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唐俑 01 公元1407年,明朝下令設置交趾三司,正式宣布對安南(今越南)進行統治。 可不久,安南外戚黎季犛,開始搞事,不但殺了原安南國王之孫陳天平,還殺了明朝大理寺卿薛巖。 朱棣得知后大怒,命朱能為征夷將軍,張輔為右副將軍,率軍征討。 隨張輔征討的將領當中,有一個叫柳升的人。 在這次出征中,柳升表現突出。 他先大敗叛軍于魯江。 之后又在守衛咸子關時,率領水軍,配合張輔的步騎兵,將數萬敵軍打得落花流水。 最牛的是,柳升還把安南國王黎季犛和他兒子給一鍋端了。 班師回朝后,一戰成名的柳升被封為安遠伯,俸祿千石,職世襲。 02 安南一戰,讓朱棣見識到了柳升的實力。 于是在永樂八年(公元1410年),朱棣率軍遠征漠北時,任命柳升為神機營主帥。 所謂神機營,簡單點說相當于現在的炮兵,屬于獨立的槍炮部隊,在那個以冷兵器為主年代,神機營無疑是朱棣的一大殺器。 大老板把如此重要的部隊交給柳升,可見其對他是何等的刮目相看。 柳升沒有辜負老大的期望,在之后的戰斗中大敗北元太師阿魯臺,斬殺叛將馮答蘭帖木兒。 朱棣一看柳升這么能打,于是在四年后的第二次北伐又把他帶在了身邊。 那一年,在遠征漠北的50萬大軍中,柳升率領的神機營,一亮相就堪稱驚艷。 大軍是二月從北京出發的,六月上旬才進抵馬哈木(蒙古瓦剌部首領之一)所在地忽蘭忽失溫(意為“紅山嘴”,在今外蒙古烏蘭巴托東)。 瓦剌軍隊趁明軍立足未穩,率先發動了攻擊,明軍卻不慌不忙,有條不紊地變換陣型。 瓦剌軍驚訝地發現,明軍這次不按常理出牌了,只見其步兵迅速由中間退向兩翼,留出來的空檔,迅速被中軍后陣冒出來的一支部隊填滿。 那支特殊的部隊,就是柳升率領的神機營。 03 不得不說瓦剌的偵查技術實在是不到家,四年前,蒙古已經吃過神機營的大虧,瓦剌軍居然還是大搖大擺的沖了上去。 對于這樣的大禮,柳升哪能不笑納? “近點,再近點……預備——放!” 柳升一聲令下,萬槍齊發,沖鋒中的瓦剌騎兵,頓時人仰馬翻,血肉橫飛。 第一輪齊射過后,神機兵按照柳升的號令,迅速收好火銃,向兩翼后撤,讓開道路,讓大隊騎兵從后軍沖出。 此時的瓦剌軍在見識到神機營的威力后,早就嚇破了膽,哪里還有反抗之力,紛紛倒在了明軍火銃下。 此戰過后,瓦剌軍幾十年不敢向明朝挑釁。 04 永樂十八年(公元1420年),白蓮教女首領唐賽兒揭竿而起。 朱棣命柳升出兵鎮壓。 唐賽兒為了脫身,假裝投降。 也許是被唐賽兒的女兒身迷惑了,此時,身經百戰的柳升卻露出了輕敵之心。 其他將領提醒柳升,當心對方有詐。 柳升卻不以為然:“你們懂個啥,老夫吃過的鹽,比你們吃過的米多,真降假降,難道老夫還看不出來?” 于是柳升興致勃勃的等著唐賽兒開城投降。 結果,唐賽兒放了個煙幕彈后,當天晚上就偷襲明軍。 柳升趕緊帶兵追擊,可是為時已晚,唐賽兒早就跑得沒影了。 經過這次失敗,柳升依舊沒有吸取教訓,但很快他就嘗到苦頭了。 05 永樂十六年(公元1418年),沒安分幾年的安南又開始搞小動作了:地方豪強黎利,發動叛亂。 漸漸地這動作越來越大。 宣德元年(1426年),忍無可忍的明宣宗朱瞻基命成山侯王通征討。 可這王通實在是沒本事,一到交趾就中了叛軍的埋伏,大敗,死了兩三萬人。 消息傳到朝廷,朱瞻基命柳升率步騎七萬前去支援王通。 軍情緊急,柳升卻不慌不忙,當年九月,才率軍慢吞吞地來到隘留關。 對于柳升,黎利還是有點怕的。 黎利靈機一動,決定跟柳升耍個花招。 于是,他假托為國人上書,請朝廷立陳氏(陳朝的建立者)的后代為國王,讓柳升代他呈交朝廷。 對黎利的態度,柳升很滿意,認為他已經被自己的威名嚇怕了,可以不戰而勝,于是很高興的答應將黎利的要求,還大搖大擺的把大軍開進了黎利的大本營。 郎中史安、主事陳鏞覺得此事有蹊蹺,急忙去找副總兵梁銘和贊佐軍務李慶,對他們說:“我們老大太膨脹了,這是兵家大忌啊,難道他老人家忘記唐賽兒了嗎?,這是賊人故意向我們示弱,目的是把我們引向埋伏圈啊。” 李慶和梁銘聽完,急忙去提醒柳升。 “好了,我知道了,你回去休息吧,打仗的事情,就不勞你操心了。” 柳升心不在焉地應付了幾句,就把他們趕了回去。 柳升很快為他的自大付出了代價。 在一個叫倒馬坡的地方,毫無防備的柳升果然中了叛軍的埋伏,被一支飛鏢射中腦門而死。 柳升死后,明軍群龍無首,很快被黎利大敗。 這場慘敗后,明朝再也無力控制安南。 1427年,安南正式宣布獨立,明朝對安南短短20年的統治落下帷幕。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