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故事為《民間故事》系列之881期,如果您喜歡看民間故事記得常來! 故事發生在宋朝,荊州府有一位張員外。張員外膝下沒有兒子,只有兩個女兒。而夫人李氏在生下兩個女兒后被郎中告知不得再生育。 后繼無人和萬貫家產無人繼承,這事讓張員外難以接受。 就在張員外48歲那一年,他終于說服李氏,物色了一個丫環,做了妾室。 隔年,妾室鄭氏就給張員外生下了一個兒子,取名張晚來。 張員外老來得子,興奮不已,張府上上下下張燈結彩、熱鬧非凡,前來賀喜的人絡繹不絕。 而在賀喜的人群之中,卻有一位道士。那道士手拿拂塵,緩緩地走入張府。 張員外哪里認識道士?不過,既然人家肯來道喜,哪能不理睬? 于是張員外面帶微笑,快步迎了上去,朝著那位道士說道:“今日是我張家大喜之日,道長能夠前來,老夫實屬榮幸,道長請進來坐!” 那位道士拱手施禮,面色卻極為嚴肅,他擺了擺手,說道:“貧道云游四海,今日正巧路過此地,看見施主家上空被一團黑云籠罩,怕是有不吉利的事情發生,貧道特來此處查看一番!” 張員外一聽,臉色就變了:“前日,老夫老來得子,今日鄰里鄉親都來道喜,可你這道士卻在此胡說八道,真是氣煞我也!道長請便,恕老夫不遠送!” 道士微微一笑,說道:“施主息怒,恕貧道直言,你那兒子并非是人,他是特意來找你討債的。貧道能做一個中間人,幫助你二人平息這段恩怨!” “來人!送這位道長離開張府!”張員外越聽越離譜,趕忙喊來下人。下人連推帶攘,將道士轟出了張府。 那么,道士為何會說張員外的兒子并非是人呢?這事要從張府里的一個下人說起了。 這位下人姓鄭名二城,在張府里負責跑腿、打雜。 一年之前,張員外有一次在府上宴請賓客。期間,鄭二城來上菜,其中一位賓客正巧起身,一盤菜直接掉在了地上。 張員外登時就火了,因為這盤菜是他特意為一位賓客準備的,整整熬制了半日。 賓客見張員外發火了,趕忙上前勸阻,可張員外還是命人將鄭二城拉了下去,并吩咐下人們棍棒伺候鄭二城。 賓客勸說不過,搖搖頭坐下了,張員外又和賓客喝起了酒。 可鄭二城卻倒霉了,幾個下人不敢抗命,拿著棍棒不停地打他,旁邊還站著一位丫環。 那位丫環是張員外特意派來計數的,不夠數絕不能停手。 鄭二城疼得不停地叫喊,拿著棍棒的下人們實在不敢看,都閉上眼睛亂打。 酒宴散場,張員外剛送完賓客,丫環匆匆忙忙跑了過來,將鄭二城被棍棒打死的事說了出來。 張員外一聽吃了一驚,隨后搖了搖頭說道:“這是他的命,算了,將他拉到郊外埋了吧!” 一條人命,就這么沒了。 心有怨氣的鄭二城哪里能咽得下這口氣?他被埋到郊外的荒野里,不肯轉世成了一個游魂。 他尋找時機,欲要找張員外算這筆賬。 幾月后,鄭氏有了喜脈,可誰也沒有想到,那腹中胎兒居然就是來討債的鄭二城! 鄭二城轉世成了張晚來,因他心中怨念極深,這才讓云游路過此地的道士一眼看穿。 那道士本是好心,欲要將二人的恩怨化解,可哪知道,張員外卻當場急眼了,將道士轟出了門。 交代完鄭二城的事,咱言歸正傳,繼續往下說: 道士搖了搖頭,轉身離開了,而來張府賀喜的人是越來越多。 兩日后,張員外在府中擺下酒席,宴請親朋好友,不過,張府上空的那團黑云并沒有被喜事沖散。 隨后,張晚來心中的怨氣開始釋放出來。不久,張員外受到邪氣所侵,開始四肢無力,整日無精打采。夫人李氏見勢不妙,請來郎中診治,郎中把脈后只開了些湯藥。不過,張員外的病并沒有好轉。 半年后,張員外臥床不起了。可誰都沒有懷疑張晚來,就連張員外自己也沒有往老兒子身上琢磨。 李氏到處尋醫問藥,可郎中們皆說張員外根本就沒有病象。 隔年夏季的一個夜晚,張員外咽下了最后一口氣,駕鶴西去了。 臨終時,他瞪大眼睛不停地喊著:“鄭二城,冤有頭債有主,一切都是我的錯,求你放過我的家人!”張員外只說了這一句話,便沒了氣息。 李氏一聽“鄭二城”這三個字,心里“咯噔”一下,又想起那日道士所言,李氏這才恍然大悟! 可為時已晚,張員外已經駕鶴西去,這段恩怨終究是沒能化解掉。 張員外被安葬后的第二個月,張晚來在一天夜里忽然發病,沒等天亮就夭折了。 鄭氏哭得是稀里嘩啦,李氏則不為所動。她吩咐下人將張晚來好好安葬,還特意拿了50兩銀子用來陪葬。 如今,鄭二城的仇已經報了,而且還得到了張府的賠付,他的怨氣算是消散了。 此后,張府再也沒有出過離奇怪事,恢復了往日的平靜。 本故事寓意:張員外心胸狹隘,吩咐下人將鄭二城活活打死,之后草草將他埋在荒野地里,這樣傷天害理的做法實在令人憤慨! 鄭二城怨氣難消,轉世投生做了張員外的老兒子,他就是為了討債而來的,最終張員外不治身亡,吞下了自己親手所種的惡果。 小編借此故事,告誡世人:做人要心胸寬闊,懂得尊重他人,千萬不能恃強凌弱,做出一些傷天害理的壞事來,否則到頭來遭殃的還是自己呀! 老話說得好:出來混總是要還的,誰也逃不過這個因果宿命。小編借此故事再給世人敲一記警鐘,希望大家都能引以為戒! 本期故事我們到這就講完了,我有酒,也有故事,就差一個愛聽故事的你! 圖片來自于網絡,侵刪! 聲明:文中故事為本作者虛構,目的是借故事向世人闡述道理,切莫與封建迷信對號入座,謝謝! |
|
來自: 老大姐嗨 > 《收藏的民間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