俗語是一種約定俗成、在勞動人民中口口相傳的通俗性語言。一般俗語都是老祖宗智慧的結晶,是他們的生活經驗,讀起來通俗易懂,有一定的道理在其中。 隨著時代變遷,越來越少人知道俗語,現在很多俗語只在一些老人口中流傳,這是非常不好的,俗語是我們國家的文化遺產,我們應當將其保護起來,并且發揚光大。 俗語雖然很少被編進教科書,但卻總是讓人覺得有魔力一般,給人帶來驚喜,有利于讓人接受。 “俗”在很多人眼中,是俗氣鄙夷的詞語,但在其他人看來,它代表著“雅俗共賞”,比起那些華而不實的辭藻更加有用處,每一句俗語,仔細思考后,你會發現,它蘊含的道理對我們的人生都有積極意義。 ![]() 過去的人們都很有智慧,他們將生活經驗編成簡單易懂的語言,以便人們牢牢記住。人常說希望有福氣,希望得到好運氣。 在農村就流傳著這樣一句俗語“響石進了門,窮走福氣存”,這句話是什么意思呢?“響石”又是什么? 世界上是存在“響石”的,在重慶、山西等地都曾有發現,后來專家研究得出,有的石頭中含有顆粒,雨水敲打后,會發出清脆的聲音,有的石頭中含有液體,雨水敲打后,會發出渾厚的聲音。 根據下雨的節奏,這些石頭會發出不同的聲音,人們稱它們是“會唱歌的石頭” ![]() 不過這句俗語中所說的“響石”卻不同,所謂的“響石”就是能夠響動的石頭,一般來說,石磨、石碾子等都能響動,響石指的就是這些農用工具。那么為什么石磨會跟福氣產生關系呢? 石磨是用于把米、麥子、豆子等農作物加工成粉或漿的一種機械。最初是使用人力或者畜力,到了晉代,中國勞動人民發明了用水做動力的石磨。 石磨是由兩個圓石組成,磨是平面的兩層,兩層接合處有紋理,糧食從上方孔進入兩層中間,沿著紋理向外運移,在滾動時被磨碎,形成粉末。 ![]() 《紅樓夢》中林黛玉曾出過一個謎語:“騄駬何勞縛紫繩?馳城逐塹勢猙獰。主人指示風雷動,鰲背三山獨立名。”謎底是:小毛驢兒拉磨。可見石磨自古有之,是古人智慧的結晶。 聽起來石磨的操作非常簡單,但石磨的制作其實非常難,而且不是所有的石匠都會做,石磨的紋理對石磨來說非常重要,太深太淺都不行,紋理要有一定的彎曲角度,否則面粉就不容易從磨扇掉落下來,導致工作效率變低,塹石磨是一種技術活,對石匠的經驗要求非常高。 ![]() 這樣難制作的石磨,工錢一定是非常高的,一般農戶負擔不起,所以很多人用不起石磨。 有石磨的農戶會將自己家的石磨借給沒有石磨的農戶,對方會在用完后留下一些面粉或者錢作為報酬。 日積月累,有石磨的人家,賺的錢就會越來越多,積累財富,讓自己變得越來越富有,自然有了福氣,而沒有石磨的人家也會有干活的積極性,也會讓生活越來越好,好彩自然來了。 錢財是身外之物,但沒有人不愛錢,“君子愛財取之有道”,福氣從不走偏門,什么是偏門?就是指那些旁門左道,通過非正常手段獲取利益,這樣的行為是不被世人包容,不被法律容忍的。 ![]() “響石進了門,窮走福氣存”,老祖宗想表達的意思顯而易見,在那個貧窮落后的年代,農戶努力用錢買石磨,并且借給沒錢買石磨的農戶,這是調動起來的勞動積極性。 這句話是古人通過生活經驗總結出來的,但對現代人卻不再適用,現在需要面粉去買就可以了,也不需要石磨。 即使如此,老祖宗留下的話仍是值得思考的,福氣雖然看不見摸不著,但腳踏實地的做事總沒錯。 聲明:內容文字原創,部分圖片來源于網絡,如有侵權請聯系告知刪除,謝謝!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