法, 《本草綱目》是這樣說的,“杜仲,能入肝而補腎,補中益精氣,堅筋骨,強志,治腎虛腰痛,久服,輕身老'。 補骨脂,聽名字就可以猜到,這味藥能補腎,補骨髓,中醫(yī)認為,腎主骨,骨生髓。 補骨脂,性溫,味辛苦,歸腎脾經。具有溫腎助陽,納氣平喘的功效。 補骨脂,是植物的種子,植物依靠種子來傳宗接代,種子不管掉到肥沃的土地還是懸崖峭壁,都能發(fā)芽都能生長,所以補骨脂有非常強大的補腎養(yǎng)精功能。 補骨脂色黑,黑色的食物都能入腎,比如黑豆,黑芝麻,都能補腎。常用于治療腎陽不足,陽痿不孕,腎虛遺精滑精,腎虛作喘等。 補骨脂味苦溫,苦能燥濕,溫能溫通經絡,溫胃陽以消食滯,化濕濁以暢氣機,健脾氣以止疼痛,散寒濕以除頑痹,補脾氣以止下痢等。 核桃仁,就是我們常吃的核桃,里面的果肉,我們看核桃的外殼是不是硬邦邦的,里面包裹著核桃最精華的部分“核桃肉”,如同我們身體骨骼,包裹著人體最最珍貴的精髓。 腎主骨生髓,“髓”就是分布于骨腔內的一種膏樣物質,因此核桃又可以補腎生髓,強筋健骨。 核桃味甘、性溫,入腎、入肺、入大腸經,能溫腎助陽、滋血潤燥、益肺定喘的功效。 近代名醫(yī)張錫純先生在《醫(yī)學衷中參西錄》中指出:“胡桃為滋補肝腎,強健筋骨之要藥,善治腰疼腿疼及一切筋骨疼痛,因其能補腎,故能固牙齒,烏須發(fā),治虛勞咳嗽。 核桃仁屬木、溫潤多脂,峻補腎臟,以濃相火之基址。補骨脂屬火,大熱純陽,能直達下焦,以助相火之熱力,二藥經常一并使用,有木火相生之妙。 最后一味藥,大蒜。大蒜味辛、性溫,入脾、胃、肺經,補腎壯陽的,和韭菜一樣,是男人菜。 所以大蒜和蔥、韭菜等也被學佛修行之人,稱為葷菜。 《首楞嚴經》經文所提到的五種辛菜——蔥、蒜、韭、薤、興渠,辛菜里面所含的成份,對于學佛修道的人來說,猶如毒藥一般。 因為生吃這類辛菜,會使人動肝火,容易增長嗔恚的心念;如果煮熟吃,則會壯旺相火,助長淫欲的念頭。 中醫(yī)認為,大蒜“健脾,治腎氣”,具有溫補的效果。吃大蒜卻能促進血液循環(huán),從而也有利于改善勃起功能。 綜合上述藥物來看;補骨脂、核桃肉,二者合用,添精補髓,補腎助陽,強腰骨。杜仲補肝腎,壯筋骨,活血脈。取大蒜熬膏為丸,取蒜之辛熱以通陽。 青娥丸,因對于“腎陽虛”寒導致的腰痛效果非常好。如今,常用于治療老人腎虛腰腿痛。 腎虛腰疼,確確的說應該是以酸痛,酸軟為主,勞累后更甚,常反復發(fā)作。同時還伴隨膝腿乏力、神疲乏力、精神不振、容易疲勞,畏寒怕冷、四肢發(fā)涼。 據(jù)有關報道,用本方加減治療慢性腰肌勞損、骨質增生、骨質疏松等癥、有很好的療效。 中醫(yī)認為腎為先天之本,儲藏著生命之精,隨著人的衰老,腎氣也逐漸虧虛,腎主骨、生髓,腎精虧虛就無法給骨頭提供足夠的養(yǎng)分,所以老年人特別是婦女朋友們,就特別容易骨質疏松和增生等情況出現(xiàn)。 最后需要提醒的是;肝腎陰虛火旺腰痛者、外感寒濕腰痛者、下焦?jié)駸嵫凑咭约巴鈧傺凑呔灰擞们喽鹜琛?/p> 溫馨提示:本號意在傳播中醫(yī)文化,文中提到的中醫(yī)藥知識,僅供學習交流。 |
|
來自: 健康必靠中醫(yī) > 《待分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