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知道,對于很多人來說,耐克阿迪如今依舊是“優秀產品”的代名詞。 畢竟,在那個國產品牌還沒有發力,四大跑鞋也沒什么名氣的年代,耐克阿迪幾乎就是無敵的。 但是在這幾年國產品牌的集體發力之下,不說是否完成了彎道超車,至少也做到了突飛猛進。不管是競速鞋、訓練鞋還是慢跑鞋,在跑鞋的三個領域里,國產品牌都有拿得出手的好作品。 那么問題來了,既然國產品牌越來越給力,那么以后選擇產品的時候,是不是只要盯著國產品牌入手就可以了呢? 別急,先看看這3點。 第一點:價格論價格,國產品牌毫無疑問有著天然的優勢(某品牌某幾款除外)。即便耐克阿迪都把工廠搬到了國外,有了更低的生產成本,依舊沒法在價格常年占據有利地形。 相信肯定有不服氣的,搬出阿迪299元的波士頓9來反駁。我也承認299的波士頓9是真香到無與倫比,但捫心自問一下,這樣的跳樓價一年有幾次?一次有幾雙? 反觀國產品牌,不少優秀產品有不小的折扣是常有的。對于很多預算不夠的跑者來說,現在的國產跑鞋,給了他們更多的選擇,不用再勒緊幾個月的褲腰帶才入手一雙跑鞋了。 第二點:性價比拿最近好評如潮的爆沫舉例吧,基本入手就比跳樓價的波9還低,而且本身各方面實力,都不比阿迪的優秀作品差。 隨便買一雙UB系跑鞋,我都不說它適不適合跑步了,首先那個價格就勸退很多人了。 爆沫的Boundair中底,腳感和boost非常相似,同樣是柔韌軟彈,而且重量要比同體積的boost還要輕不少。特別是后跟,爆沫的后跟緩震效果非常好,老魏感覺大體重跑者也可以嘗試。 鞋面還做了防潑水處理,路面上濺起的水花對它根本沒有影響。就這種設計,哪怕你不跑步,把爆沫當通勤鞋穿也完全可以,畢竟腳感也擺在那兒。 第三點:產品矩陣對于跑鞋矩陣,很多人的看法不同。老魏對此的看法是:產品矩陣是否完善,是衡量一個品牌專業度是否足夠的重要標準。 跑鞋矩陣的品牌,亞瑟士美津濃索康尼,哪一個是差的?哪一個是不專業的? 國產品牌起步晚,很多地方還不夠完善,跑鞋矩陣也是如此。前幾年扎堆在競速鞋上大做文章,但依舊沒有多余的功夫放在訓練鞋和慢跑鞋上。 雖然現在各個品牌也意識到這個問題了,但總是需要時間的——不過,耐克阿迪在跑鞋領域,它們兩家的矩陣完善度,其實也沒好到哪里去。 老實說,不是名氣響,不是有一兩雙能撐門面的款,耐克阿迪的跑鞋其實做得并不出色。剛才說了阿迪,現在來說說耐克,耐克有什么有名氣的跑鞋嗎?有的,Next%、4%,都是競速鞋、訓練鞋。 慢跑鞋有嗎?有,但是你們別說飛馬,天天只能說一雙飛馬的朋友,你們好歹再說雙Vomero啊。你們摸著良心講,上來就飛馬三連的,你們是真覺得飛馬好呢,還是只知道有飛馬呢? 所以說心里話,論跑鞋產品的專業程度,耐克阿迪還是不夠看的。破二計劃和Adizero系列是很出色,但僅僅也就它倆出色。刨了它倆,還剩什么呢?把Kayano和Nimbus扔掉,亞瑟士還有GT、Cumulus和Ride呢。 綜上所述,國產跑鞋不見得就一定矮耐克阿迪一截,至少在性價比方面,國產品牌依舊非常有優勢,特別是慢跑鞋和訓練鞋領域。 但在極端情況下,比如選擇專業競速鞋,并且追求最優性能的時候,耐克阿迪的選擇是更優解,數量也更多——但也不代表國產品牌的選擇就很少。 ![]() 我是老魏,感謝大家的閱讀,如果喜歡,還請點贊關注多多支持。 有什么想要了解的,請評論留言,老魏一定會看的。 (*部分圖片源于網絡,侵刪)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