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教師資格考試中,直觀教學的類型屬于客觀題常考考點。直觀性教學原則要求教師應該盡量利用學生的多種感官與已有經驗,通過各種形式的感知,豐富學生的直接經驗和感性認識,使學生獲得生動的表象,從而全面地掌握知識。直觀教學可以分為三大種類:實物直觀、模象直觀和言語直觀三大類。在考查這一知識點時,經常以例子反選的形式要求我們區分則三種直觀類型。 (一)實物直觀 實物直觀是在感知實際事物的基礎上進行的。例如,觀察實物標本,進行實驗、測量或現場參觀、實踐等等。比如上課講授“雪花”這一事物時,教師帶著學生一起打雪仗,上課時,帶著同學觀察動植物的標本等。 實物直觀有利于激發學生的求知欲,調動學生積極性;但有時無法突出本質特征,對于時間空間和感官特性的限制大。它不是教學中唯一、最佳的直觀方式。 (二)模象直觀 所謂模象,指的是事物的模擬性形象,不是實際事物本身,如模型、圖片、圖形、圖表、視頻等視聽資料。當教學中采用這些模象作為直觀對象時,這種直觀類型就叫做模象直觀。比如在講授“地球”這一事物時,教師給學生帶來了地球儀以供學生觀察。 模象直觀的對象可以人為制作,因此可以擺脫實物直觀的局限,提高直觀效果,但是可能會脫離實際,與實際事物有一定的差距。模象直觀在現代化教學中,將越來越占重要地位。 (三)言語直觀 語言直觀是在形象化的言語作用下,通過言語的物質形式的感知及對語義的思維、記憶及想象而進行的。比如在講授“雪花”這一事物時,教師告訴同學們雪是由大量白色不透明的冰晶和雪團組成的降水。在讀到魯迅的文章《故鄉》時,就可以想象出當時農村生活的場景。 言語直觀不受時間、空間和地點的限制,對于培養學生的想象力有獨特作用,是最為便利和最為經濟的直觀手段。但有可能脫離事物,通過言語描述想象出來的事物可能與實際有所差距。 例題 【單選】1.趙老師在教學《第一場雪》時,播放了北方漫天大雪時的視頻,讓學生感受下雪的場景,他運用的教學手段屬于( )。 A.實物直觀 B.模象直觀 C.語言直觀 D.虛擬直觀 【答案】B。解析:本題考查的直觀的類型。 選項A,實物直觀是在感知實際事物的基礎上進行的。例如,觀察實物標本,進行實驗、測量或現場參觀、實踐等等,與題干不符,故排除。 選項B,模象直觀指的是事物的模擬性形象,不是實際事物本身,如模型、圖片、圖形、圖表、及視頻等等。趙老師為學生播放視頻幫助學生感受雪就屬于模象直觀。 選項C,語言直觀是在形象化的言語作用下,通過言語的物質形式的感知及對語義的思維、記憶及想象而進行的。與題干不符,故排除。 選項D為干擾項。 綜上所述,故本題選B。 |
|
來自: 新用戶13205TKI > 《待分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