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萬陸洋(鄭州工程技術學院副教授) 近年來我國教育事業發展中對于“課程思政”這一理念高度重視,而高等教育作為我國教育體系的重要組成部分,是培養學生專業能力,促進學生全面發展的必然教育階段。在高校專業教育中,融入思政教育內容,實現兩者的協同育人是新時期“課程思政”理念的重要要求,更是強化高校學生思想政治思維的重要途徑。 高校專業課與思政課協同育人的意義 在我國“立德樹人”教育發展背景下,各級教育體系在教學實踐中對于思政課程的重視程度都不斷提升,但是在思政課程開展的實際過程中,由于思政課程本身的哲理性,學生的學習興趣較為缺乏,很難提升思政教育工作的效率和質量,無法充分發揮思政課程對學生成長的助力作用。而高等院校作為培養學生專業能力與綜合素養的教育系統,在其教育實踐中,促進專業課與思政課的協同育人發展,也有著重要意義:其一,能夠促進教學改革。時代教育發展背景下,高校教育教學工作開展中教學創新已經成為了其基本任務。而通過思政教育與專業課程的融合,能夠促進高校教育教學工作全面發展,實現對學生專業能力以及綜合素養的共同培養,以此促進高校學生全面發展。其二,有利于高校思政教育工作發展。思政教育是當前高校教育教學工作的重要組成部分,是解決“培養什么樣的人”和“如何培養人”這兩個基本教育問題的重要內容,是我們黨和國家的優良傳統和各項工作的生命線。而在高校專業課的教育實踐中融入思政教育,就能夠在培養學生專業能力的同時,強化學生的思想政治水平,為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事業源源不斷培養合格建設者和可靠接班人,而避免培養出具備專業能力而缺乏思想政治素養的學生。 高校專業課與思政課協同育人的原則 在高校專業課與思政課協同育人的實際過程中,為了充分保證其兩者結合的科學性,也需要注重在其基本原則要求下進行,以保證兩者融合教育開展的科學性。高校專業課與思政課協同育人的原則主要包含以下方面: 第一,以學生為本原則。高校學生作為思維成熟且獨立的個體,在教育教學工作開展中,其思維自主性更高,其作為教學主體,在專業課與思政課的協同育人發展中,首要的原則要求就是以學生為本,充分保證課程協同設計能夠符合學生的實際,以發揮思政教育的作用,推動學生全面發展。 第二,教學結構立體多元化。教學實踐過程中,既要保證專業知識的教育傳授,也要兼顧對學生價值觀念的塑造以及能力培養的多元統一。因此,在高校專業課與思政課的協同育人過程中,也需要注重對教學結構的改革,實現立體化、多元化的教學結構變化,以此共同承載思政教育與專業教育內容,實現兩者的有機結合與統一。 第三,理論與實踐并重原則。在高校的專業教育教學工作開展中,包含了理論課程與實際課程等兩種形式,在專業課與思政課的協同育人發展中,也需要根據這一現實情況,充分保證“課程思政”理念思政教育融入的理論與實踐并重。尤其是在高校專業課的實踐教學過程中,更要高度重視對思政教育的融入,使學生能夠在具體的教學實踐中或者活動中,顯性與隱性結合地感受思政教育內容,以此實現對學生的思想政治觀念的引導與培養,促進其能力和素質的共同發育,從而成為有益于社會的新時代人才。 “課程思政”理念下高校專業課與思政課協同育人的問題 隨著我國“課程思政”教育理念的逐漸普及,高校對于專業課與思政課協同育人教育發展的重視程度也逐漸提升,但由于高校的專業教育與思政教育融合還處于起步階段,在協同育人的實際過程中,一些現實問題也逐漸暴露出來。 第一,專業課教師的思政教育能力有待強化,無法實現專業課與思政課的有效協同。教師作為教育教學工作開展的引導者和輔助者,要想實現專業課與思政課的協同育人發展,就需要專業課教師具備相應的思政教育能力。然而現階段部分高校的專業課教師自身的德育意識有所不足,并且自身的思政教育能力無法滿足專業課與思政課協同育人的現實需求,就導致了高校專業課與思政課協同育人工作的開展受到了嚴重的不利影響。 第二,專業課與思政課協同的課程內容缺乏,無法發揮課程體系對兩者協同的促進功效。現階段高校專業教育發展實踐中,在其課程體系設計時在進行課程體系設計時,對于專業課程的思政元素以及思政政治教育資源的開發與應用較為不足,更加偏重于本專業課程挖掘與課程體系構建。這就導致了“課程思政”理念下高校專業課與思政課協同育人時缺乏統一的課程體系建構保障,無法實現兩者的充分統一,實際過程中仍然存在著思政教育與專業課程教育脫離的現實情況。 第三,協同育人的基本格局有待完善,頂層設計有所不足。要想在“課程思政”理念下全面推動高校專業課與思政課的協同育人,就需要完善的頂層設計引領,實現自上而下的“課程思政”理念的貫徹,以此強化專業課教師對于思政課協同育人的重視。然而現階段高校思政教育發展實踐中,協同育人這一“課程思政”教育理念的基本格局還處于形成過程中,缺乏完整的頂層設計引導,這就給高校專業課與思政課協同育人發展造成了不利影響。 “課程思政”理念下高校專業課與思政課協同育人的路徑 面對“課程思政”理念下高校專業課與思政課協同育人發展中存在的現實問題,要想推動我國思政教育事業的發展,就需要注重對高校專業課與思政課協同育人路徑的探索與研究,以推動高校思政教育發展,推動學生專業能力與綜合素養的全面發展。 第一,革新高校思政教育理念,強化對“課程思政”的重視程度。在實際過程中,當地教育部門要加強對思政教育工作的改革宣傳,組織高校領導參與到高校思政教育改革座談會之中,將思政教育作為新時期高校教育教學工作的核心內容之一,并強調“課程思政”理念,以此為高校專業課與思政課協同育人奠定基礎,促進高校思政教育工作的改革發展。 第二,強化專業課教師的思想政治素養,提升其思政教育能力。在“課程思政”理念下高校專業課與思政課的協同育人發展中,專業課教師起到了決定性的作用,其自身的思想政治素養及其思政教育能力都會直接影響高校專業課與思政課協同育人的實際效果。因此,在高校專業課與思政課協同育人的實際過程中,就需要注重對教師思政素養以及思政教育能力的強化。例如,高校組織教師進行思政課程培養,并由專業的思政教育教師與各專業課教師進行深入交流,強化專業課教師思政教育能力的同時,尋找專業課與思政課的協同點,以此推動專業課與思政課的協同育人發展。 第三,優化教學內容,實現專業課與思政課協同教學課程體系的構建。傳統的思政課教學內容多為教材本身內容,與學生實際的貼合度不高,無法與專業課實現有效協同。針對這一情況,教學實踐中,就要根據學生的思維發育以及生活實際,不斷優化教學內容,結合時政熱點話題,以專業課程知識體系為問題導向,促進學生進行思政問題的自我思考,使教學內容更具有理論性、嚴謹性和現實性,更要體現出國家意志、政治要求和教育目的。與此同時,以此為基礎,尋找專業課與思政課的契合點,進行協同課程內容的設計,實現專業課與思政課的協同育人。 第四,強化頂層設計,完善協同育人的基本教育格局。在“課程思政”理念下開展專業課與思政課的協同育人時,完善“課程思政”這一基本教育格局是極為必要的。在實際過程中,要強調高校黨委主體責任制,落實黨委在課程思政教學改革工作中的主體責任,成立“課程思政”改革領導小組,明確高校所有課程都應發揮教書育人功能,所有教師都應具備育人意識和承擔育人職責,確保課程思政教學改革各項工作順利開展。 綜上所述,“課程思政”理念下高校專業課與思政課協同育人已經成為了新時期推動我國高校思政教育事業發展的重要途徑,對于新時期高校學生的培養有著積極的促進意義。 來源:光明網-理論頻道 |
|
來自: 新用戶58967143 > 《課程思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