所謂未來,不過是往昔 2020/05/24 第一件事,為兒女的婚事操心 老楊頭今年61歲,生了一兒一女,女兒早早嫁人生了孩子。因為離得遠,不常回來。 兒子今年32歲,未婚,在市區的一家小設計公司上班,工資不高,剛夠養活自己。 說起兒子,老楊頭總不停嘆氣:“村里左鄰右舍跟他年齡相當的人,孩子都好幾歲了,他現在連女朋友都沒有。托人給他介紹,他嘴笨,不會說話,姑娘們都看不上他。”他吧嗒吧嗒抽著旱煙,為了省錢,煙葉是自己種的,切碎用白紙卷成條狀,現今很少見了。 “難啊!我跟老伴兒晚上睡不著的時候,兩個人躺在床上嘆氣。”老楊頭說這句話的時候,望著遠處,眼里的光像火堆里即將熄滅的火星,閃兩下就沒了,只剩一臉麻木。 那是一張被生活摧毀的臉,黝黑,粗糙,布滿溝壑。 老楊頭夫婦倆當初供兒子讀美術學院,花了不少錢。他只知道兒子愛畫畫,文化課成績不好,只好讀藝術,全家就這么一個兒子,自然他想怎么樣都支持他。 本以為兒子畢業后找了工作,婚事便要提上日程了,哪知他卷著鋪蓋回家,說不讀了。 離畢業還有一年,輟學不讀意味著此前所有的努力都白費。老兩口說破了嘴皮子,也沒能改變他的主意,只好任由他做決定。 這之后,兒子便成了老兩口的心事。他們希望他像正常人一樣工作、結婚、生子,這么多年他們輾轉多地不停打工,都是為了攢錢給兒子買房,讓他能像其他人一樣,有一點點娶妻的資本。 兒子對他們的付出并不領情,勸他們好好過自己的,不要管他。 做父母的,哪能狠下心過自己的日子,不管孩子呢。遇到合適的姑娘,他們依然會托媒婆帶著兒子相看,或許兒子什么時候成家,他們心口的大石才能挪開,喘口氣。 第二件事,為居無定所操心 老楊頭打年輕時便出門打工,妻子獨自在家照顧孩子和父母。直到兒子讀了大學,才跟著老楊頭一起出門打工。 或許是年輕時太勞累,老楊頭的腰有點弓,白頭發也多,整個人瘦骨嶙峋,看起來像七八十的老人。 他們常年輾轉在外,能干的活都干過。兒子輟學回家后,為了能經常看到孩子,這才回到家附近打工。 因為年紀大,干不了什么體力活,工頭是相識的人,見他們可憐,這才收留他們。 老楊頭在工地做一些零碎的活兒,誰需要就給誰搭把手,偶爾推推小車,妻子在工地負責做飯。他們平時吃住都在工地,那個幾平米的鐵皮移動小屋,冬天冷得像冰窖,夏天熱得像蒸籠。 工地離老楊頭的家很近,他們卻不常回去。家里的老房子年久失修,下雨到處都漏水,看著搖搖欲墜,那還是老楊頭的父親年輕時修建的,距今有五十年了。 他們只有過年才會回去待兩天,平時偶爾回去,也是借住在兄妹家。 本來老楊頭想著等兒子大學畢業后工作幾年攢點錢,再加上他們老兩口打工賺的錢,可以在縣城首付買套房子,到時候兒子結婚了,他們跟著兒子住,幫他們帶孩子。 如今看來,不知要等到何時。 人年紀大了,居無定所,在外漂泊久了,便想有個穩定的家,一家人其樂融融。特別是看到工友們五十多歲就有了孫子,平時拿出孫子照片給大家看,老兩口越發覺得心酸。 第三件事,為自己的養老操心 人到六十,一生已過大半,本該在家含飴弄孫,老楊頭非但要為居無定所操心,還要為自己和妻子的養老問題操心。 老楊頭比較重男輕女,一輩子打工攢的錢沒給女兒一分,自己更是省吃儉用,全存起來等著給兒子娶媳婦用。 女兒結婚那年,老楊頭告訴她:“我們沒本事,沒錢給你陪嫁,畢竟你還有個弟弟,你結了婚就好好過吧。” 女兒比較理解他們,什么都沒要,帶著幾床被褥便嫁了人。因為是遠嫁,他們不怎么回來。 有一年過年,老楊頭和妻子去投奔女兒,本想過一個安穩的新年,沒想到卻引發了女兒和女婿的爭吵。 女婿嫌棄他們招呼不打就帶著鋪蓋來了,錢都留給兒子,這會兒難道是讓我給他們養老嗎? 女兒解釋說他們只是沒有地方去,暫時來過個年。 但是女婿不依不饒,那幾天一直黑著臉,年還沒過完,老兩口便帶著鋪蓋離開了。 關于養老的問題,老楊頭不敢想,他們辛苦了一輩子,本想把兒子培養成人,等他出息了他們就不用擔心養老的問題。 而今兒子單身,賺錢不多,又如何養他們。 偶爾老楊頭晚上喝了酒,會坐在鐵皮屋的門檻上,埋著頭嗚嗚地哭,空曠的工地上,只有他悶悶的哭聲和蟲鳴聲。 人到六十,還在為這三件事操心的人,注定命苦。 不停為兒女的婚事操心,說明你這輩子從沒有為自己活過,都說“兒孫自有兒孫福”,做父母的操心太多,只會讓自己活得更艱辛。 為居無定所操心,說明你這一生所做的事情都是為別人做的,或父母或子女。 中國父母從來最無私,一直忽視自己,以為為子女做了這么多,總會有回報。人到晚年,尤其渴望有個安穩的居所,渴望能夠葉落歸根,但太多人,把一生無私奉獻給子女,換來的只是一聲嘆息。 為自己的養老問題操心,聽來不甚凄涼。人到晚年,養老是不得不面對的問題。 有些人從年輕時便做打算,一部分錢養家,一部分錢留給孩子,剩下一部分錢留給自己養老;有的人卻只知道“奉獻”,操勞一生,不舍得吃穿,恨不得一塊錢都要掰兩半花,為的是多給子女攢些錢,給他們買房子,娶妻,幫助他們完成終身大事。 我想說人到晚年,不要再為這三件事情操心了,做父母的年輕時太“無私”,晚年只會苦了自己。 萬事萬物都有它的劫難,過度干預不會改變什么,反倒是增加了自己的辛苦。 如果老楊頭尚在中年的時候,想的不是攢錢給兒子,而是修修房子,或許如今不會居無定所;如果他懂得年輕時為養老做準備,或許又會不一樣。只有孩子的婚事,是不能強求的,與其讓它像石頭一樣堵著心口,不如看開看淡。 “兒孫自有兒孫福,莫為兒孫做牛馬”,做父母的太“無私奉獻”,其實是害了孩子,苦了自己。 每個人活在這世上,都有自己的人生路要走,父母可以帶著他們走一程,卻不能永遠陪著他們走。 每個人都要有自己的生活,有時候,心狠一點,自私一點,你對得起所有人,你不必一直付出,你理應多享受生活,這樣才會活得更痛快。 正如連岳所說: 一生不顯赫,甚至一生只為溫飽,都不是什么錯,不是每個努力的人都有回報。沒犯什么錯誤,一直努力,卻總不成功,這不值得羞愧,這也是值得敬佩的人,甚至更值得敬佩。 我很努力,對得起世界,對得起自己,對得起孩子,不要自責,好好享受生活吧。 END 題圖來源網絡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