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被性欲欺負 最近這幾年,我常有機會聽到有人說,他在「被性欲欺負」:明明有正事要做,人生有重要的目標要實現,可是一直被淫念所打擾,一直要抽時間去找人上床、或者看色情片自慰,生活被性這個東西占用掉太多了。 這種事情,如果用來中醫來說,會是這樣子講:中醫認為「陽密乃固」,人的陽氣、生命力如果越充實、密集的話,會越安穩,越凝聚。 如果一個人的陽氣越虛,就越容易外浮、飄散,中醫的經典里會說,「陽不密」的人會「陽強」,這個「強」字可不是什么好的狀態,那是虛性的亢奮,就像氣虛的人,心跳會偏快、血壓會偏高,那都是代償反應。 以體質而言,陽虛的人反而容易上火、陽氣虛的人就很容易好色。 如果是每天要打很多次手槍,或者天天都要打手槍的那種個人,一旦他的陽氣多一些些,變成能夠凝聚的時候,他會發現他的性欲全部都沒有了。 ▎性壓抑,越忍越虛 這種理論,我從前沒覺得很重要,可是后來我認識的朋友、助教里面,就有每天都要找人打炮的人,他們就抱怨說:「我每天都要花時間跟人上床,都不能做正事了」 那我就說:不然你灸關元和絕骨。吃吃腎氣丸、四逆湯、真武湯(當年我還不會用『破交感神經陰實』的柴胡龍牡湯,只會用補陽藥。現在會了,就醫得更快了。 他們灸了、吃了以后,就說:「原來我之前的性欲都是假的,越補越沒有!」那種性欲是陽氣要散掉時發生的現象。 陽氣如果很凝聚的話,中國人不是叫它「鉛」就是叫它「汞」,凡是凝聚的陽氣都是很重、很沉穩的。 像小孩子,陽氣密,氣往下沉,腳腿的能量多,走路都是用跑的:等到人老了,陽虛了,就血壓高、頭發重,氣反而都浮上來了。 所以一個男人得糖尿病之前、陽氣要散掉之前,常會包二奶,之后才產生一連串得病變,如果你現在是那種每天很多很多性欲的人,那只是因為你太虛了。 而女人得糖尿病之前,常常是活在「只為他人付出」之中,好像有愛心過多癥,沒有辦法沉穩下來關心自己,那也是陽氣虛了,要散了。 如果一個男人的性欲變得很想射精、很容易射精,那是人虛了才會這樣;如果是一個女人做愛很難有高潮,做完不覺得滿足,那也是人虛了。 在處理一個人的虛勞狀態的時候,比如說糖尿病、憂郁癥、焦慮、失眠等,我也會建議這個人「不要常常泄精」,但是基本上是要用補陽藥、灸法來讓他「不要起性欲」比較要緊。 要讓這個人先能夠意識到「驅策著他做這種事的性欲」的的確確在減低,才能夠請他節欲。 我并不喜歡讓一個人虛著,而只叫他壓抑、節欲保命。 因為,一個很虛的人,只是壓抑的話,往往交感神經陰實繼續堆積。于是,愈忍,反而愈虛。 ▎禁欲養生是個謊言 如果是學中醫的,破陰實的用藥手法、補陽虛的用藥手法,都要會,才能處理得比較妥善。 像我這樣教了那些朋友、助教,我也會怕他變成「過得像是槁木死灰般的人生」,于是問他:「這樣子沒性欲,會不會感覺不好?」他們說:「不會不會!我現在過得很快樂,因為我現在終于有時間做我該做的事了」 原來他們之前的性的感覺,好像是逼成不得不做,打擾著他的生活、拖垮他的人生規劃,已經被他的性欲驅策得很無奈了,所以能夠了脫這件事,反而是舒服。 各位也可以自己考慮一下,到底怎樣比較好?「被性欲欺負」,也可以是感覺很糟的事情,并不是真正的「活力」。在這種狀況下,我們人類錯過了許多更重要的事情。 我們中醫的同業者,大多數都看得到「色欲傷身」的這一面,所以叫人要節欲,叫人不可「敗德傷命」 也有的人會說,性的損耗多了,人會變得「失志」,變成退縮型人格,窩在家里當宅男腐女。 這一類的說法,我不認為那全是錯的,但我覺得要從兩個面來看:因為我也常會看到,一個人先是失志、退縮了,變成阿宅族了,然后,才性欲大得不可收拾的。 如果整個人格模式的問題沒有改變,光是壓抑性欲,就沒什么用。 叫人禁欲養生的論點,也可以說是很不負責任的謊言,是一種實質上很缺德的作法。 因為,有的人,有宗教的信仰,對性有一種「潔癖」的態度,或者是過著修行的生活,或者出家,這些人都是主動堅決不沾色情的人。 照「禁欲養生」的理論,這些人就會是人類之中最健康的一群了吧?結果,恰恰相反!絕大多數都是身體爛到爆! 對此事實,還要叫人禁欲,就不知道這些人是什么居心了?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