經方常見疾病治癥:脫肛 【治病策略】 1、訶子煨用可增強澀腸能力。 2、萸肉救脫之功,較參術芪更勝。凡人身之陰陽氣血將散者,皆能斂之。故救脫之藥當推萸肉為第一。 3、脫肛也有二癥,一因氣虛下陷而脫者,補中益氣湯;一因腸胃有火,腫脹下脫者,四物湯加升麻、黃芩、荷葉之屬。 4、脫肛多因久泄久痢,或體虛產后,脾氣虛弱,中氣下陷而致。但有例外的是,下痢之時,里急后重,極力努掙,致肛周“充血、水腫”。其治療斷不可補氣升陷,應以活血化瘀為宜。 【辯證診斷】 1、肛者,大便后肛門陷下也。(補肺降膽,補中溫腎。)木火下陷,故痔。脾濕下注,故漏。大腸之氣,因虛因滯不能上升,故肛門下墜也。瀉利此經不盡管者,熱利乃木氣疏泄,寒利乃脾陽下陷,大腸經無甚責任。(有熱清熱,有寒溫寒。)惟痢疾之里急后重,則大腸金氣之滯。(舒金調木,去滯養中。) 【辯證治則】 1、頭暈自汗、氣短乏力、動則作喘、目無神采、賴于言語、肢體倦怠、面色晄白、口中無味、食欲不振、大便溏薄或脫肛,女性見子宮脫垂、脈沉微無力。需補益中氣,四君子湯。 2、枳實大劑量可治內臟下垂,又能行氣消痞,若配以健脾化濕之白術,升陷之升麻,正合脾氣下陷,濕滯中焦之病機。 3、灸百會、長強 --> 幫助痔瘡收斂上來、收口、治脫肛。 4、痔瘡下垂嚴重,用升麻提中氣。 5、(1)升麻3錢﹑黃芪5錢-->升氣治產后脫肛。 (2)脫肛也是陽虛的一種。走路會喘、脫肛,代表氣還不夠。發陽時,陽氣是停留在腎臟命門上面,但陽氣起源是在肺臟;所以要發陽氣,一定會從肺下手。肺為天陽,肺氣如果夠,吸的力量就會很強,就不會脫肛。 6、(1)后陰脫出,屎后良久乃入者,中氣下陷故也。宜補中益氣湯。 (2)后陰瘡痔,一切腫痛諸苦者,陽明之血燥也。宜麻仁地榆湯。 【辯證比較】 1、(1)胃風湯:慢性且呈現衰弱之虛證下利。此下利,不僅小腸而且結腸和直腸均有慢性炎癥。本方主要應用于慢性結腸炎、慢性直腸炎、潰瘍性結腸炎、冬季脫肛、冬季便血、不能應用半夏瀉心湯與真武湯之慢性下利等。 (2)半夏瀉心湯:下利,心下痞硬,嘔吐。 (3)斷利湯:下利,心下有水飲,陰位。 (4)真武湯:下利,水樣便、心下悸、腹痛、小便不利。 (5)桃花湯:下利,下利膿血,更加虛弱者。 (6)桂枝人參湯:下利,有表熱,心下痞。 (7)人參湯/理中丸:下利,心下痞,胃癥狀多。 (8)參苓白術散:下利,胃腸虛弱,食欲不振,嘈雜。 【民間方法】 (僅供參考而已,大部分只對特定情況有效。真正治療或除根請認真閱讀臨床指導等內容) 1、脫肛:陳醋2斤,放在痰盂內,舊秤砣一只(或用一塊帶銹的鐵代替)燒紅后放入醋內,醋即沸騰,患者坐痰盂上10分鐘,一日一次,5日后即可收肛不脫。 |
|
來自: 仲景中醫交流 > 《經方治癥(完結)》