拿證后也上過一些心理的課,看過一些心理說的書,一直都在以自己以為對的方式進行工作。
最近在上李鳴老師的《精神分析》網課,又跟著李老師的課,重新看了一遍南希.麥克威廉斯的《精神分析案例解析》。哈,這次看書收獲不少,讓我對精神動力學派怎樣對來訪者進行評估有了一個系統的了解。原來以為我上了那么多年學,書還能看不懂?現在才明白,有高師的指點,同樣的字詞,你理解的深度就會不同。
精神動學派對來訪者可從八個方面進行評估,這八個方面分別是性心理發展評估、防御機制評估、認同評估、情感評估,關系模式評估、自尊評估、病態信念評估、不可改變因素評估。
為了能讓我自己對這本書有個系統的認識,我整理了這八個各方面的問題,為以后自己更好地開展工作做一些參考。
一、性心理發育評估
1)為什么此時此刻來訪者?發生了什么事?
2)以前有過類似的情況嗎?
——可找到與何種客體在何階段有什么事未完成,肯定會有重復,找到了未完成的事,再往前推。
二、防御機制評估
1)當你焦慮不安時,可能會做什么?
2)當你難過時,你如何安慰自己?
3)有沒有典型的家事,能把你的性格反映得淋漓盡致?
4)他人可能會對你作出什么樣的評論、批評和抱怨?
5)你發現你是怎樣對待咨詢師的嗎?
三、認同評估
需向來訪者了解關于主要看護者的情況
1)他們是否還健在?他們有多大年紀?
2)他們現在或過去的職業是什么?
3)他們各自的人格特點的是怎樣的?
4)他們是如何充任父母角色的?
5)若去世,他們是何時何地何故身亡的?
6)來訪者與誰想像及在哪方面想像?
7)在成長過程中是否受其他重要的人或事的影響?
四、情感評估
情感評估是咨詢透過對來訪者的行為、言語非言語、情緒而觀察到的信息。
1)來訪者的情感是否適當?
2)情感是淡漠的、膚淺的、克制的?
3)來訪者能否用語言來描述具體的情緒嗎?
4)他是否通過軀體痛苦來表達情緒?
5)來訪者是用言語來感覺和表達情感的嗎?
6)他們是否付諸行動?
五、關系模式評估
來訪者來看咨詢師,一般不是關系出了問題就是情感出了問題。來訪者會自己說出。
1)請你描述對你來說最重要的人際關系
2)你的婚姻關系如何
3)你有親近的人嗎?
4)你如何評價他人?
5)以前是否做過治療?你是怎樣選擇咨詢師的?發生了什么事?怎樣中斷的?對這個咨詢什么滿意,什么不滿意?
6)在你最需要體貼呵護時,你會與誰走得最近?(母性角色)
7)在需要決斷時你會找誰?(父性角色)
8)生活中與哪些重要人物有哪些關系模式得到了哪些強化?(以后在治療過程中可借鑒)
六、 自尊評估
1)你贊賞人們身上的哪些品質?(回答反映出來訪者的自我評價的要素)
2)哪類事情令你自我感覺良好?哪類事情會令你瞧不起自己?(讓你知來訪者的自尊維度)
3)從總體上來說,你對自己和自己的生活持肯定態度還是持失望和否定態度?(了解來訪者的自尊水平)
七、病態信念評估
通過對來訪者對生活的總體評價、既往經歷的描述、習慣性行為及移情反應來推論他們的病態信念。
1)對生活的總體評價。從他們對生活的評論中,聽出他的內在信念
2)對個人經歷的描述。來訪者的自身經歷可以反映出他們來自早年生活的潛意識 信念。
3)習慣性行為描述。可從他們的習慣性行為模式中識別出其內在的病態信念。
4)移情反應。病態信念會逐漸通過移情反應顯現。
八、不可改變因素評估
1)氣質。通過關注先天氣質及期深刻內涵,能夠幫助來訪者去正視檢驗他們從童年期諱避的痛苦的情感體驗中得出的痛苦的結論
2)影響心理的遺傳性、先天性及醫源性條件。關注來自遺傳身體本身疾病了解發育史。
3)腦外作、疾病和中毒的不可逆后果
4)不可改變的身體條件
5)不可改變的生活處境和個人經歷
進行以上八個方面的評估,是為了開展咨詢的做準備的。我們知道咨詢的目標一是幫助來訪者解決難題,二是幫助來訪者成長。
而落地具體的目標可能會有:異常心理癥狀緩解或消失、內省力發展、自主感增強、認同感穩固、以現實為基礎的自尊心增強、認識并處理情緒的能力得到改善、自我力量及自我協調性增加、愛/工作及對他人的適度依賴能力擴展、愉悅與事關重大的情感體驗增多。
看到咨詢師能從這么多方面幫助到需要幫助的人,我真感到很欣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