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45年8月15日,日本宣布投降。隨后美軍進入日本本土,發現日軍仍有數百萬軍隊,正在為原本打算堅持到底的戰爭做著準備。雖說這些士兵被稱為“作戰部隊”,其素質卻低得要命。慘烈的消耗已經讓日軍兵源無以為繼,所以這些部隊中除了一小部分是具有一定戰斗力的正規軍,剩下的都是老弱病殘,可謂是一群烏合之眾。 其實,雖然在敗局已定的情況下,日本國民多少出現了厭戰情緒,在狂熱的軍國主義熱潮壓制下并未爆發,但并非每一名日本人都熱衷于戰爭。不過在國內物資嚴重匱乏、尤其是日軍高層集中全部資源用在戰爭的大背景下,普通老百姓想要吃一口飽飯都難。大多數日本平民甚至餓著肚子,都要把家里零碎的硬幣捐給軍隊支持戰爭,可見這個民族有多么頑固愚昧。不過,軍隊也因此成了一個“鐵飯碗”,雖然吃得不見得多好,但最起碼餓不死。 然而,隨著軍國主義的崩潰,日本投降后,數以百萬計的日軍士兵被解除武裝,遣送回鄉。要知道,當時日本人受“皇道”思想的毒害,認為為天皇效忠(即在戰場上戰死,或是戰敗自殺)是極其光榮的,相反,從戰場上幸存下來回到家鄉是一種茍且偷生的行為。因此,這些士兵根本就不受待見。他們一方面要承擔重建國家的責任,另一方面,他們也沒有得到任何優待,吃飯都要跟社會地位低下的婦女擠在一塊。 相比一下,另一部分日軍士兵的待遇則好得多。因為美軍為了有效地占領日本,便征用不少日本人充當勞動力,這些曾經的日本軍人中的許多就“有幸”被雇傭。雖說為美軍服務的日本人大多衣食無憂,但活得確實是沒有尊嚴。首先,這些日本兵最喜歡做的活兒就是提美軍清理垃圾。由于美軍的物資充足,加上美國人的性格,因此,美國人的垃圾里都有不少可以“再次利用”的食物和物品。而這些日本兵便將垃圾當成寶藏,從中尋找一切可以利用的東西。少部分日本兵受雇成為社會治安員,這些人獲得高人一等的感覺,還可以從美國人那里蹭根煙抽,算是一份肥差了。 另外,一部分日本兵被美軍用作苦力。日本投降后,美軍收繳了可以裝備700萬軍隊的武器裝備。然而二戰中日本的偷工減料,使這些裝備在美軍眼里簡直和垃圾一般。美國人干脆直接雇傭大量日本兵負責拆解這些裝備,然后直接投入到太平洋里。 還有一些日本兵專門負責為美軍搬運黃金等貴重財物。美軍深知日本人的無賴和無恥,因此,美國人派遣許多荷槍實彈的守衛看守日本勞力。這些看守動輒辱罵甚至毆打,因為美國人根本就是把這些日本人當賊看。當然,還有不少走投無路的日本兵加入了黑社會,這些原本只想謀取一條活路的日本兵,開始控制黑市,欺壓平民。二戰后的那段時期,便是日本黑社會大發展的黃金時期之一。 這些日本人雖然看上去很可憐,但前提是他們侵略了更多無辜的國家,因而遭到了應有的報應。不要說“國民無罪”,日本全體國民受到一個多世紀的軍國主義教育,整個社會都冒著一股狂熱的戰爭熱潮。要知道,當年天皇聲稱要“一億玉碎”時,就連本該身為人母的婦女都拿起鋤頭當武器誓死抵抗盟軍。如今的日本仍然諂媚美國以獲得更多利益,只能說從作為亞洲強國,淪落到如此沒有尊嚴的下場,完全是不知反思歷史的后果,純屬咎由自取。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